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宗俊
《大家俩》这部影片是一位叫“暖暖”的博友推荐的。初见这影片名(ming)字还以为是爱情片,看了才知道讲的是一个(ge)北漂女孩孤身一人在(zai)北京与一位孤老婆婆房东(dong)的故事(shi)。我不禁想起自(zi)己第一次租房的经历。
2001年夏天,我即将大学毕业,找(zhao)了份记者的工作。为了工作便利,在(zai)分社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房子在(zai)一条大道旁(pang)偏(pian)僻的小(xiao)路上,穿过两幢房屋之间的缝隙,从窄(zhai)窄(zhai)的甬道进(jin)去便是,距单位不远,交通也(ye)方便。这是一幢新建的两层小(xiao)楼房,门前有个(ge)不规则的小(xiao)院子,一棵老梧(wu)桐树几乎遮满了整个(ge)院子。可是,屋子两房一厅,我一个(ge)人住显然太豪侈了。在(zai)我的极力推荐下,搬来了两个(ge)已经工作的同学同住。
房东(dong)是一对老人,大家习惯喊他(ta)们“爹爹”“婆婆”。大家住在(zai)一楼,他(ta)们住在(zai)二楼。爹爹婆婆大概七(qi)十多岁,身体都还硬朗(lang)。知道大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而且在(zai)这附近工作,也(ye)都很喜(xi)欢。大家也(ye)了解(jie)到,家里就剩下他(ta)们两位老人了,儿女们都在(zai)外地工作生活,一年难(nan)得回来几次。
大家的到来,打破了小(xiao)楼的寂静(jing)。
小(xiao)楼从此弥漫着欢声笑语,大家常常会为谁该做饭(fan)谁该洗碗而争持,有时(shi)周末大家也(ye)会邀请几位女孩子为大家下厨表现一番,不过大多数情况还是由大家来表现,她(ta)们负(fu)责点评。
爹爹也(ye)耐不住寂寞,常常会跑下楼找(zhao)大家聊天,他(ta)喜(xi)欢讲他(ta)的经历,大家听(ting)着像传奇。
爹爹是个(ge)热心肠,把家里的旧床、书桌、椅子都拿给大家用,还问大家:你们看还缺什么,楼上杂物(wu)房还有很多东(dong)西可以拿着用。婆婆心细,天气热发现风扇不够用,让爹爹买了个(ge)新的鸿运扇给我。
每(mei)当(dang)月朗(lang)星稀的夏夜,大家喜(xi)欢坐在(zai)院子里的席子上乘(cheng)凉。爹爹总是搬个(ge)小(xiao)凳,一边抽着烟,一边扇着大蒲扇,讲述着他(ta)的儿孙。听(ting)爹爹说,他(ta)也(ye)曾有过一个(ge)女儿,她(ta)十六岁那年,遇到了一场车祸,就倒(dao)在(zai)大家经常上班走过的那个(ge)路口……
周五的下午(wu),是我独享的时(shi)光。因为报社经常要各处采访,到周五就交稿,所以下午(wu)就能提前回来,那时(shi)同学还没下班。那段日(ri)子,我喜(xi)欢一个(ge)人坐在(zai)院里的梧(wu)桐树下,感受着夏日(ri)缕缕清风。有时(shi)我会沏(qi)一杯茶,拿着朱自(zi)清的散(san)文集,去游历那月光下的人生……有时(shi)我也(ye)会倒(dao)坐椅子,头靠着梧(wu)桐树发呆,想着老家院子里那三棵大梧(wu)桐树,父亲在(zai)其中(zhong)两棵相(xiang)近的梧(wu)桐树间用绳子系连起来,为大家几个(ge)孩子做了一个(ge)长长的秋千,姐姐的欢笑声,仿佛在(zai)我耳畔回荡……
相(xiang)聚的时(shi)间总是那么短(duan)暂,就像那年秋天。在(zai)一个(ge)秋风萧萧的下午(wu),大家静(jing)静(jing)地离(li)开了这栋小(xiao)楼,两位老人目送三轮车载着行李和大家驶出那个(ge)曾让他(ta)伤心的路口,我强忍着没有回头。
多少年过去了,我再也(ye)没有老人的消息。
深夜躺在(zai)床上看这部电(dian)影,看着看着,想到现在(zai)的我,不知换过多少次房,却再也(ye)找(zhao)不回当(dang)年的温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