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sha)拉·布(bu)莱曼
◎王甦
太阳东升西落,这是自然规律。四月的北京,每天黄昏时分都有大量行(xing)色匆匆的观众赶往(wang)东边追“日落”,因为市场规律。让观众甘(gan)之(zhi)如饴的“光芒”,是在北京艺术中心上演的音乐剧《日落大道》。
演员与角色完美(mei)契(qi)合
音乐剧《日落大道》改编自1950年(nian)比利·怀(huai)尔德导演的黑白影片,讲述默片时代(dai)的女明星诺玛·戴(dai)斯蒙德被有声影片抛弃后,和籍籍无名(ming)的年(nian)轻编剧乔·吉利斯相(xiang)遇,二(er)人随之(zhi)产生一系列(lie)情感纠葛,导致无法挽回的悲惨结局。影片的剧本(ben)、演员、配乐、摄影,斩获多项国际影片专业奖项,是黑白影片中的经典之(zhi)作。
1993年(nian),该片被改编成音乐剧,作曲是创作出《猫》《歌剧魅影》等经典音乐剧的韦伯。资料记载,原本(ben)音乐剧《日落大道》是韦伯为青春正盛的莎(sha)拉·布(bu)莱曼量身打造之(zhi)作,但由于各种(zhong)原因,莎(sha)拉·布(bu)莱曼错过了该剧。此(ci)后的30年(nian),她也基(ji)本(ben)没有出演过音乐剧。2024年(nian),莎(sha)拉·布(bu)莱曼宣布(bu)重回音乐剧舞(wu)台,选择(ze)的剧目正是《日落大道》。
相(xiang)信(xin)很多人都是冲着莎(sha)拉·布(bu)莱曼的名(ming)字(zi)走进剧场的。在观众心中,她是音色空(kong)灵的美(mei)声天使,是初代(dai)克(ke)莉丝汀(音乐剧《歌剧魅影》的女主角),是2008年(nian)在鸟巢唱(chang)响(xiang)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主题曲《我和你》的灵魂歌者。
但这一次,在音乐剧舞(wu)台上,她的表现让很多观众感到唏嘘。衰老、发福、美(mei)人迟暮(mu)……一些观众看戏之(zhi)后在社交(jiao)媒体上发出这些关键词。的确,莎(sha)拉·布(bu)莱曼已经65岁了,样貌和嗓音都在走下坡路,但这样的状态恰恰完美(mei)契(qi)合了女主人公诺玛·戴(dai)斯蒙德——一个过气女明星的状态。
诺玛曾是观众心目中的女神,片方的摇钱树,媒体追逐的对象,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和巨大的关注。但当有声影片诞生,默片很快被淘(tao)汰(tai),诺玛成了观众回忆中的美(mei)好,片方和媒体的弃子(zi)。她看似毫不在乎(hu),但其(qi)实一直被内心的不甘(gan)撕扯,渴望回到灯光下,回到片场,享受镜头和观众的注目。
音乐剧淡化了影片版诺玛的躁(zao)郁癫(dian)狂,莎(sha)拉·布(bu)莱曼的表演痴情、柔弱、妩媚(mei),优美(mei)的音乐和唱(chang)段极大增强了全剧的抒情性,让故(gu)事(shi)少了几分悬疑阴鸷的色彩(cai),多了几分言情和脆弱。
舞(wu)台上总是一袭(xi)黑衣的诺玛,暗示着她早被光芒遗忘,被黑暗淹没。30年(nian)前的莎(sha)拉·布(bu)莱曼可(ke)以奉献完美(mei)的高音、姣好的容貌,但现在的她不需要演,花无百(bai)日红,人无再少年(nian),她的每一条皱(zhou)纹都是曾经万(wan)众瞩(zhu)目的证明,不够连贯的气息和偶尔失控的音准都是岁月的注脚。
有“日落”就有“日出”
莎(sha)拉·布(bu)莱曼是勇敢的,她当然能预知观众的不满甚至是批评,但她并不畏惧。她和观众一起走上“日落大道”,一起直面世人对衰老的恐惧和对女演员的苛责。
演艺行(xing)业仿佛(fo)有个不成文的规律,男演员老了可(ke)以更“值钱”,就算观众不断吐槽莱昂纳多·迪卡普(pu)里奥失于身材管理,“盛世美(mei)颜(yan)”不再,也会继(ji)续关注他的演技和作品。但是对女演员却另有标准,舞(wu)台上、银幕上,女演员接近中年(nian)就得接受演配角甚至无戏可(ke)演的境遇。
世界上从来不缺少18岁的少女,世界上也不能只有18岁的少女,青春貌美(mei)不该是衡(heng)量演员水平的标准。清晨、正午和黄昏,有太阳的时时刻(ke)刻(ke)都很美(mei)。如何(he)打破年(nian)龄焦虑和容貌焦虑,让演技成为评价演员最重要的标准,让演员的价值不被“日落”遮蔽,是值得观众和从业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有趣的是,同样是在去年(nian),标志着卓别林向有声影片妥协的影片《舞(wu)台春秋》,被日本(ben)的创编辑改编成音乐剧搬(ban)上舞(wu)台。《舞(wu)台春秋》同样是诞生于上世纪50年(nian)代(dai)的影片作品,同样描写的是默片被历史淘(tao)汰(tai)后演员的困境。在相(xiang)近的时间,不同国家、不同创作团体改编相(xiang)似题材的老影片,从中不难看出演艺人士对当下的创作环境流露出的焦虑。
在短视频飞速发展、微短剧势不可(ke)挡的当下,影片和舞(wu)台剧的确面临着很大挑战,观众习惯了碎片化和高度浓缩的信(xin)息传递方式(shi),对娓娓道来的叙述逐渐失去耐心。尤其(qi)AI技术越来越成熟(shu),电视台已经可(ke)以用AI主播取代(dai)真(zhen)人主持,AI不会疲(pi)劳、不会生病(bing)、不会犯错、不会塌房,未来真(zhen)人演员会不会彻底失去登台机会?
