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业界动态
参考消息特稿|“飞书”追寻“血与火铸造”的友谊——杜立特行动大救援后人跨洋“寻亲”,托马斯·马西亚,上饶,父亲
2025-04-25 00:12:38
参考消息特稿|“飞书”追寻“血与火铸造”的友谊——杜立特行动大救援后人跨洋“寻亲”,托马斯·马西亚,上饶,父亲

【原(yuan)标题】“飞书”追寻“血与火铸造”的友谊——杜立特行动大救援后人跨洋“寻亲”

文/本报记者 李劲峰 陈毓珊(shan)

东经118°10′,北(bei)纬28°32′。

今年3月,美国退役(yi)陆军中校托(tuo)马斯·马西亚从一封来自中国上饶的电子(zi)邮件中,获得了一个让他(ta)欣喜无比的坐标。

这是马西亚父亲参与二战的传奇战斗杜立特行动时,飞机在中国江(jiang)西坠落点的定位。83年前,杜立特行动完成(cheng)美军对(dui)日本东京等城(cheng)市的首次轰炸,成(cheng)为二战太平洋战场标志性战役(yi),被载入史册。

很多人不知道,这批轰炸机转向(xiang)南飞后,多数坠毁在江(jiang)西、浙江(jiang)等地。中国军民冒死(si)救起、安全转移这些跳伞(san)飞行员的英勇义举,创造救援奇迹,同样(yang)成(cheng)为历史传奇。

过去6年来,马西亚与江(jiang)西上饶市抗战学问研究会研究员罗时平教(jiao)授,通过560多封往(wang)来邮件,竭力找寻着被尘封的历史拼图(tu)。

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勇壮(zhuang)举,勾连起彼此命运。“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经岁月洗礼,依旧历久弥(mi)新(xin)。

2018年10月,马西亚(中)在江(jiang)西上饶广丰吴(wu)村镇(zhen)与参与救援杜立特行动突袭(xi)队员的村民后代纪云大(右)、纪英杰合影。(受访者供图(tu))

跨越时空的追寻

带着父亲珍藏70多年的照片(pian)和名片(pian)集,马西亚2018年第一次抵达中国。此行作(zuo)为美国杜立特突袭(xi)者子(zi)女协会成(cheng)员,参加(jia)在中国的纪念(nian)活动。他(ta)特意提前出发,专程来到江(jiang)西上饶市广丰区,踏上那片(pian)父亲“重生的故土”。

二战中日本偷袭(xi)珍珠港(gang)后,1942年4月18日,美国空军中校杜立特率领16架B-25轰炸机从航母起飞,首次奔袭(xi)轰炸日本本土。后因联络不畅与油料不足(zu),75名美军飞行员在赣浙等地弃(qi)机跳伞(san)。中国军民不惜(xi)代价冒死(si)救援,64人被中国军民成(cheng)功救起,安全送(song)达后方,创造二战史上的救援奇迹。

马西亚的父亲是杜立特行动14号机组领航员兼投弹手。9岁那年,马西亚第一次看见父亲与战友在中国的合影。

“跳伞(san)点很多都(dou)是日军占领区,其他(ta)机组有些人受了重伤,有些人被俘,但14号机组的5名队员都(dou)幸运地降落在上饶,遇上了善良(liang)的人们(men)。”马西亚回忆说(shuo),1960年他(ta)还是个高中生,“父亲指着地图(tu)的一处告诉我,他(ta)的生命是被这里的中国村民、政府官员和士(shi)兵们(men)拯救的。”

父亲口述的故事,在马西亚的脑(nao)海中如影片画面一般清晰。

马西亚父亲是14号机组中第三个跳伞(san)的,纵(zong)身(shen)一跃时强风撕过,背包和绑在夹克(ke)上的供给品(pin)散落无踪。在江(jiang)西省(sheng)上饶市广丰区吴(wu)村镇(zhen)的大排山山顶上,他(ta)裹(guo)着降落伞(san)熬(ao)过了潮湿的雨夜。

翌日清晨,他(ta)下(xia)山找到一栋(dong)农房敲门。这个身(shen)材高大、肤(fu)白碧眼的“天降神兵”,把开门的村民吓了一跳。一位在田里耕作(zuo)的年轻人看到马西亚父亲,虽语言不通,但还是将他(ta)领进村庄。

