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shui)河上(shang)“检桥人”。
红网时刻资讯1月21日讯(记者(zhe) 肖帅 通讯员 严冬 杨新飞 欧超科)“当(dang)、当(dang)、当(dang)……”2025年1月15日,春运第二天,焦柳铁路七松澧水(shui)公铁两用大桥上(shang)传来阵阵敲击声。张家界工务段张家界桥隧检查工区工长(chang)谢润民手(shou)持(chi)检查锤敲击着桥枕与钢梁连结的钩螺栓。
建于上(shang)世(shi)纪70年代的七松澧水(shui)公铁两用大桥,是焦柳北线湖(hu)南(nan)境内唯(wei)一一座公铁两用大桥,全长(chang)565.9米,其中第一至第四孔为钢桁梁式桥梁结构,长(chang)度320米,是张家界工务段重点(dian)桥隧设备之一。
七松澧水(shui)公铁两用大桥。
“临近春节,湘(xiang)西北早晚(wan)温差较大,钢梁结构受气温影响热胀冷缩,大家要对钢梁结构及明桥面木桥枕等部位进(jin)行仔(zai)细全面检查。”谢润民先容。
95后工长(chang)谢润民是车间技术骨干,他每天上(shang)班随身携带一个小本(ben)子,把在现场遇到的难点(dian)、常识要点(dian)统(tong)统(tong)记好(hao)。回(hui)到班组,利用业余时间向(xiang)前辈请教,查阅(yue)资(zi)料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用检查锤敲击枕木侧面时,会发出清(qing)脆的‘咣咣’声,若发出沉闷的‘咚咚’声,则(ze)说明桥枕内部存在腐朽,需要进(jin)一步检查处理。”
“七松澧水(shui)大桥1688条钩螺栓、844根木桥枕、640米护木……”贺华(hua)武是张家界桥隧检查车间主任,今年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春运,他如数家珍般(ban)的向(xiang)记者(zhe)先容桥梁构件。贺华(hua)武仔(zai)细地检查每颗螺栓,像是在与相处多年的老友告别。
检修现场。
“桥隧检查要严谨、细致、耐心。每一处关(guan)键部位的检查都不(bu)掉以轻心。”贺华(hua)武对着身边的谢润民说。
临近退休,贺华(hua)武把讲(jiang)台“搬到”作业现场,把自(zi)己多年来对桥梁检查的心得及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谢润民及班组职工。“通过跟班,对作业中发现的问(wen)题进(jin)行针对性指(zhi)导,让职工理解得更直(zhi)观。”贺华(hua)武说。
“贺主任是广州局(ju)集团有限企业技术能(neng)手(shou)、也是集团企业桥隧技术比武专(zhuan)业裁判、高校(xiao)桥隧专(zhuan)业课件评审专(zhuan)家。他的故事激励我,工作就(jiu)要干一行、爱一行、钻(zuan)一行、精一行。”谢润民说。如今,多名与谢润民一样的优(you)秀青年,逐步从贺华(hua)武手(shou)中接过桥隧“检桥人”接力棒(bang)。
“与桥隧打了近42年交道有感情了,退休前能(neng)把这‘老伙计’安然无恙地交给徒(tu)弟们,我放心了。”贺华(hua)武说道。
今年春运开始后,焦柳铁路运载(zai)量增加,通过七松澧水(shui)大桥的列车增多,张家界桥隧检查车间“检桥人”们更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