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业界动态
好书 能让人看见世界 也看见自己,王振良,藏书,天津
2025-04-25 00:01:06
好书 能让人看见世界 也看见自己,王振良,藏书,天津

王振(zhen)良(liang)和他的藏书

明天是世界读书日(ri),今天大家特为读者朋友们准备了一位(wei)“书痴”的精彩故事。天津师范大学的王振(zhen)良(liang)教授,数十年间花费上百(bai)万元用于聚书,目(mu)前个人藏书已近十万册。从书摊、书店这类传统渠道开始,到网上以书易(yi)书,再到网购及网拍(pai)书籍,几乎每次(ci)购书方式的变革,他都是亲历者。他一个人的藏书史,颇可见证近四十年的书业变化(hua)历程(cheng)。

辛苦所藏,满室书香。可书多也会成灾,他的藏书家里已放不下,只(zhi)好租屋储存。有人说,藏书是一种疯狂,他则笑称半(ban)生从未止住疯狂。他将自己的新书房命名为“未知止斋”——原来(lai)读书与藏书,是没有办法停下来(lai)的事情。

从数百(bai)册到数万册为买书节衣缩食

1972年9月(yue),王振(zhen)良(liang)出生在吉林省怀德县(今公(gong)主岭市)的一个小(xiao)村(cun)。他从小(xiao)喜欢阅读,却无力买书,家里裱(biao)糊墙壁的那些旧报纸,是他最早的读物。

他开始大规模购书,大约(yue)是在高中时代。自1988年,他到公(gong)主岭市读高中后,每周都要(yao)去逛书店。偶然(ran)一次(ci),他进了一家只(zhi)有四五平方米的旧书店。时隔三十年,他仍清晰地记得,在那局促的空间里,他买到了《1977-1980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评选(xuan)获奖作品集》《啊,索伦河谷(gu)的枪声》等。店里还出售(shou)马识途的《夜谭十记》,有厚厚的一大摞,靠墙摆放着,让他印象深(shen)刻。

高中时期的王振(zhen)良(liang)就已开始邮购图(tu)书,因囊中羞涩,有限(xian)的几次(ci)邮购中,他买过(guo)古典文学出版(ban)社的《清平山堂话本》。他回忆说:“这书颇为昂贵,等书邮到了学校,打开信封,我就傻(sha)眼(yan)了,都是竖排版(ban)面,字体古怪,个大行稀,根本没有标点。”如今已是书界行家的他笑称,那时自己没有版(ban)本概念(nian),捧着木刻版(ban)的影印本,觉得上了当。

既然(ran)已经“上当”,仍不舍得丢(diu)弃,硬着头皮读。《清平山堂话本》虽是用白话文写的,但里面却有不少(shao)俗(su)字,他既没有工具书可查,也没有人可以求教,只(zhi)能前后贯(guan)通,连猜带蒙,这倒使他学到了不少(shao)东西:“后来(lai)我在大学专攻中国古代小(xiao)说史,很难说没有早年这些买书经历的影响。”

在高中毕业时,王振(zhen)良(liang)的藏书已有三四百(bai)册。这在同龄人中,绝对是可观的数量。1991年,王振(zhen)良(liang)考入南开大学,鸣笛的火车将他从东北带到天津。在本科毕业后,他又被保送读研究生,于是在南开大学马蹄(ti)湖(hu)畔,他生活了七年,度过(guo)了一段清苦而快乐的“节食买书”生涯。

初到天津,他就根据地图(tu)把能够找到的书店都逛了一遍。但因经济拮据,多数时候,他只(zhi)看不买,权当过(guo)过(guo)眼(yan)瘾,但逛得实在频繁,总不能每次(ci)都不买吧?于是,床头的书仍旧越来(lai)越多。

因为兴趣和专业的原因,王振(zhen)良(liang)去得最多的书店是烟台道古籍书店。在这里,他买到过(guo)周叔弢《自庄严堪善本书目(mu)》和李盛(sheng)铎《木樨(xi)轩藏书题(ti)记及书录》。而印象最深(shen)的是买到《说郛三种》,定价280元,是他将近半(ban)年的伙食钱。他很早就看中了这套书,但“巨款”支出,让他狠不下心来(lai)。一天,飘着小(xiao)雨,发着低烧的他躺在宿舍,浑身不自在,闪念(nian)之间起身下床,向(xiang)同屋借了300元钱,骑车直奔书店。

