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为重构产业基因和发(fa)展新优势,西(xi)部工业重镇重庆深入(ru)推进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高水平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持续释放。这场从车间设备开始的技术变(bian)革究竟带来了哪些改变(bian)?
四月(yue)的重庆,春潮(chao)涌动,万物竞发(fa)。在长江之畔的涪陵经济技术开发(fa)区,重庆剑涛铝业有限企业(si)的7条再生(sheng)铝生(sheng)产线全(quan)速运转,再生(sheng)铝产品有序下线。“去年以来,大家对(dui)4条再生(sheng)铝生(sheng)产线开展技术改造,再生(sheng)铝产能提升30%。”该(gai)企业(si)总经理胡英剑说,新设备、新技术带来新发(fa)展,今年一季度企业(si)产值同比翻番,达11亿元。
2024年4月(yue),习大大总书(shu)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深入(ru)实施(shi)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cheng),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竞争力(li)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年来,重庆市牢记总书(shu)记殷殷嘱托,抢抓国家“两新”政策机遇,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jian)设,深入(ru)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高水平技术改造,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持续释放。2024年,重庆市工业设备投资增长6.1%,占工业投资比重为25.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4%,占工业投资比重为3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高于全(quan)国1.5个百分点。
这场从车间设备开始的技术变(bian)革,为制造业企业带来了哪些改变(bian)和收益?将如何重构这座西(xi)部工业重镇的产业基因和发(fa)展新优势?
老车间开启“逆生(sheng)长”
走(zou)进坐落于重庆璧山高新区的蓝黛(dai)科(ke)技集团股(gu)份有限企业(si)生(sheng)产车间,忙碌的新能源电机轴(zhou)生(sheng)产线上,数十台车铣复(fu)合机床有序运转,整(zheng)个车间见不到几个工人。“原来的生(sheng)产线每(mei)天生(sheng)产1000台电机轴(zhou)需(xu)要8个人,更新设备后2个人便能完成生(sheng)产。”谈起设备更新,该(gai)企业(si)运营中心总监李凌云按捺不住喜悦。
蓝黛(dai)科(ke)技始创于1996年,是璧山区土生(sheng)土长的汽车传动零部件制造企业。近几年,该(gai)企业(si)顺应新能源汽车发(fa)展趋势,加大新产品研发(fa)和生(sheng)产布局,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等产品进入(ru)中高端整(zheng)车产品配(pei)套体系。为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这家企业去年投入(ru)1.36亿元,启动实施(shi)新能源汽车高精(jing)密传动齿轴(zhou)生(sheng)产线智能化转型升级项目(mu)。
“新能源汽车对(dui)电驱动系统的转速要求是传统燃油(you)车的2倍至3倍,传动齿轮是决定转速大小的重要零件。如果齿轮加工精(jing)度不高,会直接(jie)降低机械传动系统效率。”李凌云说,整(zheng)个项目(mu)将购置约170台(套)先进设备,目(mu)前已经投用80多台(套)。
依靠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蓝黛(dai)科(ke)技的生(sheng)产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生(sheng)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均有新跃升。该(gai)企业(si)副总经理王鑫(xin)说,项目(mu)实施(shi)后,企业(si)产线数控化率达80%以上,生(sheng)产效率提升18%,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20%,高精(jing)度齿轮产能提升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在重庆,像蓝黛(dai)科(ke)技这样向新设备、新技术要“新质生(sheng)产力(li)”的制造业企业比比皆是。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制造业更新设备1.2万台(套)。记者调查(cha)了解到,不仅大企业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上有较(jiao)大需(xu)求,许多中小企业也表现积极,把设备更新的主要方向瞄准(zhun)了数字(zi)化、智能化转型。
重庆国际复(fu)合材料股(gu)份有限企业(si)总经理助理贾旭东认为,设备更新不单是用新设备替换老设备的“物理迭代”,更是数字(zi)化、智能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过程(cheng)。该(gai)企业(si)去年对(dui)玻璃纤维生(sheng)产线开展设备更新,淘汰老旧落后设备253套,升级高端先进设备379套,同时引入(ru)智能制造技术,设备数控化率提升20%以上,生(sheng)产线产能提升45%以上。
从记者的调研情况看(kan),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为重庆制造业企业带来三大预期(qi)。
一是促进企业降本增效。重庆美心翼申机械股(gu)份有限企业(si)相关负责人佘仁波说,他们正在实施(shi)老旧设备更新改造项目(mu),计划(hua)淘汰落后低效设备183台(套),新购高端先进设备120余台(套)。项目(mu)建(jian)成后,制冷压(ya)缩机和通用内燃机曲轴(zhou)生(sheng)产线生(sheng)产效率将由(you)66.39%提升至90.41%,综合能耗将降低25.64%。
