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苏轼(1037-1101)等文人开始关注绘画与诗词艺术(shu)之融合(he),视(shi)画为“无(wu)声诗”,诗为“无(wu)形画”或“有声画”。如(ru)苏轼《韩干马》:“少陵翰墨无(wu)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黄庭坚《次韵(yun)子瞻(zhan)子由题憩 寂图二首》:“李(li)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wu)声诗”、张舜(shun)民《跋百之诗画》:“诗是无(wu)形画,画是有形”。在此背景下如(ru)何表现“有声”画,对画家既具(ju)挑战性,同时也成为绘画发展特殊的面向。传世画作中不少呈(cheng)现“听松”“听泉”“听雨”“听琴(qin)”等表现自然界或人文世界之中的声音或乐音。
“悦耳-倾听画里的声音”展览海报
本(ben)月19日(ri)起,台北故宫博物院推(tui)出新展“悦耳-倾听画里的声音”,观众可以驻足(zu)倾听古画中的妙音。展览展出16件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包括据传宋代许道(dao)宁的《松下曳杖》、元代张雨《书(shu)听泉亭绝句》、明(ming)代文徵明(ming)《听泉图》、文嘉《秋江听雨》、李(li)士达《坐听松风图》、清代王翬(hui)《画潇湘听雨图》、民国张大(da)千《秋树读书(shu)》、溥(bu)儒《听琴(qin)图》等作。
让(rang)大家一起赏读几件藏品。
传宋 许道(dao)宁 《松下曳杖》 册
在北宋语境之中,“有声画”原本(ben)指“诗”,例如(ru)释惠洪(1070-1128)“宋迪作八景绝妙。人谓(wei)之无(wu)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dao)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但从艺评家邓椿《画继(ji)》:“宋复古(宋迪)八景,皆是晚景,其间烟寺晚钟,潇湘夜雨,颇费形容。钟声固不可为,而潇湘夜矣,又复雨作,有何所见,盖复古先(xian)画而后(hou)命意,不过略具(ju)掩(yan)霭(ai)惨淡之状耳。后(hou)之庸工学为此题,以火炬照缆,孤灯映船,其鄙浅可恶(e)。”可见邓椿已关注一些具(ju)有诗意的画题,例如(ru)《潇湘八景》之中“潇湘夜雨”“烟寺晚钟”,实难以绘画形式传达声音意境。然而现存南宋绘画,如(ru)传许道(dao)宁《松下曳杖》,则透露出表现松韵(yun)天籁的企图,为南宋“有声”画创作。
画幅左下“道(dao)宁”款,旧签题为北宋许道(dao)宁(约11世纪)作,然从松竹人物等画风已受(shou)到南宋宫廷(ting)画家刘松年(活动于12世纪末期)影响来看,应(ying)为南宋后(hou)期作品。画中湖畔苍松翠(cui)竹成荫,策杖的文士由小径(jing)走出,正驻足(zu)凝听松韵(yun)天籁,文士的巾帽衣(yi)带,也被风吹得微微扬起。这类以平面绘画企图呈(cheng)现诗词涉及“听松”的有声意境,对南宋画家而言(yan)颇具(ju)挑战性。
元人法书(shu) 张雨 《书(shu)听泉亭绝句》:句曲外史赋听泉亭绝句。叠石(shi)为山小结亭。亭皋白水浸空青。要知鱼鸟忘情地。却是无(wu)声最可听。雨。
明(ming) 文徵明(ming) 《听泉图》 轴(zhou)
《听泉图》中,一道(dao)清泉由远而近,穿越疏林坡渚之间,背景为一片烟岚,疏林渐渐隐没于其中。红衣(yi)士人坐在岸边,身体微倾凝神听泉。编辑文徵明(ming)(1470-1559)题诗并款识于画幅上方:“空山日(ri)落雨初收,烟树沉(chen)沉(chen)水乱流。独(du)有幽人心不竞,坐听寒玉(yu)竟迟留”。诗句借玉(yu)质冰(bing)寒比喻(yu)清冷雅洁的流水。全幅呈(cheng)现日(ri)暮雨后(hou),幽人远离名(ming)利竞逐,独(du)自感受(shou)山林静谧(mi)气氛,甚至达到忘神的意境。王守(约1493-1550)、王宠(1494-1533)兄弟(di)为文徵明(ming)忘年交,亦于画上题诗。此作为文徵明(ming)大(da)约五(wu)十岁时的作品。
明(ming) 李(li)士达 《坐听松风图》 轴(zhou)
李(li)士达(约1550─1621),吴县人(今江苏苏州)。万历二年(1574)进士,善作山水。此画作于万历丙(bing)辰(1616)秋。李(li)士达崇尚(shang)山水画“苍、逸、奇、远、韵(yun)”五(wu)种特质。画中前景为四棵造型奇古的松树,一位文士抱膝坐于松石(shi)间,闲(xian)适地聆(ling)听松风。一旁童子或于坡边采芝,或蹲坐解开书(shu)卷,或炉前煽火烹茶。坡石(shi)上放置风炉、黄泥茶壶、朱漆茶托、白瓷茶盏、以及水瓮等茶器。全幅意境幽美,远离尘嚣,听松品茗为乐。
明(ming) 无(wu)款 《月屋听琴(qin)》 册
明(ming)代无(wu)款《月屋听琴(qin)》画面中,夜晚月色昏暗,一位文士在屋中摆设琴(qin)桌,坐于圆凳上弹琴(qin)。屋外一群人受(shou)到琴(qin)声吸引,纷纷靠近屋外倾听。其中一人因暗夜摸黑,跌倒在地,旁人正试图将他(ta)拉起。全幅既飘散悠扬琴(qin)声,又充满庶(shu)民趣味。本(ben)幅无(wu)款,画风接近明(ming)代苏州职业画家周臣(约1450-1535)风格,绘制年代大(da)约在十六世纪。
清 王翬(hui) 《潇湘听雨图》 轴(zhou)
民国 张大(da)千《秋树读书(shu)》
展览信息
悦耳-倾听画里的声音
时间:2025.4.19-2025.6.22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 陈(chen)列室202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