看着冒雨前来(lai)购书的他,店员面带着诧异之色帮他打包。王振(zhen)良(liang)将书牢牢绑在自行车上,美(mei)滋滋地骑回学校。那书就仿佛“仙药”,王振(zhen)良(liang)觉得自己烧也退了,身子也轻快了。回到宿舍,打开书册,一本本摩挲,病已踪影皆(jie)无。这笔(bi)买书的钱,他用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还清。

买书最惬意的是在地摊上。他回忆说:“天津比较早而且(qie)出名的书摊群,一个在河北区的进步道,一个在南开区的八里台。天津市第二工人学问(hua)宫和天津图(tu)书馆附近,也有过(guo)短时间的书摊儿。”

因为拮据,他有时看上了本不错的书,买或不买呢?犹豫再三,要(yao)往返几次(ci)。一次(ci),他遇到严修著作的蓝(lan)印本(书版(ban)刻成后以蓝(lan)色颜料试印,用于校对)。这样的试印本极为珍贵,当时卖家开价120元。“那时觉得太贵了,就没买。”回忆自己错过(guo)这本书,王振(zhen)良(liang)至今仍深(shen)以为憾。

节衣缩食买书,王振(zhen)良(liang)的确是这样做的。比如“节衣”,只(zhi)要(yao)旧衣服还能穿,他绝不添置新装。偶尔(er)遇到“场合需要(yao)”,他就向(xiang)同学借。至于“缩食”,则要(yao)复杂得多。大学最初三年,除了每年300元学费,父母每月(yue)给他100元钱。学校本科时每月(yue)补助18元,研究生时补助40元。当时在食堂吃饭,多数人每月(yue)消费六七十元,而他则控制在每天一元三四角。偶尔(er)也会寅吃卯粮,在最为惨淡的时候,一天三顿饭菜钱,只(zhi)有6角6分,仅够维持基本生存。

为了省钱,他还想出“少(shao)理发”的奇招。每次(ci)剃头都寻最便宜的理发摊,剪成短得不能再短的平头。等到头发能遮住眼(yan)睛,再拢向(xiang)两侧变成分头,实在“有碍观瞻”了,再去剪成那短到极致的平头。

节衣缩食买书的成果是藏书量的激增。1995年,他本科毕业搬往研究生宿舍,装满了8个纸箱的书,1000多册;1998年硕士毕业搬往柳州(zhou)路暂住,装了20多箱的书,3000多册;1999年他在新兴路住所结婚,藏书已超过(guo)5000册;2003年迁居王顶堤路,藏书装满34个特大号纸箱,已过(guo)万册……

“网络书摊”悄然(ran)兴起线上拍(pai)卖成风

约(yue)在2002年7月(yue),王振(zhen)良(liang)以“饱蠹鱼”网名在“天涯社区”注(zhu)册,算(suan)是国内较早一批网民(min),深(shen)度参与见证了中国早期网络旧书业历程(cheng)。

据王振(zhen)良(liang)先容,1999年开通的“天涯社区”当时已近成熟(shu)。2002年社区“闲闲书话”板块(kuai)颇为热闹,读书人之间以交(jiao)换为目(mu)的的“网络书摊”悄然(ran)兴起。最初是互赠互换,人情味(wei)很浓。但这种原始交(jiao)流方式,远满足不了书友的需求,便催生出带有商业意味(wei)的网络书摊,不久又衍生出专业的“天涯书局”。

有几个卖家经常有好书,受到书友集中关注(zhu)。售(shou)书前会发帖预告,说拟(ni)于某个时间售(shou)某类书,重要(yao)的书还会列(lie)出清单。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景(jing)观:某人发布售(shou)书帖之前几分钟,大家都守候在电脑旁(pang),不停地刷新屏幕(mu)(那时自动刷新很慢),只(zhi)要(yao)售(shou)书帖子一出现,马上以回帖形式抢购。

