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人机进行自动撒种(zhong) |
策(ce)划\林洁 黄丽娜(na) 侯恕望
统筹(chou)\黎秋玲 宋金峪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黎秋玲 李焕坤
图\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宋金峪
春和景明(ming)之际,广袤大(da)地迎来春耕忙。在广东,一场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奇妙融合正在上演——“种(zhong)子天上飞,插秧机自己跑”,这不再(zai)是(shi)遥不可及的想象,而(er)是(shi)真切地发生在广东的田间(jian)地头的景象。日前,羊城晚报记者走(zou)进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极飞超级农场,感(gan)受到了科技为农业带来的巨大(da)变革和无限(xian)可能。
应(ying)用场景1
插秧机装上农机自驾仪“自己跑”
坐上插秧机,双手无须触碰方(fang)向(xiang)盘,插秧机便自动直溜走(zou),还能自动转弯,边走(zou)边插秧……在极飞超级农场,记者体验了一回现代农机作业。这般神奇的操作,得益于一台(tai)小(xiao)小(xiao)的农机自驾仪。
以往的传统插秧机作业,需两人配合,一人把控方(fang)向(xiang),一人整理插秧盘。如今插秧机安装了信号接收(shou)器(qi)和农机自驾仪方(fang)向(xiang)盘,通过手机简单(dan)操作,单(dan)人单(dan)机操作便能轻(qing)松完成插秧,不仅节省人力,还能大(da)幅提升效率。
据(ju)极飞科技政府(fu)事务(wu)经理卢钊颖先容,仅需20分(fen)钟安装,就能让传统农机实现自动驾驶。根据(ju)用户反(fan)馈,使用插秧机自动驾驶,一天能节省300元-400元的人力成本,可谓农民的“插秧神器(qi)”。
数据(ju)显示,目前全国农机装备总量(liang)接近2亿台(tai),农作物(wu)耕种(zhong)收(shou)的综合机械化率超过了74%。卢钊颖先容,如今,装配了自驾仪的农机已在全国多个农村地区投入使用,广泛应(ying)用于开沟(gou)、播种(zhong)、起(qi)垄、覆膜、插秧等作业。
应(ying)用场景2
无人机撒种(zhong)施肥除(chu)草运输样样行
在超级农场另一块农田,使用的则是(shi)农业无人机直播撒种(zhong)技术。只(zhi)需要在手机上按下启动键,无人机便会启动,按照(zhao)全自动规划生成的最优航线,有条不紊地穿梭(suo)在农田上空。到达(da)指定位置后,机身下方(fang)播种(zhong)装置启动,饱满的种(zhong)子倾泻而(er)出,均匀撒落(luo)田间(jian)。飞行高度、速度稳定,播种(zhong)间(jian)距和深度精(jing)确无误,飞行轨迹、播种(zhong)进度等参数尽在掌握之中。不一会儿,农田就布满了密密麻(ma)麻(ma)的种(zhong)子,等待着破土而(er)出。科技的力量(liang)让播种(zhong)变得高效又精(jing)准。
极飞科技超级农场运营负责(ze)人叶永辉先容,农业无人机不仅可以播种(zhong)、施肥,还能防治病虫草害、运输等。
在养殖塘边,养殖户们(men)则借助无人机投喂小(xiao)龙虾饲(si)料。红黑色相间(jian)机身的无人机,四组宽大(da)螺旋(xuan)桨,下方(fang)是(shi)装满饲(si)料的料箱,启动后,无人机嗡嗡作响(xiang),盘旋(xuan)一圈确定路线,到达(da)位置后,饲(si)料如雨(yu)点落(luo)入水中,小(xiao)龙虾们(men)挥舞钳子争(zheng)抢(qiang)食(shi)物(wu),水面一下热闹起(qi)来。无人机投喂省时(shi)省力,撒料均匀,比人工投喂更方(fang)便。
具备液体喷洒、固体颗粒(li)的播撒、航测、运输等多功能的农业无人机,最大(da)载重可达(da)80公斤。它们(men)为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变革,让农民从面朝黄土的繁重劳作中解(jie)放双手,迈向(xiang)指尖耕作的智慧丰收(shou)之路,也让大家(men)看(kan)到科技为农业带来的无限(xian)可能。
应(ying)用场景3
智能水肥管理系统,一部手机管好地
在农田灌溉和施肥等日常管理环节中,农户仍然普遍面临着高强(qiang)度、高投入、低效率的难题。例如,传统灌溉方(fang)式通常依赖人工手动逐个开关阀门和调节水量(liang),灌溉时(shi)机与水量(liang)调整更多依靠经验和直觉。这不仅难以满足作物(wu)在不同生长阶(jie)段的水肥需求,还常导致资源浪费,并影响(xiang)作物(wu)生长。
针对这一难题,极飞智能水肥管理系统应(ying)运而(er)生。叶永辉先容,它可轻(qing)松接入现有灌溉设备,让灌溉和施肥同步进行,为农场提供高效的水肥一体化管理解(jie)决方(fang)案。农户只(zhi)需在手机上提前设置好计划,智能用电开关、电动阀、施肥机就能自动协同,定时(shi)定量(liang)地将肥料输送至作物(wu)根部,同时(shi)稳定控制水分(fen)供给,从而(er)有效提升作物(wu)产量(liang)、节省水资源并降低生产成本。
[“新”对话]
应(ying)用农业无人机后
一地棉(mian)花亩产翻倍
羊城晚报:请先容一下你们(men)的农业无人机的成本、应(ying)用场景?
