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曼佳 |
策划/林如敏 朱帆 统筹/周方平 柴(chai)智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旭泽 图/受访者提供
广东汕尾的海面上,咸涩(se)的风掠过郑曼佳的水翼帆板,卷起细(xi)碎浪(lang)花。在十五运会倒计时200天即将到(dao)来之际,这位33岁(sui)的全运“双冠王(wang)”正进行每日的训练(lian)——这是她首次参(can)加在“家门(men)口”举办的全运会,而这届全运会,或许(xu)也是她职业生涯的最后一舞(wu)。“‘落力(li)’了一辈子,肯定想在家门(men)口画个完美的句号。”她说道。
与海共生 潮汕女孩的全运启航
1982年,中(zhong)国首位帆板世界冠军张小冬从广东走向世界,在巴塞罗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勇(yong)夺女子帆板奥林匹克航线赛银牌,为中(zhong)国乃至亚洲实现了奥林匹克运动会水上项目奖牌零的突破,这也是湛江籍运动员获得的第一枚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十年后,另一个“好动”的潮汕女孩郑曼佳,在同一片大海上开启了与风浪(lang)的羁绊。
“我从小就是个‘刺头’。”郑曼佳笑称自己(ji)的运动启蒙(meng)源于“在教室(shi)坐不住”。1992年生于汕头的她,童年记忆里(li)满是咸腥的海风和(he)晒得黝黑的皮肤。一次意外溺(ni)水非但没(mei)让她畏(wei)水,反而跟(gen)水结缘了二(er)十多年。“别人被水呛怕了,我倒觉得浪(lang)里(li)藏着自由(you)。”这种近乎天选的亲水性,在家族基因(yin)中(zhong)早有伏笔(bi)——她的阿姨曾是广东帆板运动员,正是这位长辈将她推荐到(dao)汕头体校。
在体校里(li),潮汕方言中(zhong)的“落力(li)”精(jing)神(shen),成为她的信条。日复一日的摔打中(zhong),她学(xue)会用淤青与海浪(lang)对话,帆板撞击肋(lei)骨的剧痛、被掀翻落水的窒息(xi)感、手掌磨(mo)出的血泡结成老茧;潮汕人相信“爱拼(pin)才(cai)会赢(ying)”,但帆板教给(gei)她的是“会拼(pin)才(cai)能赢(ying)”。
正是这份狠劲,让她在2013年辽宁全运会上横空出世,以21岁(sui)的年纪首夺RS:X级冠军。“赛前也没(mei)有像老运动员那样有很成熟的战术策略,满脑子只有‘摇帆!再快一点’。”郑曼佳回忆道。凭借年轻(qing)苦练(lian)加上十足的拼(pin)劲,她险胜(sheng)前辈,为广东队夺回失落12年的金牌。
潮起潮落 奥运折戟后的破茧重生
然而,命运早已(yi)为这份幸运标(biao)好价码。获得全运会冠军后,郑曼佳顺理成章入(ru)选国家队,这也是她第一次入(ru)选国家队,但这次经历反而成了郑曼佳运动生涯中(zhong)的一道坎。“在国家队的付出是比以前更多的,但这一整个周期的训练(lian)效果跟(gen)成绩都没(mei)有很理想。”郑曼佳说道。伴(ban)随(sui)着训练(lian)量的激增,腰肌劳损(sun)、膝(xi)关(guan)节积(ji)液(ye)接踵而至。里(li)约奥运选拔赛上,她总排名垫底。“练(lian)得很多,但是身边的人都在进步,只有自己(ji)停留(liu)在原地,一直(zhi)都没(mei)有任(ren)何突破。”郑曼佳说道。
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在里(li)约奥运周期给(gei)了郑曼佳沉(chen)重一击。2016年落选国家代表队后,这个向来要强的潮汕姑娘迎来了运动生涯至暗时刻。2017年十三运会,状态不佳的她未摘得奖牌。“那段时间感觉信仰(yang)在崩塌,各种自我怀疑,觉得自己(ji)是不是运动的生涯已(yi)经走到(dao)尾声了,已(yi)经没(mei)有办法再突破了。”郑曼佳回忆道。2017年,带着满身伤病与迷(mi)茫,连续失利(li)的郑曼佳选择暂别赛场(chang),转身走进大学(xue)校园攻(gong)读运动训练(lian)专业。
这段“空白期”也成为她重塑自我的契机。“运动队生活太封闭了,十几年都在重复训练(lian)、吃饭、治疗三件事(shi)。”进入(ru)校园攻(gong)读运动训练(lian)专业后,她获得了全新视角:“以前觉得拼(pin)命练(lian)就行,现在知道系统学(xue)习体育学(xue)科理论,用运动训练(lian)学(xue)术分析技术动作。”这种认知升级带来意外收获:“停训期间,那些改不掉的技术动作反而自然纠正了。”对于郑曼佳来说,以前觉得帆板是“征服”大海,现在明白是“读懂”大海。
