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题:世界(jie)血友病日:“玻璃(li)人”如何告别“一碰就碎”
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you)于血液(ye)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que)乏,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频繁出血,可能发生在关节、肌肉,甚(shen)至(zhi)是颅内,直接危及生命。
《中国血友病诊(zhen)治报告2023》显示,我国血友病患病率在2.73/10万—3.09/10万。血友病如何治疗?目前患者面临最大的困境是什么?4月17日是世界(jie)血友病日,记者进(jin)行了采访。
被出血困扰的“玻璃(li)人生”
根据缺(que)乏因子的不同,血友病可以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男女均可发病,但绝(jue)大部分患者为男性。记者采访了解到(dao),很多患者在儿童时(shi)期就开始出现症状。疾病初期,轻微的出血症状可能被患者或(huo)家长认为是小磕小碰导致的正常情况。
今年35岁的关先生在7岁时(shi)身上就经常青一块(kuai)紫一块(kuai),从小一直没有引起重视。“疼的时(shi)候就躺着,脚肿(zhong)了可能休(xiu)息一个星期慢慢恢复了就继(ji)续上学。”
而后的数年里,关先生断断续续出现过关节痛、消化道出血等,始终未明确病因,只能进(jin)行一些对症治疗。直到(dao)24岁腹部出现严重的血液(ye)肿(zhong)块(kuai)突然昏倒,经过仔细检查,才确诊(zhen)血友病。
关先生说:“当时(shi)的心情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而后的两年,关先生也没有再上班。“主要是不敢上,手臂、脚上这些看得(de)见的出血点散(san)得(de)快(kuai)一些,体内散(san)得(de)较慢,而且随时(shi)可能还会再出血。”
北京血友之家罕见病关爱(ai)中心和天津大学药学院(yuan)医药政策与经济研究中心合作完(wan)成的《中国血友病患者治疗模式与疾病负担研究报告》显示,所有调研患者中过去一年平均出血次数达到(dao)32次,最多出血次数达到(dao)365次,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除了出血以外,血友病可能还伴随长期的慢性疼痛,并且有30%的患者经常或(huo)者总是伴随着疼痛。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友病关节病变(bian),关节病变(bian)的出现部位与出血关节一致,都是活动度比(bi)较大的关节。此外,血友病致残率较高,患者残疾多以二级为主,也就是重度残疾。
抓住“止血”的“救命稻草”
《血友病患者出血急诊(zhen)管理中国指南(2024年版)》指出,血友病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与凝血因子水平密切相关。重型血友病患者一旦发生出血,必须马上、足(zu)量予以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尽快(kuai)控制出血。轻型及中间型血友病发生创伤性出血或(huo)面临手术(shu)等有创操作时(shi)也需要凝血因子替代治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yuan)血液(ye)科主任医师孙竞先容(shao),目前血友病的治疗方式可以分为按需治疗和预防治疗。按需治疗是指在发生出血之后注射凝血因子的治疗,以控制出血和减轻相关症状,但这种方式无法阻止反复出血或(huo)关节病变(bian)以及残疾的发生;预防治疗是指为了预防出血而定期注射凝血因子,将患者血浆(jiang)内的凝血因子长期维持在一定水平,从而降低严重出血或(huo)致残率。
今年24岁的患者赵毅(yi)(化名)告诉记者,13岁后他开始进(jin)行规范(fan)预防治疗,基本上每周(zhou)至(zhi)少要打3次凝血因子,一个月也就是12针,一年就高达140-150针,才能保证他有一个相对正常的生活。但这个注射量还不包括突发性的出血,如果运动量增大,或(huo)者有一些磕磕碰碰的出血,他还需要打更多的凝血因子。
十(shi)多年算下来,赵毅(yi)打了差(cha)不多2000针凝血因子,手背(bei)上可以清(qing)晰看到(dao)打针留下的疤痕。
记者了解到(dao),目前凝血因子的注射方式主要依赖于静脉注射进(jin)行,尽管大部分患者已经可以在家自我注射,但实际操作中常面临挑战,并非(fei)每次注射都能一次成功,打四五(wu)次才注射成功的情况颇为普(pu)遍。
孙竞说,单纯按需治疗没有办(ban)法阻止关节的残疾,只有规律地使用凝血因子进(jin)行预防治疗,才能减少关节的出血。所以,重型的患者一定要倡导规范(fan)性的预防治疗。
创新“凝血”治疗带来新希(xi)望(wang)
近年来,在多部门努力下,我国血友病治疗已经往(wang)更高疗效(xiao)的较高剂量预防及个体化预防治疗迈进(jin)。大部分血友病替代治疗药物已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在很多地区,血友病被纳入了门诊(zhen)特殊病,患者在门诊(zhen)即可享受住院(yuan)相同的报销比(bi)例,压力和负担极大降低。
我国血友病治疗药物和治疗理念也在不断创新。孙竞先容(shao),重组凝血因子、非(fei)因子治疗、基因治疗等创新疗法都有很多进(jin)展。以非(fei)因子治疗为例,与传统凝血因子相比(bi),非(fei)因子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显著延长,大幅减少注射次数,能将体内因子水平提升(sheng)至(zhi)10%甚(shen)至(zhi)20%,相当于使患者变(bian)为轻型血友病,且注射方式也从静脉注射更新为皮下注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1年,经临床医生综合评估,赵毅(yi)开始加(jia)入一项非(fei)因子的临床研究,接受创新治疗。使用创新疗法后,赵毅(yi)现在每两个月进(jin)行一次皮下注射。
看着孩子的身体状态渐渐好转,赵毅(yi)母亲张丽(化名)说,感觉他已经去掉了血友病的“标签”,没有觉得(de)自己是患者了。现在他可以正常跟朋友出去社交、聚会,也能正常回(hui)归社会参(can)加(jia)工作了。
“对生活改观最多的就是不用再去担心随时(shi)会出血了。生活在恢复正常,心里不再一直紧绷了。”赵毅(yi)说。
“血友病治疗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减少关节出血,甚(shen)至(zhi)实现零出血,同时(shi)减少注射负担。只有大幅减少关节出血,病人才能避免残疾,才能有正常生活或(huo)者提高生活质量的可能。”孙竞说。
关先生说:“期待更多创新药物能尽快(kuai)上市,用得(de)上、用得(de)起,不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