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yao)南。(图源:中国工程院院士馆)
红网时(shi)刻资讯记者 刘志雄 北京报道
今年(nian)政府工作报告(gao)提(ti)出,推进高水(shui)平科(ke)技自立自强。此前,湖(hu)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yu)持续(xu)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ke)技创新高地加(jia)快(kuai)建设科(ke)技强省的意见》,提(ti)出到2035年(nian),科(ke)技创新体系(xi)更加(jia)完善,科(ke)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对湖(hu)南而言,“十五(wu)五(wu)”期间,在全国科(ke)技创新版图中的方位是什么?发展方向又该聚焦何(he)处?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去提(ti)高科(ke)技创新水(shui)平?对此,红网时(shi)刻资讯推出“动(dong)能湘对论”第二季,遍访京湘两地重(zhong)量级专家(jia),为湖(hu)南“十五(wu)五(wu)”规划支招。本期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yao)南。
方位
王耀(yao)南认为,湖(hu)南科(ke)技创新在全国版图中具有“战略枢纽、创新策源、区域协(xie)同”的独特定位。
作为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力量,湖(hu)南正深度(du)融入(ru)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近年(nian)来,湖(hu)南锚定“三高四新”美(mei)好蓝图,成(cheng)功打造了以工程机械、轨(gui)道交通、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集群,并在量子信息、生命科(ke)学、先(xian)进材料等未(wei)来产业领域进行了前瞻性布局。
王耀(yao)南表示,“天河”超(chao)算、“北斗”导航、“海牛Ⅱ号”深海勘探等重(zhong)大标(biao)志性成(cheng)果,充分展现了湖(hu)南在国家(jia)重(zhong)大科(ke)技任务中的核心支撑作用。展望未(wei)来,湖(hu)南将进一步强化“一带一部”区位优势,致力于(yu)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xian)进制造业创新枢纽,为国家(jia)科(ke)技自立自强提(ti)供坚实的战略支点。
方向
对湖(hu)南科(ke)技创新的发展方向,王耀(yao)南提(ti)出了4个(ge)维度(du)的目标(biao),通过促进“科(ke)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加(jia)速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ke)技创新高地迈进。
集中力量打造战略科(ke)技力量,湖(hu)南需加(jia)速推进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等“四大实验室”的提(ti)能升级,力争在国家(jia)实验室和大科(ke)学装置建设方面取得突破。
全力突破“卡(ka)脖子”技术瓶颈(jing),湖(hu)南要在功率半导体、种(zhong)业安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实施(shi)“揭榜挂帅”制度(du),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xi)。
积极构建“产学研用金”深度(du)融合(he)的创新生态(tai),湖(hu)南可以推动(dong)中联(lian)重(zhong)科(ke)、铁(tie)建重(zhong)工等产业链(lian)主企业牵头组(zu)建创新联(lian)合(he)体。
持续(xu)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ge),湖(hu)南可构建“顶尖科(ke)学家(jia)+领军团(tuan)队(dui)+青年(nian)英(ying)才”梯次引育体系(xi),打造内陆人才改革(ge)开放先(xian)行区。
方式
“提(ti)升湖(hu)南科(ke)技创新能级,需坚持系(xi)统思维。”王耀(yao)南认为,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ke)技创新高地,需要构建“全域创新、全链(lian)突破、全球竞合(he)”的立体化路径。
具体而言,首先(xian)要强化顶层设计,突出战略导向。深度(du)对接国家(jia)战略需求,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业互联(lian)网等优势领域布局重(zhong)大专项。
然后,重(zhong)构创新载体,夯实平台支撑。例如,加(jia)快(kuai)建设湘江科(ke)学城“一核三圈”空间布局,推动(dong)国家(jia)超(chao)算长沙中心升级、大飞机地面动(dong)力学试验平台等重(zhong)大设施(shi)落地,形成(cheng)“实验室体系(xi)—大科(ke)学装置—国家(jia)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梯次布局。
更重(zhong)要的是人才。“湖(hu)南需要构筑人才雁阵,激活(huo)创新源动(dong)力。”王耀(yao)南说,可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推动(dong)“人才链(lian)—创新链(lian)—产业链(lian)”深度(du)融合(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