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青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综(zong)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习大大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shi)新时代(dai)人才强国战略,加快(kuai)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并提出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吸引和聚集(ji)海内外(wai)高层次人才服务我(wo)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委“1310”具体(ti)部署中强调,“一体(ti)推(tui)进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这也对(dui)粤港澳大湾区吸引海内外(wai)高层次人才提出了相(xiang)应要求。
当前(qian),面对(dui)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以及国内区域(yu)间激烈(lie)的人才争夺,广东吸引海内外(wai)高层次人才的优势正在遇到挑(tiao)战。对(dui)此,广东要深入贯彻省委“1310”具体(ti)部署,强化(hua)广东人才高地特色,彰显国际化(hua)人才导向,加快(kuai)吸引、聚集(ji)海外(wai)高层次人才,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一、广东省海外(wai)高层次人才引才工作(zuo)现状(zhuang)及存在的问题
广东作(zuo)为(wei)中国改革开放的前(qian)沿阵地,是海内外(wai)高层次人才的集(ji)聚地之一。近年来,广东省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省、市、区各级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大力推(tui)动“百万英才汇南(nan)粤”,海外(wai)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数量也呈现“井喷”态势。梳理广东海外(wai)高层次人才的引才工作(zuo)情况,有(you)助于进一步推(tui)动我(wo)省人才工作(zuo)高质量发展。
海外(wai)高层次人才结构(gou)性失衡依然存在。高精尖人才“结构(gou)性缺失”的状(zhuang)况并未得到改善(shan)。一是高精尖人才回归比例不(bu)高。近年来,随着(zhe)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bu)断提升,我(wo)国留(liu)学归国人才数量持续(xu)增加。但高层次人才归国比例仍待提升,如在美国获得博士(shi)学位的中国籍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中,回国比例偏低。二是市场职位供需结构(gou)失衡。一些特定领域(yu)和新兴行业对(dui)海外(wai)人才的需求日益迫(po)切(qie)但供给(gei)却相(xiang)对(dui)不(bu)足。部分高层次人才倾向于到高校就业,企业存在较大引才压(ya)力。三是人才区域(yu)分布差(cha)距(ju)大。广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集(ji)中在珠三角,海外(wai)人才主(zhu)要集(ji)中在深圳、广州两个一线城市,其中深圳占比48.28%,广州占比27.39%,而省内其他城市之和不(bu)足1/4,海外(wai)高层次人才集(ji)聚程度差(cha)异明(ming)显。
海外(wai)高层次人才服务体(ti)系仍有(you)待完善(shan)。近年来,广东探索有(you)利于国际高层次人才来粤工作(zuo)生活的创新政策,支撑发布横琴、前(qian)海、南(nan)沙、河套等系列人才创新政策包。但仍有(you)需进一步完善(shan)的地方:海外(wai)人才跨境流动仍存在堵(du)点,如来华商务签(qian)证最长期限不(bu)超过1年;缺乏贯通全(quan)省的人才服务体(ti)系,未建立较好(hao)的多部门协同(tong)、多层级联动工作(zuo)体(ti)系,省、市两级人才服务平台的建设标准和要求有(you)待进一步衔接;服务保障存在短板,多数用人单位尚未对(dui)海外(wai)人才建立补充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结算业务与国际对(dui)接不(bu)足,跨境金融服务不(bu)方便,普惠性个税减免待完善(shan);对(dui)于海外(wai)高层次人才及子(zi)女(nu)的教育、医疗、住房等相(xiang)关保障难题还有(you)待进一步破解。
海外(wai)高层次人才生态体(ti)系有(you)待优化(hua)。目前(qian),广东引进海外(wai)高层次人才数量有(you)所增加,但是流失率较高、成材率相(xiang)对(dui)国内同(tong)层次人才较低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科创平台载体(ti)承载力不(bu)足。近年来,我(wo)省积极建设了各类科创平台,汇集(ji)了丰富(fu)的创新创业资源,但与同(tong)经济量级的兄弟省份相(xiang)比,创新载体(ti)在规模和水平上还有(you)待提升,尤其是在一些新兴领域(yu)和未来产业方面,尚缺乏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gou)、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等。二是人才评价(jia)体(ti)系尚不(bu)完善(shan)。广东各市不(bu)断完善(shan)和优化(hua)海外(wai)人才评价(jia)体(ti)系,但整体(ti)上人才评价(jia)体(ti)系指标相(xiang)对(dui)单一。如高校强调短期内论文发表、获奖等成果指标,而忽视了人才在创新能力、团队(dui)协作(zuo)、国际视野(ye)等方面的综(zong)合评价(jia),加之“重引进轻培养”“重短期轻长远”等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引进海外(wai)高层次人才成材率不(bu)高。三是人才政策可持续(xu)性不(bu)足。广东省已经设立了多个支撑留(liu)学人才创新创业的项目,但相(xiang)对(dui)于需求而言,政策支撑力度仍然有(you)限,且存在政策可持续(xu)性不(bu)足的问题。海外(wai)人才在创业起步阶段(duan)容易获得政策支撑,但成长阶段(duan)政策支撑力度明(ming)显下降,影响了海外(wai)人才的稳(wen)定预期和信心。
二、广东进一步吸引海外(wai)高层次人才的对(dui)策建议
