▲在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黄洛瑶(yao)寨(zhai),外(wai)国游客与村(cun)民演员在红瑶(yao)民俗学问表演中互动。图/新(xin)华社
桂林山水甲天下。坐拥“甲天下”山水资源,桂林旅游公(gong)司2020年至今却(que)已累计亏损近10亿元(yuan)。桂林旅游也因此上了热搜。
据界面(mian)新(xin)闻报(bao)道(dao),仅2024年,桂林旅游营收4.32亿元(yuan),同(tong)比(bi)就下滑7.58%;归母净利(li)润(run)亏损2.04亿元(yuan),同(tong)比(bi)更是暴跌1830.7%。
与此同(tong)时,《中国报(bao)道(dao)》报(bao)道(dao)称,知名旅游景区运营商张家界也于(yu)近日宣布(bu),由于(yu)连(lian)年亏损且面(mian)临重大财务危机,公(gong)司股票被变更为“ST张家界”,实(shi)施风险警示。
在大众(zhong)旅游时代已经开始(shi)、旅游成为人们生(sheng)活必需品的当前背景下,桂林、张家界这样的老牌(pai)景区,竟然因巨额亏损上了热搜,不仅出乎公(gong)众(zhong)意料,这一状况也与大家正在推进的“旅游强国”建设(she)大背景相背离。
事实(shi)上,这些年旅游消费屡(lu)创新(xin)高,民众(zhong)出游意愿也空前高涨。桂林和(he)张家界,已经是拥有顶级资源的旅游目的地(di),却(que)出现如(ru)此巨大的经营亏空。旅游市场出现这一“冰(bing)火两(liang)重天”的局面(mian),意味着什么(me)?
旅游性(xing)价(jia)比(bi)已被重新(xin)定义
坐拥顶级自然资源的景区接连(lian)陷入经营困(kun)局,某种程度上也是我国旅游行(xing)业转型期的缩影——时代变了,而传统景区的经营思维尚未跟上。
桂林、张家界等(deng)传统旅游景区营收亏损背后,折(she)射的是传统“门票经济”模式正面(mian)临严峻挑战。可(ke)以(yi)说,过去景区依赖(lai)高票价(jia)获利(li)的模式,如(ru)今已经走到了瓶颈。
事实(shi)上,一段时间以(yi)来,针对国有景区票价(jia)进入下行(xing)通道(dao)的情(qing)况,国家发改委(wei)已多次发文要求降低(di)重点(dian)景区门票价(jia)格。然而,降价(jia)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景区盈利(li)难题(ti),反而暴露了传统经营模式的脆弱性(xing)。
以(yi)张家界为例,武陵(ling)源核心景区门票从248元(yuan)降至165元(yuan)后,尽管游客量(liang)有所增长(chang),但总收入仍下降5%——单纯靠降价(jia)引流,无(wu)法填(tian)补营收缺口。
这种“以(yi)价(jia)换量(liang)”的边际效益正逐渐(jian)消失,何况本也已经没有什么(me)余地(di)。与此同(tong)时,游客对门票价(jia)格的敏(min)感度却(que)在上升。当一张门票相当于(yu)普通人日工资的比(bi)重过大时,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自然受限。
过去,景区门票高企(qi)尚能维持,是因为游客选(xuan)择的余地(di)不多。而如(ru)今,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体验标(biao)准大幅提升,游客不再愿意为单一资源买单,而是期待更高的性(xing)价(jia)比(bi)。换句(ju)话说,门票价(jia)格是否合(he)理,取决于(yu)它提供的价(jia)值是否匹配。
许多景区的问题(ti)在于(yu),“卖(mai)门票”思维下,仍停留在“圈(quan)地(di)收费”的初级阶段,主打单一的观光(guang),对服(fu)务、品牌(pai)和(he)体验关注不多。而游客更多期待的是综(zong)合(he)体验。在社交平(ping)台(tai)上,“花200元(yuan)看厕所排队”“门票刺客”等(deng)吐槽高频出现。
游客对门票的敏(min)感度提升,本质是对旅游性(xing)价(jia)比(bi)的重新(xin)定义。当前需求下的门票价(jia)值,在于(yu)吸引力(li)独特性(xing)与服(fu)务品质的集合(he),还要加(jia)上体验度与获得感。
例如(ru),如(ru)果景区门票价(jia)格高企(qi),但管理混(hun)乱、设(she)施老旧、商业化泛滥(lan),导致游客体验不佳,社交平(ping)台(tai)上“门票不值得”的吐槽比(bi)比(bi)皆是,其负面(mian)影响也显而易见。
与此形成对比(bi)的是杭州西湖。西湖免费开放以(yi)后,不仅游客满意度高,还带动了周边餐饮、酒店、商业的繁荣,每1元(yuan)门票收入的损失,换来的衍生(sheng)消费增长(chang)。