默片会被有声影片取代(dai),黑白影片会被彩(cai)色影片取代(dai),之(zhi)后还有3D、IMAX……技术永远在发展,每天都有一轮新(xin)的太阳升起来,与其(qi)沉(chen)浸在旧日的荣光里,被淹没被淘(tao)汰(tai),不如学会接受或者适应。默片时代(dai)过后,卓别林及时跟上了时代(dai),开始(shi)拍摄有声影片,虽然不复默片时期的荣耀(yao),但起码他努力(li)过。在时代(dai)洪流中,个体不一定(ding)能改变车轮前进的方向,但人类(lei)最擅(shan)长适应和进化,永远会有一群人像(xiang)夸父(fu)一样,追着太阳,不死不休。
照见欲望带来的错觉
这版《日落大道》经过重新(xin)编排,完成度很高,歌舞(wu)都保持了不错的水准。舞(wu)美(mei)设计延续了原版的华美(mei),力(li)求表现好莱坞(wu)黄金时代(dai)的奢华与衰败(bai),只是舞(wu)台上豪宅庄园的实景实在不便迁换,只能用灯光区分演出区域,这让个别场次的时空(kong)交(jiao)待略显混乱。
剧中男主人公乔的悲剧颇具现实意义。一个籍籍无名(ming)的小编剧,阴错阳差结识了昔日的大明星,并且得到了对方的青睐。如果说(shuo)诺玛的困境是衰老、过气、不甘(gan),那么(me)乔的困境就是贪婪、虚荣、平凡,他渴望成功,想走捷径,又不愿意接受衰老和神经质的诺玛,贪恋(lian)着年(nian)轻女人的温柔和理解,但是又怎么(me)可(ke)能只享受诺玛带来的财富和便利,不接受她的管制(zhi)和约束?
大家常说(shuo),演艺圈是名(ming)利场,身在其(qi)中很难不迷失。演艺又是一种(zhong)很残忍的职业,从业者靠消(xiao)耗自己的容貌、身材、特长、技艺、学问、经历取悦观众,必须寻找自我和角色之(zhi)间微妙的平衡(heng)。有的人被台前耀(yao)眼的光芒迷惑,误以为自己就等于流量和数据,就是价值的全部。但流量如一阵风,捉摸不定(ding);如一副枷锁,很难逃脱,而人被消(xiao)费到极致也会成为一种(zhong)符号。在按(an)照颜(yan)值分配资源、按(an)照地位分配敬重的演艺名(ming)利场,每一次日出都是一次洗牌。《日落大道》是一个寓言,也是一面镜子(zi),照见充满欲望和被欲望吞噬的你我他。
“我没有变小,是画面变大了。”好莱坞(wu)的日落大道是默片消(xiao)亡的地点,也是无法阻挡黑夜降临的绝望。故(gu)事(shi)从一开始(shi)就写好了结局:诺玛自己写了一个剧本(ben)《莎(sha)乐美(mei)》,并希翼再当一次女主角,借此(ci)重回大众视线。最终,她以另一种(zhong)方式(shi)做到了——她用生命写好了剧本(ben),在万(wan)众瞩(zhu)目中“亲吻圣人冰冷的头颅”。日落大道上,金色阳光下的棕榈树洒下阴影,像(xiang)极了片场的上场通道,诺玛跳起生命中最后一舞(wu),亲手埋葬默片时代(dai)最后的辉煌。台下,坐在黑暗中的观众,见证了日渐西沉(chen)但依旧光彩(cai)夺(duo)目的莎(sha)拉·布(bu)莱曼和所有演员一起,完成了献给影片黄金时代(dai)的挽歌。
供图/国家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