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并非简单的常识传授,而是关乎“培养什么人(ren)、怎样培养人(ren)、为谁培养人(ren)”的根本问题。作(zuo)为落实立德树人(ren)的关键(jian)课程(cheng),大(da)中小(xiao)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教育(yu)改革的重要内(nei)容。从“各管一段(duan)”到(dao)“协同育(yu)人(ren)”,一体化建设有助于打破学段(duan)壁垒,实现教育(yu)资源的优化配置(zhi)。今年3月,浙江(jiang)50名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走进中小(xiao)学,开讲“新时代(dai)变革实践(jian)”,共同打造浙江(jiang)教育(yu)系统(tong)“真理的味道”大(da)思政课品牌(pai),让思政教育(yu)在火热(re)实践(jian)中焕发新光彩。
当前,大(da)中小(xiao)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仍面临(lin)一些困境挑战。比如(ru),各学段(duan)思政课内(nei)容重复与(yu)断层现象并存,教学方法趋(qu)向单一,各学段(duan)思政课教师缺乏有效沟通机制,评价体系某(mou)种程(cheng)度上忽(hu)视学生价值观培养和实践(jian)能(neng)力提(ti)升等。
统(tong)筹推进大(da)中小(xiao)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着力在各个学段(duan)、各门课程(cheng)间的“接棒区”上做文章。
强化科学的内(nei)容供给。思政教育(yu)具(ju)有阶(jie)段(duan)性与(yu)接续(xu)性辩证统(tong)一的鲜明特征。既要根据不同学段(duan)学生成长特点授课,又要实现各学段(duan)教学内(nei)容有效衔接、有序进阶(jie)。不少地区和学校为此进行了有益(yi)探索。比如(ru)在杭州师范(fan)大(da)学,专家学者通过长期(qi)的理论和实践(jian)研究,编写了贯通各学段(duan)的思政课教学指(zhi)南,明确了每个学段(duan)的教学重点和衔接要求,并运用到(dao)当地中小(xiao)学的教学实践(jian)中。这种系统(tong)化的设计,有效解决了内(nei)容重复和断层问题。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要把思政小(xiao)课堂和社会大(da)课堂结合起来,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huo)。如(ru)今,“行走的思政课”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铺开,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思政课堂搬到(dao)博物馆、科技馆、企业车间、田间地头等不同场景。在杭州市余杭区,当地充分利用虚(xu)拟现实、人(ren)工智能(neng)、大(da)数据等信息技术,增强课程(cheng)的互动效果,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教师队伍(wu)建设。办好(hao)思政课,关键(jian)在教师。不同学段(duan)思政课教师既要深刻把握(wo)学段(duan)教学任务,又要学会“瞻前”“顾后”,主动增强衔接意识。要建立大(da)中小(xiao)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定期(qi)开展教学研讨和经(jing)验交(jiao)流。同时,选派中小(xiao)学教师到(dao)高校进修,邀请(qing)大(da)学教授到(dao)中小(xiao)学指(zhi)导,有力促(cu)进教师队伍(wu)水平的整体提(ti)升。
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过去(qu)一些思政课往往关注教学目标计划的完成度。要制定贯穿(chuan)大(da)中小(xiao)学的思政课核(he)心素养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cheng)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表现,将课堂参与(yu)、社会实践(jian)、主题活(huo)动等纳入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思政素养,并将评价结果作(zuo)为改进教学、优化课程(cheng)、提(ti)升师资的重要依据。
大(da)中小(xiao)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xiang)系统(tong)工程(cheng),需要久久为功、持续(xu)发力。从实践(jian)中看,只要坚持守正创新,注重统(tong)筹协调,就能(neng)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思政教育(yu)新格局。让每一颗“拔节孕穗期(qi)”的种子都能(neng)在思政教育(yu)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这是时代(dai)赋予教育(yu)工作(zuo)者的光荣使命。(作(zuo)者为杭州师范(fan)大(da)学机关党委副书记 范(fan)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