王振(zhen)良(liang)先容:“早期天涯书局的售(shou)书者,信息并不灵(ling)通,书价大多根据其所在地标准作价,最多再加一二成。因此同样一本书,在这个书摊卖百(bai)元以上,另一个书摊只(zhi)卖二三十元乃(nai)至更低,这也是天涯书局早期‘抢购风’形成的原因之一。书友对少(shao)数热门书的集中关注(zhu),为拍(pai)卖的出现准备了条(tiao)件(jian)。”

王振(zhen)良(liang)把当年被抢购的热门书归为三类:一是民(min)国毛边本,二是新文学版(ban)本,三是各种目(mu)录学著作。这几类书都价格不菲。大概在2002年,王振(zhen)良(liang)竞拍(pai)傅惜华《中国俗(su)曲总目(mu)稿》,出价高至800元,但仍没能得到:“如果不是突然(ran)掉线,很可能还会给出更高价位(wei)。现在回想起来(lai),那时候我已经完全处在非理性状态了。”

那次(ci)竞拍(pai)有很高的关注(zhu)度,《中国俗(su)曲总目(mu)稿》最终以804元成交(jiao)。王振(zhen)良(liang)认为:“这件(jian)事产生了消极和积极两种后果:消极后果是以一种非正常手段,大大地拉升了傅惜华著作的价位(wei);积极后果是很快有一批傅惜华的著作出现在天涯书局。”竞拍(pai)“失手”次(ci)日(ri),他收到两位(wei)书友短信,都说手头有《中国俗(su)曲总目(mu)稿》可售(shou),一位(wei)开价800元,另一位(wei)相对熟(shu)识者开价比较客气(qi),只(zhi)要(yao)600元。这两条(tiao)短信让他发热的头脑渐渐沉着下来(lai),不久就以400元购得该书。

网络上不经意的变化(hua),却是旧书业发展的转折性事件(jian),仅仅两三个月(yue)时间,网络拍(pai)卖价格就对现实拍(pai)卖产生了影响。

2002年底,网络拍(pai)卖在天涯书局出现。根据王振(zhen)良(liang)检(jian)索,天涯书局“第一拍(pai)”是由“古籍迷”发起的,时间是2002年12月(yue)27日(ri),可惜无人应价。成功的“第一拍(pai)”是由“花脚猫(mao)”创造的,时间是2002年12月(yue)28日(ri),拍(pai)出的书是民(min)国初版(ban)《金银岛》和《中国理学史》。王振(zhen)良(liang)表(biao)示:“这两个拍(pai)卖事实如果能够得到确认,应该成为中国网络书业史值得记录的事件(jian)。”

网络旧书业的崛起十分迅速,很快天涯书局就“拍(pai)卖成风”。抛开拍(pai)品真伪(wei)、品相好坏、质量高低等问题(ti)不谈,围绕“拍(pai)卖规则”产生的争议就令人眼(yan)花缭乱。王振(zhen)良(liang)梳理了一下,认为争议主要(yao)集中在四个方面:

首(shou)先是时间的认定。这似乎很容(rong)易(yi)把握,但它却是天涯书局初期争议最多的问题(ti)之一。因网友对“截(jie)止时间”理解的不同,造成了拍(pai)品归属的巨大差异。

其次(ci)是规则的把握。卖主对自定拍(pai)卖规则之把握较为随意,有时重人情,从规则角度来(lai)说,很难做到公(gong)平合理,时常会引起一些小(xiao)的风波。

再次(ci)是因早期网络不稳定,技术性故障时有发生。网络故障算(suan)是“不可抗力”,故引发的争议一般不大,书友多能给予(yu)足够的理解。因此最后的裁判权,实际操控在卖主手中。

最后是网络书托儿的扰乱。无论是现实拍(pai)卖还是网络拍(pai)卖,书托儿都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ti)。因为明显损害了买家利益,这类争议的是非十分明确,舆(yu)论会众口一词地谴责卖主和书托儿。但问题(ti)的关键在于,对书托儿的认定十分困难,即使在拍(pai)卖程(cheng)序(xu)十分完善的今天,仍无法杜绝。

