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ping)台”工作人员收到的侨胞(bao)致谢匾。 受访者供图(tu)
新加坡华裔黄映霞(右三)通过广(guang)东(dong)汕头(tou)“潮汕家园”平(ping)台成功寻亲后,与寻亲团一行向当地侨务部门赠送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潮汕家园”平(ping)台供图(tu)
通过广(guang)西玉林(lin)“玉侨子午线”平(ping)台成功寻亲的侨胞(bao)与亲人查看族谱。 “玉侨子午线”平(ping)台供图(tu)
树高千尺深扎(zha)厚土,水流万里终有源(yuan)头(tou)。对海外华侨华人来说,纵使远隔重洋,血脉深处始终跃动(dong)着故土基因,牵(qian)挂着祖辈繁(fan)衍生(sheng)息的乡土根脉。一批助(zhu)力海外侨胞(bao)寻亲的平(ping)台应运而生(sheng)。
近年来,多地侨务部门架起(qi)云(yun)端“寻根”通道,通过组建寻根小组、建立线上族谱数据库等方式,帮助(zhu)侨胞(bao)重续亲情纽带。记者近日采访了广(guang)东(dong)汕头(tou)“潮汕家园”、福建泉州“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ping)台”、广(guang)西玉林(lin)“玉侨子午线”等一批助(zhu)侨寻亲、为侨服务平(ping)台,这些云(yun)端通道,正记录与见证(zheng)一个个跨越山海的团圆故事。
“不仅找到亲人,更(geng)感受到家乡温暖”
“大家好!我舅舅是潮汕祖籍,是新加坡的第三代华侨……望能从这个平(ping)台联系到中国的亲戚,圆舅舅到潮汕家乡陈氏宗祠上香的梦。”2024年7月,新加坡华裔黄映霞在广(guang)东(dong)汕头(tou)“潮汕家园”平(ping)台发布了这样一条寻亲信息。令她惊喜的是,“潮汕家园”平(ping)台工作人员联合潮阳区侨务局连夜比对族谱,24小时内就锁定了黄映霞舅舅的国内亲人,并在当周组织视频连线,实现跨越千里的“云(yun)认(ren)亲”。
4个月后,黄映霞与新加坡寻亲团回到祖辈生(sheng)活过的土地——汕头(tou)市潮阳区关埠镇桥东(dong)村。村口百年榕树下陈氏族人备好4碗清水(潮汕迎客礼),以震天鞭炮和甜汤相迎,寻亲团成员专(zhuan)门将家乡的泥土装入行囊珍藏。这场寻根之旅承载着百年夙愿——黄映霞外祖父陈士天19世纪末携中医术远渡(du)南洋,在新加坡行医时仍心系故土,曾汇款建设家乡。
“这次回中国寻亲的过程非常顺利,特别感谢侨务部门的帮助(zhu)和支撑。我不仅找到亲人,更(geng)感受到家乡温暖。”黄映霞女士感慨地说。寻亲团一行特地向汕头(tou)市、潮阳区侨务局赠送了锦旗。
海外华侨华人牵(qian)挂故土,侨眷也挂念着海外亲人,不仅有海外侨胞(bao)寻亲,也有侨眷在找寻远渡(du)重洋的亲人踪迹。
广(guang)西玉林(lin)市容县杨村镇平(ping)贯村王君铭家族三代人多年来一直苦寻伯祖父王新的消息。王新20世纪50年代赴马来西亚后杳无音信。“几十年来,我与家人一直通过各种(zhong)方式寻找伯祖父王新及其后人,但都徒劳无功。”王君铭说。广(guang)西玉林(lin)“玉侨子午线”平(ping)台接洽后,联动(dong)容县侨办、侨联和马来西亚柔佛州侨领李接生(sheng)展开跨海搜寻。
在平(ping)台工作人员和马来西亚侨胞(bao)的大力支撑帮助(zhu)下,仅在20天后,王君铭找到了失联66年的伯祖父王新及其后人。“从模糊地名到精准定位,‘玉侨子午线’平(ping)台破(po)解了半个多世纪的离散‘密码’。”玉林(lin)市侨联主席杨志光说。
如果说寻亲平(ping)台是信息骨架,侨务工作人员和热心侨胞(bao)则组成了神经网络,赋予寻亲平(ping)台生(sheng)命力。
针对跨境寻亲中数据核查难、沟通效率低等问题,“玉侨子午线”平(ping)台积极与境外侨团、志愿者协作,建立联络站,推动(dong)数据共享。先后在美国纽约、泰国曼谷、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吉隆坡成立4个新生(sheng)代侨胞(bao)联络站,聘请(qing)当地年轻侨商侨领代表、侨团青(qing)年管理者以及热心侨务事业的年轻侨胞(bao)志愿者担任联络员,为侨胞(bao)提供寻亲支撑。
在福建著名侨乡泉州,市侨联、泉州华侨历史(shi)博物馆(guan)不仅建立“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ping)台”,还依(yi)托基层组织,发挥联动(dong)优势(shi)。“海外侨胞(bao)提交寻亲线索后,村级侨务小组先进(jin)行信息比对,最快几个小时内就能确认(ren)信息,寻亲效率大大提升。”“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ping)台”负责人梁春光说。
数字族谱、AI技术助(zhu)力寻亲
对侨务工作人员来说,寻亲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信息不全。仅凭一张斑(ban)驳(bo)的老照片(pian)或是一个旧地址,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亲人?如何提高寻亲效率?