村民们(men)拿出了鸡蛋、蜂蜜等食物,生火帮他(ta)烘干衣服。马西亚父亲恢(hui)复体力后被护送(song)到乡公所(suo),与其他(ta)队友顺利会合。

马西亚父亲直到临终时,还在惦(dian)念(nian)着那个挽着裤腿、面带笑容的年轻人。从父亲珍藏与上饶相关的资料中,马西亚意识到,自己必须真正去了解父亲一生中这段最重要(yao)的经历。

这一次上饶之行,马西亚并没有找到父亲想要(yao)找的人。他(ta)小心翼翼地用父亲的降落伞(san)碎布,包起当(dang)地的泥(ni)土和石子(zi)带回美国。临行前,马西亚写(xie)下(xia)一封信(xin):“非常感谢你们(men)的款待和友谊,也感谢留存对(dui)我父亲的记忆。希翼中美人民之间友谊历久弥(mi)坚。”

马西亚此行带到中国的照片(pian)和名片(pian),正牵引着他(ta)与“中国好友”罗时平相遇。

罗时平(右)在江(jiang)西省(sheng)鄱阳县(xian)游城(cheng)乡朗埠村走访当(dang)时目睹美军飞行员获救现场的村民。(受访者供图(tu))

在一场纪念(nian)活动中,马西亚展(zhan)示的一张(zhang)写(xie)有“上饶王家巷吉号”的泛黄名片(pian),一下(xia)就引起罗时平的注意。过去30多年来,罗时平一直在挖掘和保护上饶本地与抗日战争相关文史资料和遗址。很长时间里,上饶积极(ji)营(ying)救杜立特行动队队员的故事还鲜为人知。

“杜立特行动与上饶有着密切联系。”罗时平说(shuo),当(dang)时全力营(ying)救美国飞行员的命令,是由设在上饶的第三战区司令部发出的,“杜立特行动中3架飞机坠毁在上饶,10多名队员在这里获救”。

当(dang)罗时平看到马西亚珍藏的一张(zhang)张(zhang)老照片(pian),仿佛找到了打开尘封历史之门的钥匙,心潮澎湃(pai)。“交流中才得知,原(yuan)来马西亚已先到访上饶广丰,感觉那里与他(ta)父亲的描(miao)述非常相似。”

参加(jia)完纪念(nian)活动,马西亚回到美国。追寻杜立特行动在上饶的历史足(zu)迹,并未(wei)受太平洋阻隔而(er)结束。

2018年11月,罗时平收到了马西亚发来的第一封邮件:“希翼继续(xu)保持大家(men)的交流,一起还原(yuan)那段历史。”两人之间的通信(xin)往(wang)来、跨洋协作(zuo),就此开启。

马西亚在美国查阅文献,搜集线索;罗时平在上饶实地寻访、细(xi)致调查。两地飞书、还原(yuan)历史,杜立特行动上饶救援的历史全貌,变得越来越清晰。

生死(si)相托(tuo)的情缘(yuan)

马西亚在父亲珍藏的相册中找到的两张(zhang)泛黄照片(pian),成(cheng)为跨洋“寻亲”的突破口。

一张(zhang)照片(pian)中,一个短发女童站在身(shen)着飞行夹克(ke)的美国飞行员身(shen)后,嘴巴张(zhang)圆(yuan)、眼神惊(jing)讶。还有一张(zhang)是上饶广丰10多个村民站在农房前的合影。清晰的面庞,明(ming)确的指向(xiang),让罗时平也兴奋起来。

1942年4月,9岁的江(jiang)西上饶广丰小女孩官冬香(中)站在美国飞行员身(shen)后。(资料图(tu)片(pian))

“根据杰克(ke)·西姆斯的自述,这两张(zhang)照片(pian)是他(ta)拍的救助过他(ta)的村民面孔。”罗时平拿着照片(pian)在当(dang)地寻访,辗转找到了当(dang)年营(ying)救西姆斯的上饶广丰密良(liang)坳村村民官文清的后人。

照片(pian)中腼腆又惊(jing)讶的女孩,正是官文清的小女儿官冬香。“第一次见到跳伞(san)降落在村里的美国飞行员,我才9岁。”官冬香回忆,她父亲是当(dang)时村里少有识字的人。西姆斯跳伞(san)降落在半(ban)山腰,他(ta)裹(guo)着降落伞(san)睡到清晨才被发现,父亲和村民将他(ta)带下(xia)山。