网购图(tu)书省时省力但淘书的快乐越来(lai)越淡

2002年11月(yue),如今书友习称“孔(kong)网”的孔(kong)夫子旧书网开通。2003年12月(yue),天涯书局和孔(kong)夫子旧书网知名售(shou)书人“花脚猫(mao)”创办“缘为书来(lai)综合学问(hua)社区”,书友习称之为“缘网”。王振(zhen)良(liang)先容道,“花脚猫(mao)”凭(ping)借个人影响力,很快把社区办得有声有色,其间社区还有一次(ci)成功的活动运作,就是通过(guo)网络募集资金,在云南省江川县捐建了一所希(xi)望小(xiao)学。王振(zhen)良(liang)则应“花脚猫(mao)”之邀,主持过(guo)“缘网”的“网站日(ri)志”栏(lan)目(mu)。

2003年至2005年,是王振(zhen)良(liang)在几个售(shou)书网站最活跃的三年,他也坦承(cheng)那也是他买书最多但读书最少(shao)的三年。那时,他最主要(yao)的目(mu)的——除了买书,还是买书。彼时,他的藏书大概已有三万册,其中约(yue)有两万册来(lai)自网络。而在网络购得的书中,至少(shao)有四分之三由“孔(kong)网”得来(lai)。

网络电商的兴起也促进了交(jiao)易(yi)方式的发展。王振(zhen)良(liang)记得,最初在天涯书局和“孔(kong)网”买书,都要(yao)把卖主的地址、姓名以及所购书名、价钱等抄在纸上,到邮局再一张张地填汇款单。排队再加上办理手续,十分耗费时间,“为汇款在邮局逗留个把钟头是很平常的事”。

在网购图(tu)书最疯狂的那段日(ri)子,王振(zhen)良(liang)一天收到过(guo)42个快递包裹,全部是书。因汇款次(ci)数着实太多,熟(shu)悉他的邮局工作人员会提前给他一沓汇款单,让他带回家里。这样,他就可以提前把地址等项填好,再到邮局柜台结算(suan)邮费,等下次(ci)汇款时再取回上次(ci)的汇款凭(ping)证,这样就省了不少(shao)时间。他也试过(guo)银行汇款,但单位(wei)附近的那家银行工作效率很低,十来(lai)笔(bi)汇款能耗去一个半(ban)小(xiao)时甚(shen)至更长时间,渐渐他就不再去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王振(zhen)良(liang)申请了个人网络银行,邮局也不用跑,汇款很简单,“孔(kong)网”的支付系统直接链接到网络银行,不仅充值方便,汇款尤为快捷——如果操作熟(shu)练的话,不到十秒钟,一笔(bi)书款就汇完了。王振(zhen)良(liang)说起这些细(xi)节,依旧恍如昨日(ri)。

回想自己几十年的觅书、藏书之路,王振(zhen)良(liang)感慨:“自从网络书业兴起,买书就成了省时省力的活儿。但淘书的快乐越来(lai)越淡,因为书来(lai)得太容(rong)易(yi),导致闲情逸致随之丧失,这是购书者应该反(fan)思(si)的。”

藏书不要(yao)成为目(mu)的关键是要(yao)用书

“我在40岁之前,虽然(ran)没想当藏书家,但藏书之心很盛(sheng),书房不断扩张。如今过(guo)了50岁,时常会想到生命终止的问题(ti)。在这样的心态下,需要(yao)给我的书找个出路。”王振(zhen)良(liang)如是说。

藏书处理是个很沉重的话题(ti)。纵观古今,处理好这个问题(ti)的人或家族,其实并不多。藏书人穷(qiong)极一生的心血,多数都被后人简单处理掉了——最差的是直接卖废品进造纸厂,运气(qi)好些的批量或零散地流入社会,其中名家珍藏,可能会有机(ji)会上拍(pai)卖会。藏书能捐到某个单位(wei)整体保存,算(suan)是比较好的结局了。

王振(zhen)良(liang)在藏书思(si)想上深(shen)受著名历史学家来(lai)新夏先生的影响,生时要(yao)用,死时要(yao)捐:“来(lai)先生在生前,就把藏书捐给了家乡的萧山图(tu)书馆和萧山史志办。我的藏书,也计划日(ri)后分门别类地捐给适(shi)宜的机(ji)构,没有比这更好的出路了。”

