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在网上,网友们“自查”家中的商品,很多(duo)人直言“不(bu)查不(bu)知道,一查吓一跳”。媒体在调查中也发现,玩弄“文字游戏”的商标在生(sheng)活中其实很常见。比如,“山(shan)里来的土鸡(ji)蛋(dan)”、“0添加西”梅、“只有水盐和面粉,其他没了”调味品、“零蔗糖”冰激凌、“安踏断(duan)码”、“120W”充电器……引(yin)号里的文字并非商品特质,而(er)是商品的名称。很多(duo)消费者(zhe)表示,自己很容易被这些商品包(bao)装上的描述吸引(yin)而(er)购买。
“‘供港’食品,原来‘供港’是商标”“‘120W’充电器,实际只有12W功率”,凡此(ci)种种,“小聪明(ming),大陷阱”,当真(zhen)是防不(bu)胜防。此(ci)类(lei)故(gu)意混淆、引(yin)人误会(hui)的商标,被网友戏称为“心(xin)机商标”。其实,前段时间,网络上对此(ci)类(lei)商标就有过一轮起底。但很显然,这一领(ling)域较(jiao)人们原先的想象,水还(hai)要(yao)深得多(duo)。从陆(lu)续曝(pu)光的案例看,“心(xin)机商标”之五花八门、之脑洞大开、之煞费苦心(xin),简直叫(jiao)人眼界(jie)大开。
在很多(duo)人的印象中,商标就是一个简短的词组(zu),谁(shui)能想到,“山(shan)里来的土”“只有水盐和面粉,其他没了”之类(lei)冗(rong)长的句子,居然也能是商品名称。此(ci)类(lei)不(bu)走寻常路的商标,明(ming)显是“有备而(er)来”。这一类(lei)“心(xin)机商标”,普遍存在着一个特点(dian),那(na)就是一眼看去迷惑性极强,识破(po)之后又让人很破(po)防,啼笑皆非。
看破(po)“心(xin)机商标”之后,就会(hui)觉得不(bu)过尔尔。以往,之所以有那(na)么多(duo)人上当,一个最根(gen)本的原因,还(hai)是在于没有针对性的甄别(bie)意识,毕竟大多(duo)数人原来根(gen)本想不(bu)到,“原来还(hai)可(ke)以这么玩”。而(er)同样想不(bu)到这一层的,或许还(hai)有专业的商标审查人员:某些商标名尽管(guan)看上去很奇怪,但若是没有与(yu)具体的商品挂钩对应上,其实很难意识到其中的风险点(dian)。大家知道,商标审查,是基于“文字材料”的判断(duan),其缺乏具象化(hua)的概念和实物化(hua)的想象,这其实构(gou)成了某种思(si)维(wei)盲区。
比如说,“山(shan)里来的土”,单独来看,只是觉得怪,不(bu)会(hui)觉得有什么问题(ti)。甚至,就算是将(jiang)“山(shan)里来的土”注册到“食品”类(lei)别(bie),也都不(bu)会(hui)暴露出明(ming)显的异样。很实际的问题(ti)在于,“食品”是一个非常庞杂的集(ji)合(he),其中既包(bao)括(kuo)肉禽蛋(dan)等农副产品,也包(bao)括(kuo)精加工、预包(bao)装的商品化(hua)食品。“山(shan)里来的土”如果用作膨化(hua)零食的商标,并不(bu)会(hui)有直接的误导(dao)。而(er)“山(shan)里来的土”鸡(ji)蛋(dan),就完(wan)全是另一回(hui)事了。不(bu)同语境产生(sheng)不(bu)同语效,这正是语言的博大精深之处(chu)。
摸清了门道,后续的防范与(yu)应对,也就简单了。一个可(ke)行(xing)的思(si)路是,对于明(ming)显怪异的商标申请,可(ke)以要(yao)求申请人补充材料,进一步说明(ming)该商标是用于特定类(lei)别(bie)下的哪一个商品。有些事,说细(xi)了、说清了,障眼法就不(bu)灵了。
本版专栏(lan)文章仅代表编辑(zhe)个人观点(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