最近,“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ping)台”运营团队正在进(jin)行一项大工程——族谱数字化。“族谱是平(ping)台的业务核心,也是寻根重要依(yi)据,随着数量增加,征集难度也同步增加。”梁春光说。对寻亲侨胞(bao)和侨务工作人员来说,族谱是检索相关信息的依(yi)据,但纸质的族谱无法直接检索,数字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族谱录入专(zhuan)业性强,加之不同家族的族谱五花八门,简繁(fan)字体、书写质量等都是族谱数字化的障碍。“初期大家为了保证(zheng)准确,靠的就是人工一个字一个字辨(bian)识录入,工作量非常大。现在大家引入了AI识别等智能技术,提升了效率。”梁春光介(jie)绍,2024年,平(ping)台已经征集到族谱10165册,目前已完成40万页族谱数字化录入,正在组织校检,同时正加大队伍(wu)配置及建设力度,应用(yong)AI识别等功能加快推进(jin)。
前不久(jiu),菲律宾华人董先生(sheng)联系“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ping)台”寻亲。作为第四(si)代华人,董先生(sheng)只记得曾祖父叫“董光镜”。梁春光和平(ping)台运营团队惊喜地发现这个名字与平(ping)台里3D影像扫描记录下来的一栋位于泉州石狮市的旧洋楼同名,几分钟内就为董先生(sheng)确认(ren)了曾祖父的信息。这得益于近年来泉州侨务部门利用(yong)3D影像技术,对涉侨标志性建筑进(jin)行点位采集。目前,平(ping)台已经完成重点侨村及涉侨标志性建筑3D影像12800个点位采集工作,正抓紧(jin)对接原始数据和上传门户网站工作,不仅提高了寻亲信息检索效率,还便于海内外侨胞(bao)随时随地线上查看、感受家乡的变化。
族谱数字化、3D影像是科技赋能侨胞(bao)寻亲的缩影。随着大数据、AI等技术的发展,各地侨胞(bao)寻亲的故事不仅有满满的“人情味儿”,还增添(tian)了“科技范儿”。在“玉侨子午线”智慧平(ping)台,侨胞(bao)只需通过电话或小程序提交寻亲申请(qing),侨务部门结合传统寻亲方式与现代技术,能够迅速(su)锁定侨批、族谱、户籍档(dang)案等线索;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侨务部门推出“侨谱”应用(yong)系统,提供传统家族谱牒电子化服务……各地融合大数据、云(yun)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寻亲平(ping)台在提升寻亲效率的同时,也为侨胞(bao)搭建起(qi)云(yun)端故乡,发掘了为侨服务的更(geng)多可能性。
搭建侨胞(bao)联动(dong)、学问交流平(ping)台
在广(guang)东(dong)省第二届数字政府(fu)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上,“潮汕家园”平(ping)台作为具有侨乡特色的数字政务创新案例亮相。众多像“潮汕家园”一样的寻亲平(ping)台不仅在寻亲方面发挥作用(yong),也已成为与侨胞(bao)联动(dong)、促成经济人文合作、保存(cun)侨历史(shi)的重要平(ping)台。
上线不到两年,截至2025年4月,“潮汕家园”平(ping)台入驻海内外社团商会310家,注册用(yong)户逾8万人。“寻亲之外,‘潮汕家园’平(ping)台目前效果最好的应用(yong)就是‘潮人广(guang)场’,已成为潮籍社团和商会联络全球约1500万潮汕籍华侨华人的重要纽带。”“潮汕家园”平(ping)台负责人纪伟琪(qi)介(jie)绍,“潮汕家园”为全球每个潮籍社团、商会都提供了一个专(zhuan)属展示(shi)页,每个“潮团”、商会都有一个管理员,负责发布活动(dong)资讯。侨胞(bao)在平(ping)台上进(jin)行交流互动(dong)、办理线上涉侨服务、达成商业合作等。平(ping)台推介(jie)“侨批出海”全球巡展、全球潮人童谣(yao)传唱大赛等学问活动(dong),推动(dong)潮汕学问IP与商业开发结合,吸(xi)引了不少青(qing)年侨胞(bao)参与其中。
