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tu)片来源:界面图(tu)库
界面资讯(wen)记者 | 赵孟
界面资讯(wen)编辑 | 刘海(hai)川
界面资讯(wen)记者 | 赵孟
界面资讯(wen)编辑 | 刘海(hai)川
2025年4月25日,民政部官网发布《2025年1季(ji)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一季(ji)度全国结(jie)婚登记181万对,离(li)婚登记63万对,结(jie)婚登记数量较2024年一季(ji)度进一步下降。
2024年一季(ji)度,全国结(jie)婚登记196.9万对,离(li)婚登记57.3万对。相比(bi)之下,今年一季(ji)度结(jie)婚登记数减少了15.9万对,离(li)婚登记数则(ze)增加了5.7万对。
长期(qi)追踪结(jie)婚登记数据的人口学专(zhuan)家何亚福(fu)向界面资讯(wen)指出,结(jie)婚登记对数下降的原因包括年轻人数量下降、适婚人口男(nan)多女少、初婚年龄推迟、结(jie)婚成本过高(gao)、婚姻观念改变等。从2014年至2022年,中国结(jie)婚登记对数连续9年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为鼓励年轻人结(jie)婚,近年来多地启动(dong)结(jie)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更有地方(fang)对结(jie)婚登记的夫妻发放金钱奖励,其效果引发社会热议。
七普数据显示,中国80后、90后、00后存活(huo)人口分(fen)别为2.15亿、1.78亿、1.55亿。以育龄女性数量为例,根据七普数据推算(suan),2025年中国15-49岁女性数量比(bi)2020年减少1600多万人,其中,2025年20-39岁女性数量比(bi)2020年减少1400多万人。
其次是适婚人口性别比(bi)失衡,20-40岁男(nan)性人口比(bi)女性多了1752万人。这些结(jie)构性问题,在很大程(cheng)度上决定了中国未来人口形势的发展。
初婚年龄推迟也是重要原因。根据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平均初婚年龄男(nan)性为25.75岁,女性为24岁;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男(nan)性上升(sheng)到29.38岁,女性上升(sheng)到27.95岁。
婚育观念的改变也是重要原因。年轻一代对婚姻的态度从“必需品”转向“可选项”。经济不确定性、职业发展压力及对个人自由的追求,使(shi)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现(xian)象较为普遍。
2023年,结(jie)婚登记对数比(bi)上一年有所回(hui)升(sheng)。何亚福(fu)解(jie)释,受2020-2022年疫情影响,许多情侣选择推迟婚期(qi),导致2023年出现(xian)了补偿性结(jie)婚潮(chao)。但2024年结(jie)婚登记下降,表明疫情后的补偿效应已经趋(qu)于(yu)结(jie)束。2025年结(jie)婚数同比(bi)下降,意味着这一趋(qu)势仍在持续。
2024年结(jie)婚登记比(bi)上一年减少157.6万对,降幅(fu)为20.5%,是1980年以来结(jie)婚登记对数降幅(fu)最(zui)大的一年。结(jie)婚数下降的直接后果是出生人口下降。何亚福(fu)预测,因2024年结(jie)婚人数大幅(fu)下降,今年出生人口也将明显下降,2025年出生人口可能跌破900万。
近年来,为缓(huan)解(jie)青年婚育成本压力,多地政府陆续出台直接经济激励措施,通过“结(jie)婚红包”“现(xian)金奖励”等形式鼓励初婚登记。
公开信息显示,绍(shao)兴市上虞区自2023年4月起,向所有在上虞登记的初婚夫妇发放价值1000元的“新婚礼包”,涵盖消费券、体检套餐及文旅优惠;衢州市常山县同年8月推出“早婚激励”,对女方(fang)25周岁及以下、双方(fang)均为初婚且至少一方(fang)为常山户籍的夫妇,直接发放1000元现(xian)金奖励。
2025年,浙江省政府进一步推动(dong)政策普惠化(hua),在《完善生育支撑政策体系若干措施》中明确鼓励“发放结(jie)婚红包、消费券”,并试点“婚登+文旅”融合服务,将婚姻登记与景区游览、非遗体验等场景结(jie)合,提升(sheng)仪式感。
自2025年1月1日起,吕梁市对女方(fang)35周岁及以下、双方(fang)均为初婚登记的夫妇,在登记窗口以现(xian)金红包形式发放1500元奖励。该政策将女性年龄作为核心指标,精(jing)准支撑社会公认的“黄金婚育期(qi)”群(qun)体,体现(xian)政策对女性生育年龄窗口的关注。
广州市白云区龙(long)归南岭村近日出台《初婚奖励实(shi)施方(fang)案(试行)》,规定双方(fang)或(huo)一方(fang)为本村户籍股(gu)东成员的初婚夫妻,最(zui)高(gao)可申(shen)领4万元奖励。这是目前公开报道中奖励金额最(zui)高(gao)的村级政策。该政策将集体经济收益(yi)反哺于(yu)成员婚育,探索出“村集体主导、普惠性激励”的新模式。
不过,舆论对“发钱鼓励结(jie)婚”的反应不一。有人认为,结(jie)婚是人生最(zui)重要的决定之一,不太可能因为政府的一些奖励措施就轻易做出决定。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与其发钱鼓励结(jie)婚,不如加大生育补贴的力度,这对生育的刺激效果更为明显。
何亚福(fu)说,多数发钱鼓励结(jie)婚的金额,远远低于(yu)补贴生育的金额,因而“发钱鼓励结(jie)婚”主要还是一种导向意义。到目前为止,出台生育补贴的地区,也远远多于(yu)发钱鼓励结(jie)婚的地区。
但何亚福(fu)也指出,中国的生育现(xian)状与欧洲国家不同,许多欧洲国家的非婚生子女比(bi)例超过50%,生孩子不一定要结(jie)婚;而中国的非婚生子女比(bi)例很低,绝大部分(fen)人口仍是婚内生育,生育与结(jie)婚密切相关,因而“发钱鼓励结(jie)婚”,仍具有积极意义。
此(ci)外(wai),为方(fang)便年轻人办理结(jie)婚登记,满足群(qun)众异地办理婚姻登记的需求,根据国务院授权,自2021年6月1日起,民政部在辽宁、山东、广东、重庆、四川5省(市)部署开展了内地居民结(jie)婚和离(li)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在江苏、河南、湖北武汉、陕西西安2省2市开展了内地居民结(jie)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在这些省份办理婚姻登记不用返回(hui)原籍,可以就地办理。
2023年6月1日起,结(jie)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省份扩大到21个省份。据民政部最(zui)新数据,截至2025年3月底,全国累计办理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51.7万对。
2025年5月10日,修订后的《婚姻登记条例》实(shi)施,其中一条重要修改内容是,实(shi)行结(jie)婚登记“全国通办”。何亚福(fu)指出,七普数据显示,全国人户分(fen)离(li)人数已达4.9亿,该政策对提高(gao)结(jie)婚登记的便利性具有一定作用,但作用有限,提高(gao)结(jie)婚率的关键是降低结(jie)婚成本和生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