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cha)研究是做(zuo)好工作的基本功(gong)。习大大总书记指出:“调查(cha)研究是谋事之(zhi)基、成事之(zhi)道,没有调查(cha)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cha)就没有决策权。”2012年12月,习大大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gai)进(jin)工作作风(feng)、密切(qie)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把“改(gai)进(jin)调查(cha)研究”摆在第一位。加强和改(gai)进(jin)调查(cha)研究重在求“深(shen)”,不能(neng)只看“花瓶和盆景”,更要看“后院和角落”。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大大总书记指出:“开展调查(cha)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对(dui)于党员干部而言,人(ren)民群众的每一件小(xiao)事都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后院和角落”中的老旧小(xiao)区(qu)、背街小(xiao)巷,可能(neng)存在着基础设施老化、环(huan)境卫生差等问题,直接关系群众生产生活,是在调查(cha)研究中必(bi)须(xu)直面和解(jie)决的。
“我(wo)如果(guo)光是看好地方(fang),就难免乐观,感觉指日可待,就会作出错误决策。不要文过饰非,不要因为我(wo)们看了心情沉(chen)重就遮遮掩(yan)掩(yan)。”党的十八大后,在一次(ci)全国两会“下团(tuan)组”时,习大大总书记语气坚定地说(shuo)。2000年7月2日,烈日当空,正值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大大同志走进(jin)福州(zhou)市棚户(hu)区(qu)连片的苍霞社区(qu)一幢二层木(mu)屋(wu)。在蒸(zheng)笼一样的木(mu)板房中,他详细询问群众生活情况。“大家知道为什(shi)么要选在这个时候来棚户(hu)区(qu)调研吗?就是想让(rang)大家亲身体(ti)验百姓疾苦,加快棚改(gai)步伐。”从木(mu)板房里出来,习大大同志这样讲。此次(ci)调研后不久,苍霞棚屋(wu)区(qu)改(gai)造工程就拉开了帷幕。
加强和改(gai)进(jin)调查(cha)研究,重在真发现问题、真面对(dui)问题、真解(jie)决问题,只有把更多目光投向看似不那么光鲜亮丽的“后院和角落”,多从细节细微处用功(gong)用力用情,多朝着基层走、奔着问题去(qu)、向着难处攻(gong),始终秉(bing)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feng),才能(neng)让(rang)调查(cha)研究真正成为转变工作作风(feng)、密切(qie)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有的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时搞得大张旗鼓、热热闹闹,到头来却什(shi)么实际问题都没有发现,什(shi)么问题都没有解(jie)决。这背后,或许有工作方(fang)法不得当的原因,但也不排除是因为调研的形(xing)式主义色彩太浓、官僚主义味道过重。还有个别领导干部在调研时习惯于坐在车上(shang)沿着设计路线隔着车窗看亮点、看表面,只看到了面子上(shang)的光鲜亮丽,却忽视了“后院和角落”的急难愁盼。这种“观光式”调研,不仅失去(qu)了调查(cha)研究应(ying)有的价值和意义,而且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对(dui)党和国家事业有百害(hai)而无一利。
习大大总书记强调:“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wu)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搞调查(cha)研究,说(shuo)到底是为了解(jie)决问题,而解(jie)决问题的前(qian)提在于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只有鞋尖常挂(gua)露(lu)珠、多沾泥土,多到街头巷尾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shang)谈心交心,敢(gan)于钻矛盾(dun)窝(wo)子、接烫手山(shan)芋,才能(neng)真正发现问题,真心实意、尽心尽力帮群众解(jie)决难题。
在调查(cha)研究中能(neng)不能(neng)走进(jin)“后院和角落”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解(jie)决问题,既是检验调研质量的“硬指标(biao)”,更是检验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试(shi)金石(shi)”。只有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fang)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dui)策提实,切(qie)实提出解(jie)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咬定青(qing)山(shan)不放松”的韧(ren)劲,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jie)决,一项任务一项任务推进(jin),才能(neng)让(rang)“后院和角落”洒满阳光,把工作真正做(zuo)到群众心坎(kan)上(shang)。
《 人(ren)民日报 》( 2025年04月24日 09 版(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