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央视舞台
演绎京剧《霸王别姬》
在上海时装周
策划(hua)呈(cheng)现传统汉(han)服(fu)走秀
展演N场音(yin)乐剧《公朴颂》
……
在上海理工大学
这(zhe)所以工学为(wei)主的应用研(yan)究型大学里
艺术氛围浓郁得(de)出乎意料
近年来,上海理工大学着力深化(hua)“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持续推进人文素(su)养教(jiao)育体系改革,开发了一系列美育通识课程,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人文教(jiao)育在学校开展得(de)如火如荼,美育浸润式影响着每一位同学。
京腔(qiang)雅韵
让国(guo)粹熠熠生辉
从上海理工大学迎(ying)新答(da)谢会(hui)、上海大学生艺术展演,到安徽卫(wei)视春(chun)晚(wan)、央视CCTV11戏曲频道,都活跃着中英国(guo)际学院2021级杨晟潇(xiao)表演京剧的身影,《霸王别姬》《凤还巢》《天女散花》等都是她的“拿(na)手戏”。一次(ci)次(ci)精彩的演出,不仅丰富了校园学问(hua)生活,也激发了更(geng)多(duo)同学对京剧这(zhe)一传统学问(hua)瑰宝的兴(xing)趣与热爱。
杨晟潇(xiao)在演出中
京剧的学习过程非常艰辛,唱腔(qiang)、身段、表演都需(xu)要长时间的训练和(he)反(fan)复的打磨,这(zhe)对体力和(he)意志力都是极大的考验。面(mian)对这(zhe)些(xie)困(kun)难,杨晟潇(xiao)从未轻言放弃:“我从4岁开始(shi)学习京剧,京剧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着迷,我很享受(shou)在舞台上扮(ban)演不同角色的过程,通过表演去体验不同的人生,感受(shou)传统学问(hua)的博大精深。”
“不学桃杏妖冶艳丽,但做茶花朴实动人。”在杨晟潇(xiao)看来,戏曲艺术不仅仅是华美的外表,内核是学问(hua)的感染力。去年,作为(wei)上海理工大学高水(shui)平大学建设大世界(jie)项目交流团(tuan)的一员,杨晟潇(xiao)赴日(ri)本进行了为(wei)期半个月的交流,她在日(ri)本中央大学的演出,引发了日(ri)本大学生对于(yu)戏曲艺术的共鸣:“我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不仅限于(yu)个人的艺术追求,更(geng)在于(yu)成为(wei)连接不同学问(hua)、促进学问(hua)交流的使者。”
在杨晟潇(xiao)的日(ri)程表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普及京剧的行程。今年3月份,她前往南京做TEDx(技术、娱乐、设计)演讲,让更(geng)多(duo)年轻人领略(lue)国(guo)粹的魅力。杨晟潇(xiao)还与校内几位热爱京剧的小伙伴(ban)组成“京韵至理”团(tuan)队,设计出一套课程,走进上海理工大学附(fu)属实验初级中学、育鹰小学爱心暑托班给孩子们讲授京剧常识;开设微信公众号、抖音(yin)、哔哩哔哩账号,积极传递国(guo)粹学问(hua)。
杨晟潇(xiao)给上理附(fu)中的同学们讲授京剧常识
点翠焕(huan)彩
用指尖绕出“中国(guo)式浪漫”
用几缕丝线把春(chun)天留在发间,通过传统工艺打造“中国(guo)式浪漫”——这(zhe)是出版学院2020级传播学专业的徐(xu)梦欣一直在做的。缠花、绒花、点翠……她通过自己对汉(han)学问(hua)的热爱和(he)执(zhi)着,让非遗技艺走出书本,成为(wei)现实生活中的美丽风景。