这种差异证明,游客愿意付费的不再只局限于(yu)“资源”,而是高质量(liang)的综(zong)合(he)体验。
不仅如(ru)此,游客更关注体验独特性(xing)、服(fu)务质量(liang)、学问内涵的综(zong)合(he)表现。游客依然会对价(jia)格敏(min)感,但价(jia)格敏(min)感度从来都随着这些综(zong)合(he)体验的认(ren)识(shi)和(he)感知而变化。每一个游客的体验都很(hen)主观,游客愿意为这样的主观体验专门订立一个独属于(yu)自己的标(biao)注。
如(ru)果景区依然固(gu)守“高票价(jia)+低(di)服(fu)务”“单一粗放”模式,被市场抛弃只是时间问题(ti)。
“门票经济”时代已经过去了
很(hen)显然,对旅游景区来说,单一吸引物长(chang)期不变的时代已经过去,“门票经济”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
国有资源的旅游景区,控制降低(di)门票价(jia)格是趋势,但潜(qian)力(li)有限。与之对应的是,游客对门票的接受力(li)也有限。这种影响事实(shi)上已经超出了国有景区范畴,而对所有景区的门票价(jia)格形成了压力(li)。
需要关注的是,这种有限接受力(li)的原因也在性(xing)价(jia)比(bi)上——今天的游客对性(xing)价(jia)比(bi)越来越挑剔,渴望高质量(liang)的旅游目的地(di)和(he)服(fu)务。这就意味着,景区的粗放经营已经不可(ke)持续。
导致传统景区陷入经营困(kun)境,还在于(yu)其商业模式的单一。吸引力(li)单一,价(jia)值供给单一,创收来源也单一。进一步分析,还可(ke)以(yi)看到设(she)施与体验的不匹配。可(ke)以(yi)说,很(hen)多景区的基础(chu)设(she)施仍停留在“观光(guang)1.0”时代。
比(bi)如(ru),山岳型景区投(tou)资数(shu)亿元(yuan)修建索道(dao),但其他设(she)施老旧难用(yong)。这种“重硬件(jian)、轻体验”的建设(she)思路,导致巨额投(tou)资难以(yi)转化为游客满意度。
同(tong)时,也可(ke)以(yi)看到产品与市场不对接。景区内商铺商品同(tong)质化高,“义乌小商品”式经营早已经无(wu)法满足(zu)当代游客的个性(xing)化需求。所有这些,都很(hen)难适(shi)应形势的发展。
所幸的是,国内的景区和(he)旅游目的地(di)在这方面(mian)已经有更多的探索。
在吸引力(li)和(he)价(jia)值供给上,重点(dian)在丰富和(he)更新(xin)上。比(bi)如(ru),开封万(wan)岁(sui)山推出了100元(yuan)套餐,这相比(bi)原先80元(yuan)的价(jia)格明显上涨。很(hen)显然,如(ru)果游客不认(ren)可(ke),这种“逆势加(jia)价(jia)”行(xing)为很(hen)可(ke)能给景区带来困(kun)境。
但万(wan)岁(sui)山的状况是“加(jia)价(jia)更加(jia)质”,综(zong)合(he)了“三天无(wu)限次入园+翰园碑林+开封城墙联票”等(deng)内容。每天提供1000场实(shi)景演出,有“王婆说媒”的爆笑(xiao)相亲,也有“三打祝家庄”的演艺体验,游客在戏里戏外(wai)都获得了更为丰富的体验,也收获到更多的情(qing)绪价(jia)值,形成了更高性(xing)价(jia)比(bi)的体验。
在此前提下,对于(yu)门票价(jia)格的提高,游客自然有着更多的认(ren)同(tong)度。
在创收来源上,重点(dian)在收入结构多元(yuan)化上。门票是起点(dian),但不是终点(dian)——连(lian)桂林、张家界都玩不转“门票经济”了。成熟的旅游目的地(di),收入占比(bi)中的二次消费更高。如(ru)乌镇通过“门票+酒店+演艺”模式,综(zong)合(he)收入远高于(yu)单一门票。
对于(yu)桂林、张家界等(deng)传统山岳型景区,完全可(ke)以(yi)开发特色餐饮、文创产品、主题(ti)线路等(deng),拓展营收渠(qu)道(dao)。
对中国景区而言,高质量(liang)发展不是选(xuan)择题(ti)而是必答题(ti),解决“门票经济”痛(tong)点(dian)的答案就隐藏其间。这需要以(yi)游客体验为中心重构产品体系,以(yi)数(shu)字(zi)技术为支撑(cheng)再造服(fu)务流程,以(yi)文旅融合(he)为路径深挖学问价(jia)值。
也只有从“门票售卖(mai)者”转变为“体验设(she)计商”,从“资源管理者”上升为“价(jia)值创造者”,景区才能跟上旅游消费升级的步伐,真正满足(zu)人民日益增长(chang)的美好生(sheng)活需要。
撰稿 / 杨劲松(song)(中国旅游研究院)
编辑 / 何睿
校对 /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