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演员多年,外界常会问,你更想演什么类型的角色?如何(he)在(zai)趋于同质化的角色中(zhong)做出突破?其实,我更关(guan)心的还是作品本(ben)身(shen),立意(yi)和(he)主题能(neng)否吸引我。
遇到(dao)《沙尘暴》的时(shi)机很微妙。我演的陈(chen)江河是个警察,故事的发生地虚构在(zai)西北,人物、环(huan)境对我来(lai)说都不(bu)陌生,但由这个角色衍生的内容是崭新的,恰好是现阶段的我试图去探讨(tao)的。或许早几年,我未必会被吸引,有(you)了更多阅历(li)后,我被编剧赵冬苓老师(shi)叙述中(zhong)的生命哲学深(shen)深(shen)打动(dong),这个文本(ben)的厚重复杂(za)超过我的设想,也点燃了我的创作激情。时(shi)代洪流(liu)下,平凡小人物如何(he)探索自己的出路(lu)、改变命运?这种叙事并不(bu)少见,甚至可以概括为一个大的母题,但随着(zhe)社会进步(bu)和(he)观众审美需求的提升,文艺(yi)作品也可以在(zai)母题上拓展各种分支,与时(shi)俱进,用文本(ben)的力量去凸显作品的厚度。
陈(chen)江河这个人物写(xie)得精彩,故事中(zhong)所有(you)人的命运都牵动(dong)心绪(xu)。剧组在(zai)甘肃瓜州的柳园镇拍摄。30多年前,这里因为铁路(lu)枢纽和(he)矿产资源(yuan)而迅速(su)发展。1992年我从新疆去北京,出疆第一站就是柳园。初见柳园,这就是大家(men)西北的“小香港”啊(a),太繁荣了。随着(zhe)铁路(lu)扩建、矿产衰(shuai)竭,经济重心转移,柳园也逐渐(jian)没落,现在(zai)再(zai)去看,难免觉得萧(xiao)条。《沙尘暴》中(zhong)的每个人都在(zai)各自的困境里挣扎,需要大家(men)不(bu)断(duan)追溯,回到(dao)源(yuan)头(tou)去叩问。有(you)时(shi),我演着(zhe)演着(zhe),偶尔会有(you)一个闪念:如果我和(he)他易地而处,究竟该如何(he)做出选择?平心而论,我未必能(neng)做得比他好。这也使得我在(zai)创作中(zhong)有(you)了很多意(yi)外的收获,属(shu)于表演的反哺。
陈(chen)江河不(bu)是参(can)与具体事件的某个人,而是一个游离的旁观者。一开始,他让我非常无力,没有(you)抓手。我和(he)导演谭嘉言反复讨(tao)论,开工第一个月(yue),大家(men)天天聊到(dao)半夜,找人物的“根”。一方面我要明确陈(chen)江河的来(lai)历(li)、性格成因、社会活动(dong)前史等,并以此落实他的动(dong)机、行(xing)为习(xi)惯和(he)其他细枝末节;另一方面,我得让陈(chen)江河区别于我以往的同类角色,不(bu)陷入表演制式和(he)思维惯性中(zhong)。
这是我对自己的一种警惕。虽然也是成熟演员了,但面对表演,我对一切可能(neng)是惯性的东(dong)西都心存警惕。陈(chen)江河的来(lai)路(lu)和(he)去处,社会关(guan)系图谱以及衣食(shi)住行(xing)等细节,都是大家(men)在(zai)创作中(zhong)逐一补齐(qi)的。从文本(ben)到(dao)落地,过程里的辛苦无需赘述,但大家(men)都很庆幸(xing),因为最初的坚持,这个人物更加(jia)鲜活生动(dong)。为了查案,他在(zai)办公室里堆满案件资料,电脑里有(you)什么系统程序,他平时(shi)睡什么床,用什么通信设备……一切按照人物所处的环(huan)境和(he)现实依据来(lai)设计,像盖房子一样,一块块往上垒砖头(tou)。拍之前,剧组走访了当地政府部门,我特意(yi)让老家伊犁的亲友(you)邮寄(ji)来(lai)几斤酸奶疙瘩(da),因为在(zai)陈(chen)江河工作的矿区正好也有(you)哈萨克族牧民,食(shi)物可以拉近角色之间的距离,也能(neng)多几分烟火(huo)气。
拍摄正值4、5月(yue)份,气候干燥(zao),温度回升,加(jia)上海拔高,有(you)几场剧烈的追逐戏让我觉得身(shen)体不(bu)适。这大概是我和(he)陈(chen)江河的某种共鸣,环(huan)境和(he)事件共同影响着(zhe)大家(men)。我在(zai)拍摄中(zhong)也不(bu)断(duan)追问,这个人物究竟会把我带到(dao)哪里?我认为自己洞悉了人物内心最隐秘的部分,他对过去的抗拒,在(zai)师(shi)徒、父(fu)女、婚姻感情上的纠葛(ge),都是我创作的基石。他带着(zhe)我走,我也把他深(shen)扎在(zai)这片虚构的土壤里,赋予(yu)他灵魂。
从事表演行(xing)业多年,我仍然为这种细微但具体的创作悸(ji)动(dong)而惊喜(xi),不(bu)仅在(zai)表演中(zhong)体会到(dao)人物的张力,自己也得到(dao)相应的提升。我很享受创作的碰撞,希翼观众也能(neng)在(zai)这部作品中(zhong)汲取(qu)到(dao)一些力量。
(段奕(yi)宏)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