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时节,江苏盱眙县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内,一株树龄超千年的古木瓜树郁(yu)郁(yu)葱葱、花满枝头(tou),吸引游人拍照“打卡”。漫长岁月中,这株古树曾(ceng)遭雷击(ji),却顽强地从胸径处分出两株继续生长。当地为古木瓜树安装了避雷装置和智慧监测系统,随时掌握古树的健康状态和周围环境变(bian)化,呵护(hu)古树枝繁叶茂。
江苏盱眙县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古木瓜树。(江苏省林业局供图)
古树名木是绿(lu)色财富、学问瑰宝,在作为平原省份的江苏,尤显珍贵。近年来,江苏省组织开展了多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和补充调查,查明全省共有(you)古树名木24892株,主要树种包括银杏、国槐、圆柏、朴树等。
摸清“家底”是为了更好地保护(hu)。受年龄、生存环境等多重影响,不少古树名木存在主干空腐、枯(ku)枝、雷击(ji)伤害等问题。为此,江苏建立了全省古树名木动态信息管理系统,组织科研院校单(dan)位开展古树名木健康诊断(duan)及保护(hu)复壮技术、种质基因(yin)资源保护(hu)与利用新技术研究。
“古树和人一样遵(zun)循(xun)生老病死(si)的自(zi)然规律,如何帮助古树‘延年益寿’是保护(hu)工作的重要课题。”长期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江苏省林科院研究员刘(liu)云鹏说,古树名木保护(hu)借鉴(jian)了中医“望闻问切”的诊疗方式:“望”古树名木外部特征,观察花果枝叶长势是否正常、是否有(you)病虫害;“闻”树皮、根系是否有(you)腐烂的臭味;“问”当地居民,了解(jie)古树名木生长状况及周围环境变(bian)化情况,找(zhao)出衰弱原因(yin);“切”是针对衰弱原因(yin),开出针对性(xing)“药方”,保障古树名木健康生长。
位于泰州市的江苏泰兴国家古银杏公园,古树名木众(zhong)多,其中20棵银杏树年深日久,长势有(you)所衰弱。当地林业部门制定了抢救复壮方案(an),通过设置安装生态保护(hu)围栏、改(gai)良土壤等手段帮助古树休养生息,长势逐渐向好,这里也成为江苏省首个以古树名木保护(hu)为主题的示范公园。
“一树一策”,让古树名木“老有(you)所养”。记者采访了解(jie)到,除(chu)重点管护(hu)外,江苏各市结合本(ben)地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管护(hu)方案(an):扬州市组织编制古树名木保护(hu)管理规划和实施方案(an),定期对古树名木进行巡查“体检”;常州、江阴等地为古树名木购买(mai)综合保险(xian),提(ti)升风险(xian)应对抵御能力。
南通博物苑内,两株紫藤绽放。新华社发(许丛军 摄)
古树逢春,葳蕤(rui)生辉。在无锡宜兴,相传北(bei)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所植的“东坡海(hai)棠”已900多岁,花开时节美不胜收;南通博物苑内,100多年前张(zhang)謇栽种的两株紫藤正迎来盛花期,赏花人流络绎不绝……在江苏,许多古树名木仿若承载(zai)学问的“活化石”,正日益成为吸引游客观光、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文旅资源。
“古树名木是自(zi)然的馈赠、是历史的见(jian)证,更是学问的传承。”江苏省林业局造林绿(lu)化管理处处长谢(xie)友超说,希翼通过学问、科技、经济的多维保护(hu)与开发,让更多古树名木焕发新的生机。(记者柯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