叶永辉:通过近十几年(nian)的技术更新和创新,目前大家(men)最新款(kuan)的P150 Pro农业无人飞机售价4万元左右,而(er)且功能更强(qiang)大(da),能直播撒种(zhong)、投喂饲(si)料、喷洒农药等。
羊城晚报:这些农业的新科技,您认为是(shi)如何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
叶永辉:举个例子,大家(men)在新疆有一块3000亩的棉(mian)田,传统管理方(fang)式需要30多人。通过大家(men)科技化的农业设备完成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如今仅需2名(ming)人员管理。最初每(mei)亩棉(mian)田仅有250多公斤产量(liang),使用新科技后,2024年(nian)平(ping)均亩产增长到500多公斤,创下了当地最高的单(dan)产纪录,种(zhong)植的成本也节约(yue)了21%,成为当地智慧农业的标杆示范农场。这是(shi)通过无人机等农业科技创新设备的应(ying)用,实现了降本增效实实在在的例子。
最初无人机只(zhi)是(shi)一项技术,大家(men)将这项技术应(ying)用到农业,还催生了“飞手(即无人机操控员)”等新兴职(zhi)业,更推动传统农业向(xiang)智慧农业转型,也吸(xi)引了越来越多的年(nian)轻(qing)人回到农村、回到家乡,从事农业工作。
[记者手记]
智慧农业 开启农业新时(shi)代
提及种(zhong)田,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shi)这样一幅画(hua)面:农民挽起(qi)裤脚,踏入泥泞的水田,弯腰弓背、辛勤耕耘。每(mei)一粒(li)种(zhong)子的播撒、每(mei)一株秧苗的栽种(zhong)、每(mei)一粒(li)果实的收(shou)获(huo),都(dou)见证着一次次弯腰的艰辛,饱含着农人的心血和汗水。
然而(er),在走(zou)访(fang)超级农场后,大家(men)深刻(ke)认识到,农业可以不是(shi)传统印象中仅靠体力和汗水支撑的行业。新技术给农事作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如今,稻田、棉(mian)田、麦田、果园中,插上科技翅膀的新型农业设备大(da)显身手,轻(qing)松完成各项农事操作。农民无须再(zai)频繁下田,就能高效完成任务(wu),这无疑是(shi)农业发展的巨大(da)进步。
农业无人机、农机自驾仪等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ying)用,不仅革新了传统农业的作业模式,更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为农业发展注(zhu)入澎湃动力。
以农业无人机为例,其广泛应(ying)用取得了令人瞩(zhu)目的成绩。经过十几年(nian)的技术迭代与创新,如今花费4万元左右就能购入最新款(kuan)的农业无人机。它功能强(qiang)大(da)、身兼数职(zhi),直播撒种(zhong)、投喂饲(si)料、喷洒农药等工作都(dou)能出色完成,可以成为农民的得力帮(bang)手。
更值得关注(zhu)的是(shi),新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催生了“飞手”等新兴职(zhi)业。不少年(nian)轻(qing)人购置农业无人机,投身“新农人”的创业浪潮。这些新鲜血液的注(zhu)入,为农村发展带来了全新活力,让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如今,科技的强(qiang)大(da)力量(liang)正推动着汗水农业向(xiang)智慧农业华丽转身,引领着农业朝着智慧化方(fang)向(xiang)大(da)步迈进。这不仅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筑牢根基,更为乡村振兴注(zhu)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