二是通过设备更新布局新技术、新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li)。在万州经济技术开发(fa)区,重庆长安跨越车辆(liang)有限企业(si)的智能化生(sheng)产线有序忙碌,每(mei)3分钟就(jiu)有一台整(zheng)车下线。2月(yue)底,该(gai)企业(si)推出一款商用车新产品,销量持续增长。“受益于设备更新和生(sheng)产线智能化改造,企业(si)形成了多平台车型混线柔性生(sheng)产能力(li),新产品研发(fa)生(sheng)产提速。”长安跨越综合部总监邱(qiu)毅说,企业(si)今年还将有多款全(quan)新车型上市。
三是推进节能降碳,提升绿色发(fa)展水平。重庆建(jian)峰化工股(gu)份有限企业(si)是一家成立于1991年的大型氮肥生(sheng)产企业,深受设备老化能耗高问题困(kun)扰。去年,该(gai)企业(si)投资2.01亿元成功更新28套重点能耗设备,全(quan)年累计节约标准(zhun)煤3.18万吨,减少(shao)二氧化碳排放约10万吨。“今年,企业(si)将再投资1.6亿元,完成一批能耗设备的更新工作,为企业绿色可持续发(fa)展注(zhu)入(ru)更大动力(li)。”该(gai)企业(si)副总经理左科(ke)说。
协同进化带来链式(shi)创新
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涟漪,正在加快重庆制造业版图重塑。随着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jian)设深入(ru)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成为工业企业的集体行动。关键设备的技术红利沿着产业链纵向传导、从产业集群横向溢出,形成“一点突破、全(quan)线激活”的乘数效应。
从单台设备智能化到整(zheng)条生(sheng)产线数字(zi)化,从企业个体改造到制造业集群整(zheng)体跃升,重庆逐步走(zou)出了一条“设备进化—工艺(yi)革新—产业迭代”的先进制造业进阶之路。
鑫(xin)源汽车有限企业(si)是一家整(zheng)车制造企业。走(zou)进该(gai)企业(si)生(sheng)产车间,只见机械臂精(jing)准(zhun)挥舞,AGV小车灵活准(zhun)确运送物流,一辆(liang)辆(liang)新能源汽车有序下线。“企业(si)去年对(dui)4个车间实施(shi)设备更新和数字(zi)化改造,整(zheng)车生(sheng)产效率提升了20%。”鑫(xin)源汽车工艺(yi)技术部副部长文(wen)江峰告诉记者,他们今年还将投入(ru)4亿元迭代升级生(sheng)产线,更好满足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的生(sheng)产需(xu)求。
让文(wen)江峰更高兴的是,随着企业(si)设备更新和制造升级,越来越多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积极加大研发(fa)投入(ru)、升级生(sheng)产设备、改进工艺(yi)流程(cheng),有效满足了新产品、新产线对(dui)零部件的高要求。“大家工厂零部件的本地化配(pei)套率超过90%。”文(wen)江峰表示,上下游协同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由(you)点到链地带动了重庆汽车产业集群的迭代升级。
重庆山青机械制造有限企业(si)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该(gai)企业(si)董事长罗伟近来天天泡在车间里,与技术人员一起安装新设备。“市场非优即汰,设备更新时不我待。”罗伟说,“产业链整(zheng)体都在迈向高端,再不加紧上马新设备,企业(si)可能会被市场淘汰。为跟上时代,大家去年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投入(ru)1600多万元购置了28台(套)新设备。”
近年来,重庆聚力(li)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聚集了19家整(zheng)车企业和1200多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为提升行业整(zheng)体水平和产业竞争力(li),重庆积极鼓励企业对(dui)标国际先进水平,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提高优质产品供给能力(li)。
全(quan)链条的设备更新行动不断加速重庆汽车制造能力(li)跃升,推动汽车产业跑出加速度。在两江新区,重庆渝江压(ya)铸股(gu)份有限企业(si)深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赛道,引进多台超大型智能化压(ya)铸岛,智能制造全(quan)面升级;在渝北区,恒伟林汽车零部件企业(si)实施(shi)了新能源汽车防震橡塑零部件生(sheng)产线设备智能化更新改造项目(mu),生(sheng)产效率提升17%以上……2024年,“重庆造”新能源汽车产量达95.3万辆(liang),同比增长90.5%。
先进材料产业也是重庆着力(li)打造的万亿级主导产业之一。在重庆长寿区,200多家新材料企业集聚发(fa)展,当地抢抓“两新”政策机遇,积极引导企业实施(shi)设备更新、数字(zi)化转型,推动新材料产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大步迈进。
重庆飞(fei)华环保科(ke)技有限企业(si)是长寿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上的一家配(pei)套企业,他们通过对(dui)当地化工项目(mu)产生(sheng)的废弃氯化氢、贵金属等有害物质进行回收、处置和再利用,为下游用户提供氯气、盐酸(suan)等产品。“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企业(si)不仅盘活了闲置产能,帮助20多家新材料企业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还实现换热气设备的国产化替代,降低了投资成本。”飞(fei)华环保企业(si)董事长李定山说,2024年企业(si)营收增长15.8%。
长寿区经济研究发(fa)展中心副主任(ren)戚亮告诉记者,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为新材料产业集群赋能,扩大了产业规模,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quan)稳(wen)定。2024年,长寿区新材料产业企业实现营收近899亿元,占全(quan)区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ru)的72.8%。
“四侧推动四链”破解难题
