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题:“塔拉日哈拉”留心中
新华社记者徐鹏航
“塔拉日哈拉,塔拉日哈拉……”患者李(li)先生(sheng)紧(jin)握北京来的常驻专家、肺病(bing)科(ke)主任祝勇的双手,感谢道。
离开内蒙古巴(ba)彦(yan)淖尔市(shi)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之后的几天,这句当地民族语言的“谢谢”,始终回响在记者耳畔。
今年69岁的李(li)先生(sheng)饱(bao)受支气(qi)管扩张困(kun)扰30余年,多次求医无果(guo)。2023年初(chu),国家区域医疗(liao)中心——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正式运营,祝勇等(deng)专家带来的无痛气(qi)管镜技术和中医药配合疗(liao)法(fa),为他(ta)带来新希翼。
“以前(qian)严重的时(shi)候,我连穿衣服(fu)都喘得利害,现在已经能慢跑500米以上,生(sheng)活基本恢复正常。”李(li)先生(sheng)说。
“在家门口就有大专家做手术!”患有冠心病(bing)的陈大爷前(qian)不久在这里做了介入无植入手术,“专家长期坐诊,还省去了排队等(deng)待的烦恼。”
截至2025年3月底,北京中医医院累计派(pai)驻各类专家219人次,其中常驻专家28名。与建设初(chu)期相比,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门诊量增长64.74%,三(san)四级手术数量增长了28.5%;开展各类新技术和新项目33项;新设立医疗(liao)特色门诊4类,患者外(wai)转率由(you)2022年的27.45%下降至14.3%,门诊患者外(wai)埠患者比例由(you)12.85%增长到20.77%。
“内蒙古地区饮食以牛羊肉为主,且(qie)饮酒较(jiao)多,因此多发消化(hua)系统疾病(bing)。”常驻专家、脾胃病(bing)科(ke)主任陈剑(jian)明说,为适应当地的疾病(bing)谱,科(ke)室专门设立了老(lao)年功能性胃肠病(bing)、反流性食管炎、胆(dan)胰疾病(bing)(胆(dan)石(shi)症与急性胰腺炎)3个稳定的科(ke)研方向。
“大家见到了更多少见病(bing)、疑难(nan)病(bing)、传染病(bing),这也促进大家不断学习,提高诊疗(liao)能力。”常驻专家、老(lao)年病(bing)科(ke)主任田伟说。
针对当地气(qi)候冰冷、风大的特点,引入“火针”针灸技术;针对当地人口老(lao)龄化(hua)情况,建立老(lao)年心脑血管疾病(bing)亚专科(ke)、老(lao)年认知障碍亚专科(ke)等(deng);针对肺病(bing)、心病(bing)、脑病(bing)等(deng)当地高发疾病(bing)组建跨学科(ke)专家团队,下沉旗县医院开展驻点帮扶……内蒙古地区疾病(bing)谱和北京有差异,对于医生(sheng)们来说,既(ji)是挑战,也是学习机会。
“大家的初(chu)心,是响应国家号(hao)召,按照国家区域医疗(liao)中心的建设方案,把优质的医疗(liao)资源送到最需要(yao)的地方。”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院长杜琨说,针对当地经济收入水平整体(ti)较(jiao)低(di)的情况,医院开展“一次挂号(hao)管三(san)天”的惠民工(gong)程,并在诊疗(liao)过程中做到精准控费。目前(qian)住院患者的例均费用是北京的三(san)分之一左右。
医院牵头组建10个自治区级中医专科(ke)联盟;通(tong)过跟师学习、病(bing)例研讨(tao)等(deng)形式,重点培养临(lin)床实践与科(ke)研创新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深化(hua)与当地医学院校合作,进一步(bu)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一支“带不走(zou)的医疗(liao)队”正在壮大,下一步(bu)将继(ji)续扩大服(fu)务辐射范(fan)围,形成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fa),推动(dong)区域医疗(liao)中心高质量建设与发展。
今年是祝勇常驻巴(ba)彦(yan)淖尔的第三(san)年。他(ta)说:“刚来的时(shi)候,患者说民族语言,我听不懂。现在大家能顺(shun)畅交流,还成了朋友。”
在这座西部小城,一句句“塔拉日哈拉”,与塞(sai)外(wai)的风声(sheng)融合在一起,留在更多人心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