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在我国产业结(jie)构中占比高达(da)80%,也是形成新质生(sheng)产力的基础。然(ran)而在很多人的印象里(li),“劳动密集、高耗能(neng)、低附加值”也是它身上的标签。今天(tian),传统产业如何向新而行,撕掉“传统”标签?
传统产业如何撕掉“传统”的标签
不久前,记者来到传统产业产值规模占比超过60%的浙江省。纺(fang)织业一直是这里(li)的优(you)势产业,形成了环杭州湾现代纺(fang)织服装集群。
布料进去,西服出来,上衣和裤子在吊挂系统里(li)自动实现匹(pi)配,在宁波(bo),服装是这样生(sheng)产的;利用3D和编程技术,失传千年的珍贵织品——缭绫(ling),借助一串串代码,在嘉兴海宁被成功复原;在法国巴黎,依托(tuo)产自杭州的新一代无水印染机,工作人员在两小(xiao)时内完成了一条丝巾从(cong)设计(ji)到制作的全流程。
在浙江,传统的纺(fang)织产业正在变得不“传统”。
走进杭州这家企业的总(zong)部工厂,记者发现,销售部门的工位大多都空(kong)着,员工基本在出差(cha)跑(pao)订单。
杭州万事利丝绸学问股份有限企业(si)一体(ti)机销售事业部总(zong)监徐墨:对大家设备的需求还是非常强(qiang)烈的,国内像广东、福建地区的传统印染企业,也在寻(xun)求利用大家这个免水洗一体(ti)机进行一些(xie)技术上的升级。
看(kan)着眼前这一个个订单,工作人员告(gao)诉记者,他今年最大的感受,是传统的纺(fang)织企业都在求变。而企业本身也正是变化的结(jie)果:别看(kan)现在设备卖得火,可它原本只(zhi)是一家传统的丝绸企业,印染设备都要从(cong)国外买。决定(ding)研(yan)发生(sheng)产印染机,是为了解决纺(fang)织印染行业里(li)污水排放这个“老大难”。
想(xiang)要变,从(cong)来都不容(rong)易。要告(gao)别过去环境污染最大的水洗工序,就要提高染料附着率。行业平均的染料附着率仅为60%多,想(xiang)要达(da)到接近100%,难度(du)可想(xiang)而知。
杭州万事利丝绸学问股份有限企业(si)副总(zong)经理 马廷方:大家研(yan)发了十年才成功的技术,实际上就是不断解决传统产业当中的痛点。
这座四层楼的厂房,见证着一个丝绸厂如何一步步撕掉“传统”的“标签”:一层到二层,是传统的丝绸印染流程,所有的设备占地超过了5000平方米。而四层楼上,最新研(yan)发的无水印染机,占地只(zhi)有不到50平方米,原来的十几道工序,都压缩进了这样的一台机器(qi)上。
不仅是传统的生(sheng)产模式在改变。眼下,企业自主(zhu)设计(ji)的大模型能(neng)为全世界80亿人每人设计(ji)10万条不重样的丝巾;基因改良的蚕宝宝可以吐出彩色的蚕丝,技术创新和跨(kua)界融合,正在让传统丝绸产业焕发新的生(sheng)机和活力。
杭州万事利丝绸学问股份有限企业(si)董事长 李建华:大家大家经常讲破茧成蝶,其实我的理解它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变化的过程。破掉的是传统落后的产业,破掉的是大家过去对环境不友好的部分,所以破茧在某种程度(du)上就是创新。
科技赋能(neng) 助力传统产业加速“智”变
有人从(cong)一根丝开始改造传统产业,有人用人工智能(neng)技术升级产业。眼下,环杭州湾现代纺(fang)织服装集群,不少科技企业(si)正在和传统产业深度(du)绑定(ding),助力传统产业更好地转型升级。那么,在纺(fang)织产业庞大的产业链中,还跃动着哪些(xie)新力量(liang)?