2019年,在昔日教练(lian)刘有才(cai)的劝(quan)说和(he)广东省船艇训练(lian)中(zhong)心的信任(ren)下,她重返赛场(chang),并转型当时国内尚(shang)属空白的水翼帆板项目,那个曾被压力(li)击垮的少女已(yi)蜕变为更成熟的战士(shi)。
再踏浪(lang)尖 三十而“砺”的王(wang)者归来
2019年的复出,裹挟着帆板运动的项目变化。当省队备战十四运会的召唤传来时,郑曼佳面对的是从RS:X到(dao)水翼帆板的项目更迭。在外人看来郑曼佳可能“疯”了,多年未比赛后复出改练(lian)新项目,但郑曼佳就想试试,她的极限到(dao)底在哪?“新器材速度更快、更敏锐(rui),正合我的胃(wei)口。”对于转型过程,她坦言存在技术断层:“虽然都是帆板,但水翼(帆板)需要完全不同的操控逻辑。好在大家起点相同,反而没(mei)有包袱。”
“十四运其实比十二(er)运更激动。”面对记者追问,郑曼佳道出两(liang)届冠军背后的心境变化。
2021年陕西全运会,对郑曼佳而言是场(chang)没(mei)有退路的战役。退役两(liang)年后复出,首个大赛便(bian)是四年一度的全运会,而彼时广东省船艇训练(lian)中(zhong)心的夺金希翼已(yi)压在她肩(jian)头。从第5届全运会开始参(can)赛以来,广东帆板队仅有两(liang)届斩获季(ji)军(第5届和(he)第11届全运会),其余(yu)8届全运会都有金牌进账,辉煌历史对于郑曼佳来说“压力(li)山大”。“整个团队的金牌任(ren)务需要我去完成,教练(lian)和(he)领导虽然尽量不表露(lu),但你能从每个细(xi)节感受到(dao)那种小心翼翼。”郑曼佳说道。这种压力(li)具象化为持续数月的失眠(mian),“赛前根本休息(xi)不好,脑子里(li)全是技术动作,直(zhi)到(dao)冲线那一刻才(cai)敢松口气(qi)。”
“归零重启”的心态,在2021年陕西全运会上化作郑曼佳的制胜(sheng)法宝(bao)。转型水翼帆板的她时隔8年再次在全运会上加冕上演“王(wang)者归来”,凭借12轮(lun)比赛中(zhong)六轮(lun)第1、三轮(lun)第2的佳绩勇(yong)夺冠军。冲线瞬间,这个经历过奥运落选、全运失利(li)、退役复出的“奔三”老将激动万分——比起21岁(sui)时的夺冠,29岁(sui)的金牌多了份破茧重生的厚重;十二(er)运夺冠像命运馈赠,而十四运金牌则是把碎掉的“自己(ji)”重新拼(pin)好。
向湾(wan)而生 十五运会扬帆正当时
面对即将到(dao)来的十五运会,33岁(sui)的郑曼佳坦言:“体力(li)恢复比年轻(qing)时难得多,但经验是我的铠甲。”作为广东帆板队的“元老”,她如何看待主场(chang)作战?“汕尾赛场(chang)是双刃剑,熟悉的环境是优势,但亲友(you)的期待也可能成为压力(li)。不过,我早已(yi)学(xue)会把外界声音转化为动力(li)。”她笑称,“就算没(mei)实力(li),我也曾是全运冠军,这次只需全力(li)以赴。”
十五运会可能是郑曼佳的最后一届全运会,也是她职业生涯以来参(can)加的第一场(chang)在“家门(men)口”举办的大型综合比赛。“十三运后退役时,我觉得大海抛弃了我。现在懂了,潮水退去是为积(ji)蓄下一次冲锋的力(li)量。”此刻,十五运倒计时的数字正逐日递减,即将迎来倒计时200天,而这位潮汕女将也做足准备,要打好这场(chang)收官战。
真正的运动员,既要接得住时代的浪(lang)头,也要经得起潮水的沉(chen)退。在这片孕育了无数弄潮儿的潮汕海岸(an),郑曼佳的故(gu)事(shi)恰如广东帆板运动的缩影,从20世纪80年代张小冬劈开中(zhong)国帆板首道世界浪(lang)涌(yong),到(dao)如今粤港澳大湾(wan)区(qu)新生代在海岸(an)线的崛起。在提及为何广东队帆板项目长盛不衰时,郑曼佳说道:“靠海而生的地理优势固然重要,但更关(guan)键的是广东人骨子里(li)的能吃苦,用潮汕话来说就是‘够落力(li)’。”
人物小档案
郑曼佳,1992年出生于汕头,中(zhong)国女子帆船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效力(li)于广东帆板队。2013年9月7日,十二(er)届全运会女子帆板RS:X的比赛中(zhong),郑曼佳夺得冠军。2020年9月27日,2020年全国水翼帆船冠军赛,郑曼佳夺得女子水翼帆板冠军。2021年9月9日,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帆船帆板项目,郑曼佳获得女子水翼帆板金牌。2022年全国帆板锦(jin)标(biao)赛女子水翼帆板级长距离(li)赛冠军。2023年全国帆板冠军赛女子水翼帆板长距离(li)赛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