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xin)华社武汉4月23日电(dian)(记者潘志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tao)尽英(ying)雄……”长江南岸,赤壁矶头,琅琅书声与瑟瑟江风(feng)和浪涛(tao)声交织在一起,宛如奏出一串跨越时空的(de)音(yin)符。在世界读书日,记者走进位于湖北咸宁的(de)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不时能(neng)听到游人有感而发(fa)吟诵诗词的(de)声音(yin)。
孩(hai)子(zi)们在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内参观互动。新(xin)华社记者 潘志伟 摄
“感觉历史里的(de)风(feng)云人物都来到了(le)眼前。”来自赤壁镇小学的(de)罗诚满(man)脸兴奋,缠着记者说个不停。从小听三国故事长大的(de)他还(hai)是第一次现(xian)场体验三国学问。“草(cao)船借箭用的(de)是雾,连环计用的(de)是铁索,借东风(feng)用的(de)是天(tian)时,原来智(zhi)慧才是古人最利害的(de)武器!”今年就(jiu)读小学四年级的(de)王梓妍兴奋地说。
“对酒当歌(ge),人生几何。”孩(hai)子(zi)们的(de)七嘴八舌(she)让来自国网赤壁供电(dian)公(gong)司的(de)“00后”董轲也(ye)兴起一丝“文艺范儿”。借着参加这次校(xiao)园研学志愿服务的(de)机会,这位“理工男”对三国历史有了(le)新(xin)的(de)感触。“少(shao)时读三国故事的(de)记忆一幕幕浮现(xian)在我的(de)脑(nao)海。”他说。
孩(hai)子(zi)们和志愿者在现(xian)场分享自己的(de)阅读心得。新(xin)华社记者 潘志伟 摄
“关云长义薄(bao)云天(tian)、张翼(yi)德粗中有细、赵子(zi)龙一身是胆(dan)……”听着学生们踊(yong)跃分享自己喜爱(ai)的(de)三国人物,带(dai)队老师杨越满(man)眼笑意:置身于古战场,这里的(de)一草(cao)一木都能(neng)让抽象的(de)文字具象化、有温(wen)度。“当历史从书本走进现(xian)实,学问的(de)种子(zi)就(jiu)会自然生根。”
暮色渐临,赤壁江畔飘起细雨。孩(hai)子(zi)们在翼(yi)江亭齐声诵读《念奴娇·赤壁怀(huai)古》,清朗童声与拍岸江涛(tao)交响(xiang)成韵,为有“中国诗歌(ge)之城”美(mei)誉的(de)赤壁市写下(xia)新(xin)的(de)学问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