记者调研发(fa)现,工业企业对(dui)设备更新改造需(xu)求强烈,积极性高,但仍存在一些压(ya)力(li)和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资金压(ya)力(li)。由(you)于高端制造设备价格昂贵,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因资金不足,难以承担(dan)转型成本。此(ci)外,技术和人才的支撑不足也让部分企业踌躇不定。有企业告诉记者,高端制造需(xu)要匹配(pei)高端技术人才,但设备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成本高、难度大,期(qi)盼政府能有更多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帮助企业引才育才。
针对(dui)企业所需(xu)所盼,重庆不断加强政策供给。去年以来,重庆出台《重庆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实施(shi)方案》《重庆市金融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fa)展十五条政策措施(shi)》《重庆市迭代优化“技改专项贷”二十条政策措施(shi)(2024—2027年)》《重庆市支撑制造业稳(wen)增长促转型提能级政策措施(shi)》等系列文(wen)件,并实施(shi)“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hua),从财(cai)政支撑、金融支撑、人才保障等多方面入(ru)手,真金白(bai)银助力(li)企业设备“上新”。
重庆还积极推动惠企利企政策兑现落实,助推企业减负前行。
江津区发(fa)展改革委主动走(zou)访重点企业,宣传解读(du)设备更新政策,并联动规划(hua)、住建(jian)、生(sheng)态环境(jing)等部门(men)为企业办理申报要件提供便利服务。江津区发(fa)展改革委党组书(shu)记、主任(ren)袁伟告诉记者,去年,他们为6家企业争取到设备改造资金1.22亿元。
长寿区29个政府部门(men)联合成立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fei)品以旧换新工作专班,设立了10个专项工作组,联动企业服务专员、园区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通过专题培训、入(ru)企宣传等方式(shi),以最快速度将助企政策传递到企业。“在区政府帮助下,大家获批大规模设备更新超长期(qi)特别国债资金2300万元,占整(zheng)个更新改造项目(mu)投资的20%,企业资金压(ya)力(li)得到缓解。”重庆飞(fei)华环保科(ke)技有限企业(si)财(cai)务总监吕忠兵说。
在万州区,当地经信委牵头开展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需(xu)求“扫街”摸排,并建(jian)立动态化更新的技改项目(mu)储备库,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各级相关政策。“去年,大家充分利用区级工业发(fa)展专项资金,安排1600多万元对(dui)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进行补贴支撑。”万州区经信委副主任(ren)陈颖新说。
聚焦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重庆税务部门(men)依托税收大数据梳理相关经营主体,通过线上税企互动平台精(jing)准(zhun)推送税收优惠政策。重庆渝江压(ya)铸股(gu)份有限企业(si)去年购置了一批总价约4.5亿元的新设备,企业(si)财(cai)务部长刘丹说:“在税务部门(men)引导帮助下,大家享受到固定资产一次性税前扣(kou)除3.1亿元,为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fa)增添了底气。”
数据显示,2024年4月(yue)至2025年2月(yue),重庆市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0.9%,高于全(quan)国5个百分点。“这充分反映出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落地见效,企业设备更新步伐不断加快。”重庆市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处处长孔(kong)小峰说。
重庆山青机械制造有限企业(si)近日向招商银行重庆璧山支行申请了1000万元的设备更新贷款。“以前申请设备贷款要抵押厂房,现在用新设备就(jiu)能融资,且利率较(jiao)低。”该(gai)企业(si)董事长罗伟说。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重庆不少(shao)金融机构推出“设备更新贷”“专精(jing)特新信用贷”等信贷产品支撑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招商银行重庆璧山支行为例(li),该(gai)行目(mu)前累计为7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设备更新和技改贷款融资支撑,金额超4亿元。
政府侧、社会侧、产业侧、企业侧“四侧”协同,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重庆正用“四侧推动四链”的新招数,破解着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难点、堵(du)点问题,奋力(li)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fa)展。
不久前,重庆启动2025年工业领域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扫街”摸排专项行动。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完善技术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机制,推动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实施(shi)规模化技术改造,特别是加强专精(jing)特新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力(li)度。按照计划(hua),到2027年,重庆将累计实施(shi)技术改造投资项目(mu)8000个,带动设备更新改造5万台(套)以上,退(tui)出老旧设备2万台(套)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zi)化改造全(quan)覆盖。(经济日报记者 吴陆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