聚焦广东战略需求,实施(shi)精准化(hua)引才策略。一是优化(hua)引才工作(zuo)顶层设计。高位推(tui)动海外(wai)引才工作(zuo),构(gou)建全(quan)省范围内海外(wai)人才引进工作(zuo)的统筹协调机制,为(wei)各市人社部门在海外(wai)人才服务方面提供明(ming)确的工作(zuo)指引和政策制定依据。由(you)省人社厅制定出台海外(wai)人才引进工作(zuo)管理条例,构(gou)建由(you)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的留(liu)学人员和专家服务引导中心,强化(hua)各市人社部门在海外(wai)人才引进工作(zuo)布局差(cha)异化(hua)建设责任,并明(ming)确其在海外(wai)人才政策制定与实施(shi)上的主(zhu)体(ti)责任。二是聚焦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广东要继续(xu)深入探索“市场+企业”海外(wai)人才模式,聚焦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制定更加明(ming)确的引才目标和计划,提高人才引进的针对(dui)性和实效性。一方面,汇集(ji)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产业、行业人才需求信息,结合各类政府机关、企业、高校的人才需求、人才现状(zhuang)、人才服务诉(su)求等内容,编制人才引进引导目录;另(ling)一方面,梳理各产业人才紧缺情况,建立引进人才的职业清单制度,联合开展招(zhao)才引智,确保人才供给(gei)与市场需求相(xiang)匹配。三是继续(xu)深化(hua)差(cha)异化(hua)引才策略。在制定引才政策时,充分考虑广东各市经济、社会和学问(hua)发展差(cha)异,以及各市的产业特色和人才需求,根据城市自身的综(zong)合比较优势进行科学定位,以实现人才的精准引进和高效利用。譬如,针对(dui)珠三角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dui)高端研发人才、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而针对(dui)粤东、粤西(xi)、粤北地区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则注重引进具有(you)实践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人才。
强化(hua)大湾区特色优势,打(da)造标识性人才高地。一是善(shan)用港澳国际化(hua)资源为(wei)引才亮点。粤港澳大湾区作(zuo)为(wei)我(wo)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yu)之一,对(dui)海外(wai)高层次人才拥有(you)天然的吸引力。广东可以发挥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港澳地区国际化(hua)资源,强化(hua)与港澳地区联动合作(zuo)。譬如,设立粤港澳人才交流中心,定期举办国际人才交流会、招(zhao)聘会等,邀请港澳及海外(wai)留(liu)学人才参与,促进人才信息的互通与共享;与港澳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gou)建立合作(zuo)关系,开展联合培养、交换生项目等,共享国际化(hua)教育资源,吸引海外(wai)高层次人才来粤工作(zuo)学习。二是夯实产业资源为(wei)引才之基。珠三角地区作(zuo)为(wei)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拥有(you)雄厚(hou)的产业基础和成熟的市场环境,为(wei)海外(wai)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得天独厚(hou)的创新创业沃土(tu)。《广东省建设现代(dai)化(hua)产业体(ti)系2025年行动计划》以建设现代(dai)化(hua)产业体(ti)系为(wei)目标,提出了八项行动。广东要结合现代(dai)化(hua)产业体(ti)系建设需要,在先进制造、电子(zi)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机器(qi)人等优势领域(yu),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强化(hua)产业链上下游(you)的联动效应,打(da)造区域(yu)名片,增强对(dui)各细分领域(yu)海外(wai)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三是强化(hua)领头企业的引才龙头作(zuo)用。鼓励和支撑广东省内的行业龙头企业设立专门的海外(wai)人才引进部门或岗位,负责制定和实施(shi)海外(wai)人才引进计划;通过举办或参与国际性的展会、论坛等活动,展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成果和创新能力,提升广东省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海外(wai)高层次人才来粤工作(zuo)和发展。
优化(hua)人才生态环境,提升“引育留(liu)”工作(zuo)成效。一是突破体(ti)制机制障碍。一方面,有(you)效疏通跨境流动堵(du)点。借鉴先进经验等,争取国家政策支撑,提升人才出入境便利化(hua)水平;争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实现出入境跨区联动,提高人才流动性,促进区域(yu)协同(tong)发展。另(ling)一方面,优化(hua)海外(wai)高层次人才评价(jia)体(ti)系。坚持以创新价(jia)值、能力、贡献为(wei)导向建立人才评价(jia)制度体(ti)系,探索建立不(bu)同(tong)类型人才的针对(dui)性评价(jia)体(ti)系,以更好(hao)地吸引海外(wai)高层次人才来粤发展。二是大力提升服务保障能级。参考借鉴国内外(wai)优化(hua)人才服务的经验,增强海外(wai)人才融入,为(wei)国际人才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推(tui)广深圳“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模式,为(wei)海外(wai)人才提供便捷高效服务,提升人才绿卡、优粤卡使用便利度;探索建立国际医疗服务制度,鼓励用人单位为(wei)境外(wai)人才建立补充养老金和补充医疗保险,提供国际医疗保险结算服务;提供全(quan)面的金融服务,为(wei)境外(wai)人才办理跨境汇款和银行信用卡提供便利。三是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海外(wai)人才长期在国外(wai)生活和学习,他们对(dui)国内的政策、环境和学问(hua)等方面存在不(bu)了解的情况。对(dui)此,建议由(you)政府部门统筹海外(wai)招(zhao)聘工作(zuo),实现“组团出海”,加大宣传力度;同(tong)时发挥民间组织的沟通作(zuo)用,加强高校、企业与海外(wai)华侨、商会、校友会等组织的联络,增强宣传的针对(dui)性和有(you)效性。
(作(zuo)者系华南(nan)理工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习大大新时代(dai)中国特色社会主(zhu)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