有人问过(guo)王振(zhen)良(liang),上百(bai)万收入都花在了藏书上,八九万册的藏书,四十余年的心血,全部陆续捐出去很容(rong)易(yi),情感上能接受吗?他淡淡一笑:“原来(lai)好像不能接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感觉能够接受了——很多名人藏书的结局也不过(guo)如此,我辈又算(suan)什么呢?藏书聚散永远是一个过(guo)程(cheng),收藏的时候高兴就好,希(xi)望将来(lai)捐的时候也能高高兴兴,至少(shao)不至于悲伤。”

对于书籍,王振(zhen)良(liang)更看重如何“用”,他认为藏书不要(yao)成为目(mu)的,关键是要(yao)用书。他说:“藏而不用是没有意义的。我已有部分藏书寄(ji)存到了天津师范大学图(tu)书馆,目(mu)前正在编目(mu)之中,等全部贴上标签后,学生们就可以借阅了。”

浸(jin)染(ran)书香几十年,很多慕名而来(lai)的学人和书友,都笑称是王振(zhen)良(liang)的粉丝。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境,他总是一边微笑一边摆手。“粉丝”最常提的问题(ti)就是,普通家庭如何藏书?他认为:“读书人家有两三千册藏书的很常见。如果不想当藏书家,我建议藏书控制在五千册之内,三千册左右比较理想。这个体量,家庭空间大体能够容(rong)纳得下,不会过(guo)于影响生活,想读时也便于找到。如果没有更大的房子,书再多就会‘成灾’的。”

现在出版(ban)物太多了,人们别说读,摸都摸不完。因为选(xuan)择太多,反(fan)而容(rong)易(yi)“不知所读”。王振(zhen)良(liang)建议读书选(xuan)择要(yao)简单处理,就是以读经典作品为主,包括古今中外。而经典作品也很多,可以挑选(xuan)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此外他还强调,年轻时书应该通读,不管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还是自然(ran)科学,最好都能读一点。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yao)往爱(ai)好的领域集中。他说阅读只(zhi)要(yao)积累到一定量,不同学科之间是能够打通的,对思(si)维提升大有好处。

现在,流行“荐书”,各种名目(mu),诸般策划,有不少(shao)荐书文章被大肆转发。王振(zhen)良(liang)原在天津《今晚报》工作过(guo),大约(yue)是他在二十年资讯生涯中养出的习惯,他一向(xiang)以辨别、审慎(shen)的目(mu)光看待(dai)热门景(jing)象。在调入天津师范大学任教后,他更是觉得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他直言,怎么选(xuan)书是不用人教的——“书读到一定程(cheng)度,有了常识和阅历积累,随便拿(na)本书一翻,就能大体知道是个什么水平。”

如何更好地读书?王振(zhen)良(liang)总是明确一个原则,就是不能跟风:“风潮都是阶段性的,很多时候背后还有各种运作,因此要(yao)保持应有的定力。”他勉励年轻人,一定不要(yao)被营销舆(yu)论左右,要(yao)凭(ping)自己的兴趣去选(xuan)书读书,如此阅读才不会被时间一点点啃噬(shi)、遗(yi)弃。

论读书的益处,王振(zhen)良(liang)不无反(fan)省地说:“好书,能让人看见世界,也看见自己。”

本版(ban)文/张一然(ran)供图(tu)/王振(zhen)良(liang)

最新资讯
  • 武江区龙归镇
  • 普安县江西坡镇
  • 蒙阴县桃墟镇
  • 拉孜县
  • 榆中县和平镇
  • 汉川市分水镇
  • 诸暨市浣东街
  • 浦江县白马镇
  • 临澧县修梅镇
  • 平潭县流水镇
  • 云林县
  • 南郊区云冈镇
  • 思明区中华街
  • 寿县炎刘镇
  • 泉山区湖滨街
  • 毕节市梨树镇
  • 耒阳市永济镇
  • 安新县大王镇
  • 龙陵县镇安镇
  • 赣县沙地镇
  • 河南中青综合资讯
  • 游戏百科综合资讯
  • 快云游综合资讯
  • 快云综合资讯
  • 祁东综合资讯
  • 郴州综合资讯
  • 诸城资讯网综合资讯
  • imtoken
  •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