2025年4月18日,官冬香老人(中)与家人在江(jiang)西省(sheng)上饶市广丰区的小区里散步(bu)。( 陈璞 摄)

“家里给美国飞行员拿来两个烤红薯,他(ta)很高兴地吃完,还抓了一把像豆子(zi)样(yang)的糖(tang)果,分给大家(men)。”官冬香说(shuo),“当(dang)时大家都(dou)没见过,都(dou)不敢吃,就我先尝了下(xia),甜甜的,味道现在都(dou)还记得”。

官文清随后从乡公所(suo)带来中国士(shi)兵,一起护送(song)西姆斯去县(xian)城(cheng)。9天后,西姆斯带着相机回到密良(liang)坳村,拍下(xia)这组珍贵的照片(pian)。“我父亲回忆起这段经历,总会提到,美国飞行员和大家(men)一起打日本侵略者,帮助他(ta)们(men)是中国人应该做的。”官冬香说(shuo)。

尽管不是救助自己父亲的村民,但马西亚依旧为杜立特行动队队员“寻亲”取得的突破而(er)高兴。得知照片(pian)中女孩被找到后,马西亚很快回复邮件:“罗教(jiao)授,你的研究真是太棒了。时隔80多年还能找到照片(pian)上的这些人,这太神奇了!我很高兴这些人在日本人的惩罚下(xia)幸免于难。”

为了战胜共同的敌人日本法西斯,杜立特行动救援中,中美人民生死(si)相托(tuo)。美国飞行员们(men)被安全转移后,奋勇救助的中国军民却遭受日本军队的报复屠杀,甚至遇到惨无人道的细(xi)菌战。

距离马西亚父亲获救地40公里的上饶市广信(xin)区皂头(tou)镇(zhen)紫云村,1942年夏季曾遭遇日机轰炸,日军扫荡。95岁村民苏朝顺掀开裤腿,向(xiang)记者展(zhan)示腿上蜿蜒的伤疤。

“在日本军队进村后不久,每年膝盖以下(xia)总是溃(kui)烂、流脓。”苏朝顺说(shuo),受日军细(xi)菌战影响,村里有4、5个人常年烂脚(jiao),“有的老人甚至从脚(jiao)烂到头(tou),一生都(dou)非常痛苦”。

据统计,杜立特行动后,恼羞成(cheng)怒的日军因此屠杀了25万(wan)中国平民。罗时平说(shuo),杜立特行动上饶救援的故事谱写(xie)了用鲜血捍卫正义、追求和平的英雄壮(zhuang)歌,承载着中美人民用生命铸就的深厚友谊。

2022年4月18日,江(jiang)西省(sheng)人民对(dui)外(wai)友好协会举办纪念(nian)杜立特行动上饶救援80周年视频会,邀请杜立特行动队队员的子(zi)女与参与营(ying)救民众(zhong)后代在“云端”相会。

在这场线上会面中,马西亚不仅见到了老朋友罗时平,还在致辞中不断表达谢意,“感谢江(jiang)西人民对(dui)父亲的救援,也感谢中国人民从未(wei)忘记这段历史,并对(dui)此做了大量研究”。

传奇友谊在续(xu)写(xie)

83年前,当(dang)飞机调转方向(xiang)驶向(xiang)中国时,没有人对(dui)未(wei)来的遭遇有十足(zu)的把握。从20世(shi)纪90年代开始,杜立特行动队队员的子(zi)女们(men)陆续(xu)来到中国,重访父辈跳伞(san)降落地点,寻找曾施以援手的“亲人”。他(ta)们(men)同样(yang)无法预料,会否是一场徒劳(lao)。

由于时过境(jing)迁,马西亚父亲跳伞(san)后,下(xia)山敲门的农房和第一个遇到的年轻农民,一直没能找到。但根据马西亚邮件中发过来的资料,罗时平逐一找到了马西亚父亲到县(xian)城(cheng)后,提供翻译的广丰杉江(jiang)中学(xue)校长俞百岩、军医陈宝骢、前线日报总编辑宦乡等人员信(xin)息,并帮助马西亚与他(ta)们(men)的后人取得联系。

“如果我父亲没有活下(xia)来,我就不会在这里了。我时刻都(dou)想见到1942年帮助过我父亲的中国人的后代。”马西亚说(shuo),感谢罗教(jiao)授的努力,让大家(men)能够建立联系。

为了填补遗憾,马西亚选(xuan)择用油画来还原(yuan)父亲被营(ying)救的场景。2021年5月,马西亚发送(song)邮件向(xiang)罗时平咨(zi)询:“我正在创作(zuo)一幅‘父亲与营(ying)救他(ta)的村民’的油画。画中的衣服对(dui)吗?”

