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zhe) 潘亮 王丹阳 刘佳宁
针(zhen)对“小米SU7爆燃致三死(si)”事故中(zhong)暴露的(de)小米SU7前向防碰撞辅(fu)助功能不响应(ying)锥桶、水马、石头(tou)、动物等障碍物、驾驶员接管时间不足(zu)以及锂电池(shi)安全隐患(huan)等问题,羊城晚报记者(zhe)2日采访了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gong)智能专家郭涛,知名经济学者(zhe)盘和林,同(tong)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shou)朱西产等,从技术、法规及产业层面展开深度剖析(xi)。
小米官方公布的(de)事故时间线显示,NOA系统在碰撞前17分钟已发出(chu)分心报警,8分钟前提示脱手预警,最终仅(jin)提前1秒移交控制权。郭涛指(zhi)出(chu),不同(tong)品(pin)牌车辆的(de)自动辅(fu)助驾驶在双手离开方向盘后(hou)发出(chu)警报的(de)时间存在差异,通(tong)常在15-30秒之间。此次事故中(zhong)过长的(de)警报间隔可能导致驾驶员过度依赖(lai)系统而忽视路况,增加事故风(feng)险。郭涛强调,合理设置警报时间和频(pin)率(lu)至关重要,以确保驾驶员在紧急情(qing)况下能迅速反应(ying)。同(tong)时,夜间在高速路上使用(yong)辅(fu)助自动驾驶功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huan),建(jian)议尽量避免或确保驾驶员高度警觉。
对于电动车电池(shi)风(feng)险和智驾警报机(ji)制等方面,朱西产指(zhi)出(chu),电动车液态锂电池(shi)在剧烈碰撞时会瞬间爆燃,此次事故亦难以幸免。同(tong)时,朱西产强调,智驾系统应(ying)及时发出(chu)风(feng)险报警,但小米事故中(zhong)从系统提示到发生碰撞仅(jin)2-3秒,用(yong)户无法及时反应(ying)。此外,朱西产分析(xi)了车辆碰撞后(hou)车门(men)解锁机(ji)制,指(zhi)出(chu)解锁失败(bai)可能与(yu)气囊未点火或电路中(zhong)断有关,并建(jian)议根据(ju)实际情(qing)况优化或补充相关安全标准。
盘和林分析(xi)认为(wei),L2级(ji)辅(fu)助驾驶的(de)责任边界模糊是关键矛盾。“车企默认驾驶员应(ying)随时接管,但系统未预留(liu)足(zu)够反应(ying)时间,本质上是将风(feng)险转(zhuan)嫁(jia)给用(yong)户。”盘和林建(jian)议,未来需明确分级(ji)责任制度,L2系统应(ying)强制缩短警报间隔,并引入(ru)“惩(cheng)罚机(ji)制”以强化驾驶员对辅(fu)助驾驶局限(xian)性的(de)认知。在他(ta)看(kan)来,小米在智驾技术的(de)研发投入(ru)有所不足(zu),与(yu)竞(jing)争(zheng)对手存在一定差距。
“安全这个事,其实不出(chu)事是看(kan)不到的(de),投入(ru)海量资金可能在体验上只有细微(wei)差距。但关键时刻,1秒反应(ying)和3秒反应(ying),对生命来说意义(yi)重大。”盘和林直言,车子未来竞(jing)争(zheng)的(de)关键,不是什么(me)智能化水平、什么(me)杯架设计(ji),而是安全、是鲁棒性(注:指(zhi)在异常和危(wei)险情(qing)况下系统生存的(de)能力)。“智驾这个东西,拿出(chu)来的(de)时候就应(ying)该是成熟(shu)的(de),而不是一个体验玩具。”
朱西产指(zhi)出(chu),目前智能驾驶仍处于L2级(ji)范畴,驾驶员依旧需要时刻保持警觉,随时准备(bei)接管车辆的(de)控制。郭涛和盘和林也一致认为(wei),智驾技术的(de)发展需要更多(duo)的(de)投入(ru)和积累,不能急于求成。安全是汽车行业的(de)生命线,智驾技术必须在确保安全的(de)前提下才能得以推广和应(ying)用(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