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13日报道 据(ju)法新社近日报道,根据(ju)研究人员先容的(de)一份最新研究报告,嚼(jiao)口香糖(tang)会直接向口腔中释放数以百计的(de)微塑料。不过,对这可能给(gei)消费者健康造成的(de)影响,研究人员的(de)态(tai)度(du)非常谨慎。
在(zai)空气、水、食品、包装、合成纺(fang)织品和化妆品中都已经检(jian)测到了微塑料的(de)存在(zai)。每(mei)天,人类都会摄(she)入、吸入或通过皮肤接触(chu)它们。
从肺部到肾脏,再到大(da)脑,几(ji)乎每(mei)个人体组织中都发现(xian)了微塑料。虽然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定它们对健康的(de)影响,但一些科学家已经敲响了警钟。
该研究的(de)主要(yao)编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da)学洛杉(shan)矶分校研究员桑贾伊·莫汉蒂(di)在(zai)美国化学学会的(de)一次会议(yi)上先容了这项研究报告,他告诉(su)记者:“我不想(xiang)吓唬大(da)家。”
莫汉蒂(di)指出,没(mei)有证据(ju)表明微塑料与人类健康状况恶化之间存在(zai)直接联系。
该研究的(de)目的(de)更(geng)多是想(xiang)突(tu)出一个鲜少被关注的(de)途径(jing)——通过这个途径(jing),那些往往肉眼看不见的(de)塑料微粒侵入到大家的(de)身体里。这个途径(jing)就是嚼(jiao)口香糖(tang)。
加利福尼亚大(da)学洛杉(shan)矶分校的(de)博士生莉萨·洛咀嚼(jiao)了不同品牌的(de)7块口香糖(tang),随后对她的(de)唾液进(jin)行化学分析发现(xian):一克(ke)口香糖(tang)平均释放100个微塑料,但某些品牌的(de)一克(ke)口香糖(tang)释放的(de)微塑料超过600个。一块口香糖(tang)的(de)平均重量约为1.5克(ke)。
据(ju)这些科学家们推算,每(mei)年咀嚼(jiao)大(da)约180块口香糖(tang)的(de)人可能会因此(ci)摄(she)入约3万个微塑料。但莫汉蒂(di)指出,与其他摄(she)入微塑料的(de)渠道相比,这个数量可能实在(zai)微不足道。例如,别的(de)研究人员去年估计,一升瓶(ping)装水平均含(han)有24万个微塑料。
研究人员表示,市场上最常销售(shou)的(de)口香糖(tang)类型是合成口香糖(tang),它含(han)有石(shi)油基聚合物(wu)以达到柔(rou)软的(de)口感。但这些口香糖(tang)的(de)包装上并未提及任何塑料成分,只标注了“胶基”这一简单的(de)表述。莫汉蒂(di)说:“没(mei)有人会告诉(su)你其中的(de)成分是什么。”
研究人员测试了5个品牌的(de)合成口香糖(tang)和5个品牌的(de)天然口香糖(tang),天然口香糖(tang)使用的(de)是植物(wu)源性聚合物(wu)。莉萨·洛告诉(su)记者:“大家惊讶地发现(xian),这两(liang)种(zhong)口香糖(tang)中都含(han)有大(da)量微塑料。”
英国朴次茅斯大(da)学研究员戴(dai)维·琼(qiong)斯认为,应当强制口香糖(tang)制造商更(geng)准确地详细说明其成分。
他对研究中检(jian)出了口香糖(tang)中某些非常见塑料感到意外,推测可能源自实验者饮用的(de)水等外部因素。但他认为总体结果“一点也不让人惊讶”。
戴(dai)维·琼(qiong)斯还注意到,当被告知口香糖(tang)的(de)成分与“汽(qi)车轮胎、塑料袋和塑料瓶(ping)”中的(de)成分相似时,人们往往会“有点恐慌”。
在(zai)澳大(da)利亚皇家墨(mo)尔本理工大(da)学化学教授奥利弗·琼(qiong)斯看来,口香糖(tang)中测得的(de)微塑料含(han)量“非常小”,被吞下的(de)塑料颗(ke)粒“可能会穿(chuan)过你的(de)身体而不会造成影响”。
他说:“我认为,大家现(xian)在(zai)还不需(xu)要(yao)戒除嚼(jiao)口香糖(tang)的(de)习(xi)惯。”
代表美国口香糖(tang)制造商的(de)国家糖(tang)果制造商协会在(zai)一份声明中指出,该研究的(de)编辑们也承认“没(mei)有理由(you)感到恐慌”。
“人们可以安(an)全(quan)地嚼(jiao)口香糖(tang),就像过去100多年来那样。”该协会保证道,并补(bu)充说口香糖(tang)的(de)成分已经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wu)管理局的(de)批准。
莉萨·洛指出,口香糖(tang)也是塑料污染的(de)来源之一,尤其是当人们“把它吐(tu)在(zai)人行道上”时。(编译/舒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