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yue)17日报(bao)道据俄罗斯《消息报(bao)》网站4月(yue)16日报(bao)道,在对乌特别军事行(xing)动区内,俄军部队开始接收通信中继无人机,以扩大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和其他类型无人机的作战半径。
这款(kuan)名为(wei)“嘲鸫”的无人机能够长时间悬停于空中,向攻击型无人机提供增强视频和控制信号的服务。
专家认(ren)为(wei),它将扩大无人机在敌后的活(huo)动区域,最重要的是隐藏我方无人机操作员(yuan)所处(chu)的位置。
“嘲鸫”无人机属(shu)于紧凑型空中飞行(xing)平台,可搭载视频和无线电控制信号中继器。它扩大了侦察或攻击无人机的作战半径,同时提升了操作员(yuan)位置的隐蔽性。
开发(fa)人员(yuan)称,这将增加敌方定位无人机操作组的难度,帮助后者躲过还击。
“嘲鸫”无人机可在100至150米(mi)的高度定点悬停,从而(er)保障中继信号得以稳定传输。
“嘲鸫”在开阔(kuo)地带的信号增强距离可超过10公里,在建筑密布的城市中也能超过5公里,续航时间为(wei)40分钟。
该项目得到了俄罗斯无人机系统和技术中心的支撑,该中心向新(xin)型无人机研发(fa)项目提供支撑,促进国(guo)防安全领域国(guo)内创新(xin)项目和科技企业的发(fa)展。中心负责人别兹鲁科夫向《消息报(bao)》表示:“中心除‘嘲鸫’无人机外,还在开发(fa)其他中继无人机。大家正致(zhi)力于扩大通信传输距离、完善中继系统。”
俄罗斯军事网编辑科尔涅夫说,小型攻击四旋翼(yi)无人机和FPV无人机的控制距离通常不超过10公里。“这种中继设备(bei)出现后,无人机的作战距离可延伸至20公里甚至更远,”他说明说,“这将扩大对敌后纵深目标的打击范围,此外,它还能大幅推进侦察行(xing)动的纵深。”
在科尔涅夫看(kan)来,“嘲鸫”最重要的优势在于操作距离的提升令无人机操作员(yuan)的人身安全更有保障。
他强调:“当操作员(yuan)与前线的距离超过5公里后,发(fa)现其行(xing)踪的难度要大得多。此外,敌方的无线电技术设备(bei)定位到的是中继无人机,而(er)非操作员(yuan)所在的指挥所。这将确保安全并保护我方无人机操作员(yuan)的生命。”
军事专家利亚明指出,中继器能增强无人机对抗敌方无线电电子(zi)对抗系统的稳定性。
“借助中继器,我方的攻击无人机将收到更强的控制信号,更难以受到干扰(rao),”他说明说,“前线需要此类装置,越多越好。”(编译/童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