“当(dang)时天气很冷,村民穿(chuan)的长袍要(yao)加(jia)棉花,长度要(yao)过膝盖,开扣不是在中间,而(er)是左侧开;他(ta)们(men)第一次看到美国人,表情一定很惊(jing)讶;单(dan)独撑伞(san)的村民比你父亲长得高,这不协调……”

罗时平与马西亚反复沟通着修改细(xi)节,希翼这幅油画能成(cheng)为象征中美人民友谊的珍贵纪念(nian)。

尽管多是通过线上视频和电子(zi)邮件沟通,但两人都(dou)将对(dui)方视为“真挚(zhi)老友”。

为了核准马西亚提供的资料信(xin)息,罗时平走访了杜立特行动在江(jiang)西上饶的所(suo)有坠机和队员降落地点,勘探现场、采访村民,形(xing)成(cheng)考察报告,相关内容第一时间与马西亚分享。马西亚直言,罗教(jiao)授的研究调查能力无与伦比,“每次研究都(dou)能带来很多惊(jing)喜”。

除了提供大量研究资料外(wai),马西亚每当(dang)看到中国南方地区出现洪灾、地震(zhen)等情况时,都(dou)会第一时间发来邮件问候,了解上饶是否受影响。“我很少见到一位美国人对(dui)上饶有如此情怀。”罗时平说(shuo),对(dui)杜立特行动那段历史的共同关注,让大家(men)紧密联系在一起。

马西亚和罗时平跨洋合作(zuo)“寻亲”的故事,作(zuo)为叙述主线被拍成(cheng)纪录片(pian)《跨越时空的追忆与寻找》。去年4月18日,这部纪录片(pian)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举办的纪念(nian)“杜立特上饶救援行动82周年”观影会上播放。

现场看到父亲和自己的经历被搬(ban)上银幕(mu),马西亚在现场热泪盈眶。他(ta)说(shuo),将继续(xu)寻找和挖掘杜立特救援行动历史记忆,传承和发扬父亲与中国的友好情谊。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井泉在观影会上说(shuo),中美关系的故事是由人民书写(xie)的,未(wei)来更要(yao)由人民创造,两国人民应该相互(hu)敬重、相互(hu)交流、相互(hu)学(xue)习、相互(hu)欣赏。

如今,杜立特行动的队员和后人们(men)成(cheng)立了杜立特轰炸机队协会、杜立特突袭(xi)者子(zi)女协会等组织,每年举行纪念(nian)活动,感谢和铭(ming)记当(dang)年参与营(ying)救的中国人民。一些从未(wei)走出深山的救援人员后代也被邀请到美国参观。

飞书仍在续(xu)写(xie),“寻亲”并未(wei)中止。“杜立特行动代表着中美老一辈在二战中,为了反法西斯的共同目标,艰苦卓(zhuo)绝,携手战斗,最终胜利。”罗时平说(shuo),大家(men)将继续(xu)研究这段历史,就是希翼将杜立特行动的突袭(xi)和救援故事,讲给中美青年一代听,让更多人熟知这段历史,传承这段“血与火铸造”的友谊。

刊(kan)于《参考消(xiao)息》2025年4月24日第9版

编辑 杨汀

最新资讯
  • 伊金霍洛旗
  • 新宾满族自治县苇子峪镇
  • 延吉市
  • 连平县忠信镇
  • 恭城瑶族自治县
  • 武鸣县锣圩镇
  • 满洲里市
  • 南汇区泥城镇
  • 全州县全州镇
  • 龙胜各族自治县三门镇
  • 永兴县城关镇
  • 九江县港口街镇
  • 固阳县
  • 乐清市南塘镇
  • 盖州市古楼街
  • 闻喜县凹底镇
  • 龙文区蓝田镇
  • 洪雅县花溪镇
  • 田东县祥周镇
  • 石棉县棉城街
  • 河南中青综合资讯
  • 游戏百科综合资讯
  • 快云游综合资讯
  • 快云综合资讯
  • 祁东综合资讯
  • 郴州综合资讯
  • 诸城资讯网综合资讯
  • imtoken
  •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