在绍兴柯桥,当地首款纺(fang)织业的人工大模型刚(gang)刚(gang)落地。这里(li)有几十万种不同的面料花型,记者就使用大模型在上万家店铺中找到了与身上服装几乎一样的面料。而在当地的洽谈室里(li),记者也看(kan)到了两家企业刚(gang)刚(gang)通过大模型达(da)成合作意向。
浙江绍兴万德福生(sheng)物技术有限企业(si)技术部经理 程瑞:大家是一家初创企业,要找到客户,难度(du)比还是比较大。大家就通过AI大脑,快速地建立了一个联系。
平台负责人告(gao)诉记者,这个大模型整合了工程师数据库、政府授(shou)权(quan)数据和公开网络数据,形成了纺(fang)织领域的“私有常识库”,让人工智能(neng)穿(chuan)透(tou)行业的“毛细血(xue)管(guan)”。
绍兴市柯桥区现代纺(fang)织产业服务(wu)中心主(zhu)任王(wang)好:它还可以找技术、找人才、找政策。大家一共有八个“找”。它这个服务(wu)半径(jing)可以非常广,而且效率也非常高。
人工智能(neng)赋能(neng)纺(fang)织业的同时,一些(xie)纺(fang)织领域的新锐科技力量(liang)也在快速成长。记者来到这家时尚科技企业(si),一下电梯,就感受到了满满的科技感:展厅里(li)是正在叠衣服的机械臂,实验室里(li)扫描的面料五分钟后就生(sheng)成了虚拟数字面料。
输入关键词,几秒钟就能(neng)生(sheng)成上万种AI涉及的3D款式;拍张照,几分钟后数字人就能(neng)帮客户体(ti)验上身效果;半小(xiao)时内,服装企业从(cong)趋势分析(xi)到面料生(sheng)成再到企业宣传图就可以全部完成。这些(xie)技术都为客户大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企业(si)创始人刘郴:纺(fang)织服装产业过去大家认为它是一个传统产业,但是在人工智能(neng)加三维仿(fang)真的时代,大家又可以给这个产业带来很多新的机会跟赋能(neng)。这样它又变成一个非常有活力的朝阳产业或者是一个新兴产业。
纺(fang)织产业抱团向新
突破传统产业“天(tian)花板(ban)”
在环杭州湾现代纺(fang)织服装集群的调研(yan)中,记者也发现,产业要升级,集群协同发展也很重要。在柯桥,传统纺(fang)织产业正在从(cong)“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向新”。
绍兴印染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一大早,就有好几家企业前来咨询问诊(zhen)。这个被大家称为“产业升级诊(zhen)所”的空(kong)间(jian)里(li),每个单间(jian)里(li)坐着的“医生(sheng)”,分别是来自纤维材料、智能(neng)制造、绿色环保等不同领域的知名工程师,中小(xiao)企业可以“对症挂号”。
绍兴(柯桥)印染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共享(xiang)工程师 占海华:一个月大家有20家以上企业要进行服务(wu),企业更多地关注了高附加值的产品。
怎么往高端(duan)走,往高附加值走,这是集群中不少企业迫(po)切(qie)需要解决的。目前“产业升级诊(zhen)所”里(li)已经有80000多名注册工程师,通过平台机制,“共享(xiang)”工程师们可以为集群里(li)的所有企业服务(wu),共同解决企业升级中遇(yu)到的各种难题(ti)。
绍兴市柯桥区现代纺(fang)织产业服务(wu)中心主(zhu)任王(wang)好:这些(xie)中小(xiao)企业在成长过程当中,它们会碰(peng)到许多的痛点、堵(du)点、卡点,这些(xie)需求就好比是人身上的一些(xie)“病症”,那我这个平台就好比是为纺(fang)织印染企业打造的一个综合性(xing)的“医院”。
眼下,环杭州湾现代纺(fang)织服装集群正在向新攀登,形成了从(cong)“一根丝”到“一件衣”的完整链条。去年,浙江环杭州湾现代纺(fang)织服装集群还入选(xuan)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集群内,牵(qian)头单位浙江省现代纺(fang)织技术创新中心和9家企业成立了共建实验室。单根重量(liang)达(da)600吨可承受17级台风(feng)冲击(ji)的深海缆(lan)绳、碳纤维3D编织技术应用于(yu)飞机叶片和赛车头盔甚至神舟飞船的降落用的特种伞绳,各种颠覆性(xing)的创新成果,都源自这样的“抱团”创新。
浙江省现代纺(fang)织技术创新中心副主(zhu)任 戚栋明:集聚了以后,它有一定(ding)的协同效应,首先是人的集聚,还有信息的集聚、资(zi)本的集聚。创新是没有“天(tian)花板(ban)”的,天(tian)花板(ban)就是用来给你不断突破的。
传统产业“加速跑(pao)”
培育新质生(sheng)产力
不仅在浙江,今年以来,我国各地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sheng)产力培育,推出一系列(lie)创新举(ju)措,正以差(cha)异化路径(jing)激发产业新动能(neng)。
一季度(du),全国固定(ding)资(zi)产投资(zi)同比增长4.2%,其中制造业投资(zi)增速达(da)9.1%,技术改造投资(zi)增长7.2%,传统产业正通过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焕发新活力。
各地也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密集出台政策举(ju)措,推动产业链向高端(duan)跃升。
广东省提出聚焦石化、钢(gang)铁、纺(fang)织服装、家电家居等传统优(you)势产业,开展工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四大重点行动”,推动超1万家工业企业实施(shi)技术改造。 山东省计(ji)划到2027年建成50家以上国家级智能(neng)工厂,并依托(tuo)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中小(xiao)企业数字化转型。 甘肃(su)省则(ze)通过设立专项(xiang)扶持资(zi)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支撑,利用人工智能(neng)、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全链条改造,提升生(sheng)产效率与产品质量(liang)。
通过技术赋能(neng)、绿色转型、集群协同和制度(du)创新,传统产业潜能(neng)正在不断激发,为高质量(liang)发展提供(gong)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