受(shou)家庭氛围熏陶,徐(xu)梦欣从小就对传统学问(hua)产生了浓厚(hou)兴(xing)趣,高中时她前往南京,拜访了南京非遗绒花传承(cheng)人赵树宪老先生,开始(shi)了一段持之以恒、不断(duan)探索的非遗传承(cheng)之路。进入大学校园后,她和(he)同学们一起创立了“灵梦阁”非遗传承(cheng)工作室(shi),在各类比赛、校园活动中普及汉(han)学问(hua)。其中,徐(xu)梦欣创作的作品《翠鸾吟》获得(de)了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汇(hui)创青春(chun)”中国(guo)大学生创意节“创意手造”组全国(guo)二等奖等。
作品《翠鸾吟》
“翠鸟是保护动物,大家现在都用的是鹅毛点翠和(he)非遗绒花的仿(fang)点翠,一方面(mian)可以保护动物,另一方面(mian)它的造价会(hui)比真正的点翠更(geng)低,让大家普通人可以买得(de)起、戴得(de)起。”谈到《翠鸾吟》的设计初衷,徐(xu)梦欣打开了“话匣子”:“《翠鸾吟》结合了四种非遗工艺的手法,延续明代孝端皇后的凤冠形制(zhi),大家希翼通过对古(gu)代凤冠形制(zhi)的继承(cheng)与创新,在保留传统的同时,更(geng)为(wei)当代人提供了亲近非遗的途径(jing)。”
东方饰品讲求工艺的精细、含蓄,要经过多(duo)种工序(xu),才能绽放在人们眼前。在传承(cheng)和(he)发扬(yang)传统学问(hua)的路上,徐(xu)梦欣同样不畏困(kun)难、步履不停:去年10月,作为(wei)上海大学生代表参加上海时装周、总(zong)导演策划(hua)了传统汉(han)服(fu)走秀;今年2月,“亮相”上海电视台新春(chun)直播活动,先容非遗作品与汉(han)服(fu)……徐(xu)梦欣将非遗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让更(geng)多(duo)人了解(jie)和(he)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
徐(xu)梦欣导演策划(hua)传统汉(han)服(fu)走秀
怀公朴之志
出演自己人生的“男(nan)主角”
“看这(zhe)满目疮痍的大地,骨瘦如柴的孩子哪一个都像我!”“九(jiu)州皆同袍!”这(zhe)些(xie)铿锵有力的台词,正出自我校音(yin)乐剧《公朴颂》。在剧中,2021级出版学院的黄圳瑜饰演中年李公朴,也在一年多(duo)的编排演出中,将李公朴的志向融入自我成长。
在理工类大学有人文艺术的平台和(he)资源(yuan)吗(ma)?在进入校园时,从小学习声乐的黄圳瑜心里打鼓(gu),直到去了供全校师生音(yin)乐练习的音(yin)乐堂,他发现了一片更(geng)广阔(kuo)的艺术天地:“音(yin)乐系主任李花老师是我的‘伯乐’,她鼓(gu)励我试镜《公朴颂》,没想(xiang)到竟然成功了!音(yin)乐剧与从小学习的声乐差别不小,如何做到唱、演、说面(mian)面(mian)俱到,对我而言是一种考验。”
《公朴颂》演出剧照
饰演李公朴这(zhe)样怀抱(bao)高尚情怀的历史先辈,演员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演“活”李公朴?“你(ni)如果是在演李公朴,你(ni)就永远也成为(wei)不了李公朴。”黄圳瑜解(jie)释,不仅要对表演技法进行揣摩(mo),更(geng)要在精神上理解(jie),在表演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看法,敢演,敢塑造。《公朴颂》时长约(yue)12分钟,过去与现在双线并行。黄圳瑜饰演的中年李公朴出场不算早,这(zhe)也恰恰留给他充足的时间去入戏:“我在初期会(hui)一直用眼神跟随青年的‘我’,默默地跟唱他的唱段,我就觉得(de),我就是李公朴。”
《公朴颂》最终获“大艺展”全国(guo)一等奖,剧中12名演员都是来自各学院的非艺术专业学生,李公朴的爱国(guo)情怀和(he)坚定志向也真切(qie)地感染着他们。“在表演中,大家和(he)李公朴产生了跨时空的共鸣,将前辈之志化(hua)作心中导引,在学校浓厚(hou)的人文氛围中,大家对专业学习和(he)未来也有了更(geng)清晰的认知。”
《公朴颂》演出剧照
来源(yuan):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