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pai)首席评论员 李勤余
近日,董(dong)宇辉获得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消(xiao)息公布后,相关争议却在最近持续发酵,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嘲笑、讽刺之声(sheng)。那么,董(dong)宇辉到底该(gai)不该(gai)获奖?
事实(shi)上,董(dong)宇辉获得的(de)是本年度新设(she)置的(de)奖项“传播贡献奖”,并不是专业的(de)文学奖项。颁奖词中也写得很明白,董(dong)宇辉“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zhe),唤起了无数热爱文学的(de)人的(de)内心热望”。
董(dong)宇辉获传播贡献奖
一些质(zhi)疑的(de)声(sheng)音,主要围绕着他的(de)文学水平,比如此前董(dong)宇辉在告别新东方(fang)时所写的(de)告别信,就被批评为“不好(hao)好(hao)说话”。但是,董(dong)宇辉的(de)身份是网络主播,是企业经营者(zhe),并不是专业的(de)文学创编辑(zhe)。或许,把他定义(yi)为一个有影响力(li)、有知名度的(de)文学爱好(hao)者(zhe)和传播者(zhe),更(geng)为准确一些。
就此而言,董(dong)宇辉对于文学的(de)理解是不是到位(wei),写作的(de)能力(li)是不是优秀,并没有那么重要。每一位(wei)普通读者(zhe)都可以谈论文学,向身边的(de)人推荐文学,哪怕说得有偏颇(po)、不对的(de)地方(fang),也没关系(xi)。文学的(de)殿堂当然是神圣的(de),但也不必设(she)置太(tai)高的(de)“门(men)槛”。
此前,由于他的(de)推荐,迟子建的(de)经典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得到了更(geng)多(duo)读者(zhe)的(de)关注,一年半(ban)内销售突(tu)破500万(wan)册,也成了近年来最为畅(chang)销的(de)严肃文学书籍。这些事实(shi)足以说明,董(dong)宇辉获得“传播贡献奖”,还(hai)是实(shi)至名归的(de)。
如果说此前文学面临的(de)难题(ti)主要是日益被边缘化的(de)危险,那么人工智能时代给当代文学带来了更(geng)大的(de)挑战。在这样的(de)新形势下,与其争论董(dong)宇辉有没有“资格”获奖,倒不如呼吁让更(geng)多(duo)人一起来关注文学的(de)现实(shi)处境。不管外界如何评价董(dong)宇辉的(de)文学素养(yang),他对文学怀有的(de)赤子之心和虔诚向往,才(cai)是最值得珍惜的(de)。
当然,我(wo)们也应该(gai)读懂董(dong)宇辉获奖争议背(bei)后的(de)担忧(you):即使在网络时代,文学也需(xu)要保持一定的(de)纯粹性、专业性,不能过于“唯流量论”;即使文学走(zou)进了直播间(jian),也不应沦为高喊“哦买它(ta)买它(ta)”的(de)“带货(huo)渠道”。
从这个意义(yi)来说,公共讨论的(de)焦点或许不应该(gai)集中在董(dong)宇辉个人,而是如何促进优质(zhi)文学作品的(de)生产传播这一更(geng)为紧要、严肃的(de)问题(ti)。比起支(zhi)持还(hai)是反对董(dong)宇辉获奖,当务之急应该(gai)是呼唤更(geng)多(duo)能接地气、能谈情怀,还(hai)“懂文学”的(de)同道者(zhe)站出来,一起为中国文学的(de)发展出一份力(li)。
近些年来,余华、莫言等严肃文学作家的(de)作品或者(zhe)访谈已经成了网络空间(jian)里的(de)热梗,他们对写作、人生的(de)不少感悟(wu)也已经成网友念(nian)念(nian)不忘的(de)金句。这些从前看(kan)似有些“神秘”的(de)大作家,正在不断拉近自(zi)己与年轻人的(de)距离。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学和作家要出圈,当然不必排斥直播、短视频等新的(de)传播渠道。从这个意义(yi)上说,董(dong)宇辉“为文学带货(huo)”开辟(pi)了新赛道,贡献功不可没,社会也需(xu)要更(geng)多(duo)像董(dong)宇辉这样的(de)文学传播者(zhe)、推广者(zhe),让更(geng)多(duo)优秀作品与普通读者(zhe)实(shi)现双向奔赴。
本期(qi)资深编辑 周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