“玉侨子午线”平(ping)台通过侨史(shi)(玉林(lin))展览馆(guan)、新生(sheng)代侨胞(bao)联络站、网络直播带货平(ping)台、侨情服务社等十大板(ban)块构建起(qi)综合服务体系,让平(ping)台从单一寻亲扩展为覆盖商贸、学问、法律服务的立体网络,密切(qie)海内外侨胞(bao)的联系交流,培养华侨新生(sheng)代对故土的情感认(ren)同,讲述侨乡故事,展现侨乡风采,不仅寻根,还能联情,更(geng)能兴业。
“很多侨胞(bao)寻亲谒祖后,都会经常回到祖(籍)国参与各种(zhong)活动(dong),有的积极投身学问交流,有的在家乡投资兴业。”梁春光说,随着寻根成功率的提高和寻根时间的缩短,许多侨胞(bao)慕名而来,寻根平(ping)台知名度在不断提升。近期,“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ping)台”正在进(jin)一步完善平(ping)台架构和功能设置,规划(hua)建设寻根学问园,包括世界华侨华人族谱馆(guan)、寻根学问中心、海丝国家华裔学问交流中心等。在坚持公益前提下,拓展平(ping)台经济和市场效应,形成集姓氏学问、寻根谒祖、商贸旅游于一体的海丝人文产业集群,促进(jin)相关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平(ping)台不仅为寻亲提供了方便,缩短了寻亲周期,更(geng)重要的是搭建了多维学问连接通道。”马来西亚华裔青(qing)年林(lin)睿艺(yi)通过“潮汕家园”平(ping)台成功寻根后感慨道。
期待更(geng)多支撑与合作
“热情高效办实事,贴心服务为侨眷”“百载乡愁,家园圆梦”“热心助(zhu)人,殊堪表扬(yang);服务侨胞(bao),精神可嘉”……在各地侨乡寻亲平(ping)台的工作场所,各类锦旗、致谢匾成为一道道亮眼的风景线,也是侨务工作人员心中的最佳办公室装饰(shi)单品。
侨务工作人员为侨胞(bao)赓续亲情,奔走(zou)在田间地头(tou)、大街小巷,在复杂(za)的侨胞(bao)寻亲工作中收获着成就感,也对平(ping)台未来建设有许多期待。
作为玉林(lin)市侨联主席及侨胞(bao)寻亲总负责人,杨志光在帮助(zhu)侨胞(bao)寻亲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侨胞(bao)对故土的眷恋与血脉相连的深情。
“许多侨胞(bao)虽身在海外,却始终心系家乡。每一次重逢都让我更(geng)坚定为侨服务的初心,这是责任,更(geng)是使命。”杨志光说,“玉侨子午线”今后将进(jin)一步融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扩大全球侨胞(bao)数据库覆盖范围,提升寻亲匹配效率;同时希翼借(jie)助(zhu)该平(ping)台加强国际(ji)合作,与东(dong)盟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侨社、商会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拓展海外服务网络。“平(ping)台还要增强新生(sheng)代侨胞(bao)的学问认(ren)同,让平(ping)台不仅能成为寻亲桥梁,更(geng)能成为凝聚侨心、助(zhu)力发展的平(ping)台,激发侨胞(bao)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杨志光说。
“侨胞(bao)需求(qiu)在哪(na)里,大家服务就在哪(na)里。”纪伟琪(qi)说,在帮助(zhu)黄映霞寻亲的过程中,从信息初步定位到线上“云(yun)认(ren)亲”,再到线下实地认(ren)亲,全程充满了感动(dong)时刻。他表示(shi),未来除了需要在数字化寻根方面取得突破(po),还需深化与公安、文旅、教育等部门及各区县的协同机制,打造为侨服务共同体。同时,进(jin)一步拓展商务对接功能,重点服务涉侨项目,全方位提升为侨服务水平(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