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tian)(24日(ri))17时17分,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搭载神舟(zhou)二(er)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er)号F遥二(er)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she)中心点火发射(she)。随后,船箭成功分离,飞船顺(shun)利(li)进入(ru)预定轨道(dao),神舟(zhou)二(er)十号载人飞船发射(she)任务取得圆(yuan)满成功。
经过约6.5小时的飞行,23时49分,飞船顺(shun)利(li)“到站”,对接于空间站天(tian)和(he)核心舱径向端口。今天(tian)1时17分,神十九乘组打开(kai)“家门”,两乘组实现了中国航天(tian)第6次“太空会(hui)师”。近期,两乘组将(jiang)进行在轨轮换。截至目前(qian),我国已有26名(ming)航天(tian)员、41人次进入(ru)太空实行飞行任务。
4月24日(ri),搭载神舟(zhou)二(er)十号的长征二(er)号F遥二(er)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she)中心发射(she)。新华社发
4月24日(ri),神舟(zhou)二(er)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tian)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she)中心问天(tian)阁圆(yuan)梦园广场举行。 新华社发
神舟(zhou)家族太空接力常态化
神舟(zhou)二(er)十号飞船在飞行中要经历6次变轨,逐渐接近空间站。神十九乘组早已在站内挂起“欢迎队友”的标语,并密切(qie)关注飞船飞行情(qing)况。
43公里、200米、19米……随着对接机构捕获、锁紧,神二(er)十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tian)和(he)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航天(tian)科技集团刁伟鹤先容,随着空间站进入(ru)常态化运营,神舟(zhou)家族太空接力也实现了常态化,双船停(ting)靠的模式已经经过技术(shu)验(yan)证。
目前(qian),空间站任务基(ji)本形成了奇数号载人飞船前(qian)向交会(hui)对接、偶数号载人飞船径向交会(hui)对接的规律。两种对接模式各有优势,交替使用,可以充分利(li)用空间站各对接口,提高空间站运营效率和(he)灵活性。
曾共同(tong)实行神舟(zhou)十四号任务的陈冬、蔡旭哲,时隔3年后再次相聚空间站。随后,两乘组拍下“全家福”,他们(men)将(jiang)共同(tong)在空间站工作(zuo)生活约5天(tian)时间,完成各项(xiang)既定工作(zuo),进行在轨轮换。
按(an)照“一(yi)船发射(she),一(yi)船待命”的滚动备份要求,神舟(zhou)二(er)十一(yi)号飞船已在酒泉卫星发射(she)中心完成应急救援待命前(qian)全部工作(zuo),具备应急救援能力。
“神箭”有了“全景记录(lu)仪”
昨天(tian)17时17分,长二(er)F遥二(er)十火箭点火升空。在任务测发大厅,从二(er)级发动机喷(pen)口跃动的橘红色焰流,到神舟(zhou)飞船的平(ping)稳分离,8台高清摄(she)像机首次实现全箭视角覆盖。
“这就像给火箭装上了全景行车记录(lu)仪。”航天(tian)科技集团陈牧野先容,本发火箭首次搭载全国产化高清摄(she)像头(tou),图像覆盖范(fan)围(wei)从3个关键区域扩展至8个,为地面人员提供(gong)了更多视角的实时画面,帮助他们(men)更清晰地观察火箭飞行状态,并精准(zhun)判断火箭关键分离动作(zuo)。
更高清的画面,需要搭配更快的数据(ju)传输能力。这次,火箭遥测系统首次将(jiang)数据(ju)传输速率从2兆比特每秒提升至5兆比特每秒,相当于每秒可传输约100页A4纸的扫描文档,关键数据(ju)的可靠传送(song)能力全面提升。
以往,火箭正常飞行过程中的部分关键数据(ju)需存储(chu)于“黑匣子”中,待返回舱落地后再进行回收(shou)分析。现在,更高速率的“信息(xi)高速公路”实现飞行数据(ju)全程实时测量(liang)与下传,在任务过程中即(ji)可同(tong)步开(kai)展数据(ju)分析。火箭还通过增加环境参数的测点,开(kai)展分离环境适应性、环境抗(kang)干(gan)扰等飞行环境精细化测量(liang),为后续研究积累(lei)宝贵数据(ju)。
与前(qian)次飞行任务相比,长二(er)F遥二(er)十火箭进行了30余项(xiang)技术(shu)状态改进,进一(yi)步提升全箭可靠性和(he)安全性。目前(qian),长二(er)F火箭的可靠性评估值提升到0.9905,安全性评估值达0.99996,相当于每10万次故障(zhang)中仅(jin)有4次逃逸失败。
神二(er)十飞船“带货”能力更强(qiang)
船箭组合体完成转运后,航天(tian)科技集团五(wu)院的技术(shu)团队在发射(she)场集中进行了神二(er)十飞船状态的最终确认。他们(men)完成了飞船自检(jian)功能检(jian)查、船箭联试、全系统演练等工作(zuo),货物装载和(he)状态设置工作(zuo)也顺(shun)利(li)完成。刁伟鹤先容,针对载荷运输需求,神舟(zhou)飞船能够提供(gong)供(gong)电(dian)、遥测等接口,以及相应的温湿度条件,可以根据(ju)不同(tong)载荷的运输需求提供(gong)相应保障(zhang)。
神舟(zhou)飞船代表着我国航天(tian)器设计与制造的最高标准(zhun),可靠性及安全性指标均达到航天(tian)器领域的极致要求。在神舟(zhou)飞船20多年的发射(she)历程中,每一(yi)批次的飞船会(hui)经历一(yi)次较大幅(fu)度的技术(shu)升级,而在每批的6艘飞船之间,技术(shu)团队也会(hui)进行技术(shu)和(he)管理方式的小范(fan)围(wei)迭代改进。
在神二(er)十飞船研制过程中,航天(tian)科技集团五(wu)院科技人员在轨道(dao)舱原(yuan)有运载能力的基(ji)础上,对飞船承载空间进行了优化设计,让飞船的“肚量(liang)”再变大,拓展出约20%的上行载荷装载空间。“这一(yi)调整,让飞船运送(song)高价值、高时效性载荷的能力更强(qiang)大了。”刁伟鹤先容,通过升级产品、调整布局、增加局部强(qiang)度等方式,神舟(zhou)飞船的自重逐步减轻,从而为空间站关键物资的运输留出更多空间。(记者 刘苏(su)雅(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