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cong)战国至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千百年间,竹木简(jian)牍作为主要的书写载体,记录了无数珍贵的历史信息。湖南作为“简(jian)牍大省(sheng)”,出土简(jian)牍占全(quan)国三分之二,序列完整内容丰富。红网策划《简(jian)牍里(li)的湖南》栏目,将通过(guo)10期内容,挖掘湖南历史人文,解(jie)锁秦汉三国生(sheng)活细节(jie),再现千年历史风(feng)貌。
如果(guo)时(shi)间有形状,竹简(jian)就是它最直白(bai)的样子(zi)。
历史如水、简(jian)牍如舟。
1951年,长沙五里(li)牌战国墓(mu)出土竹简(jian)38枚,揭开楚简(jian)发(fa)现的序幕。
里(li)耶古城,3.8万片秦简(jian)用20多万字,复(fu)活了一个时(shi)代(dai)的生(sheng)命气息。
五一广场,10万余枚简(jian)牍自“沉睡中苏醒”,三国东吴(wu)尘封的历史跃然“竹”上。
“二半而一,一二而二,二二而四……”
一枚残缺的秦简(jian),记录下完整的乘法口诀,领先西方六百多年。
走马(ma)楼吴(wu)简(jian),刻画着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合同”券(quan)书形式。
苏仙桥的909枚简(jian)牍,填补了西晋地(di)方史料的空白(bai)。
近(jin)20万枚简(jian)牍出土于湖南,占全(quan)国出土简(jian)牍总数的三分之二。
这(zhe)是一场与“古人的神(shen)交”,大家(men)与“他们(men)”在(zai)木简(jian)上重逢。
秦时(shi)明月汉时(shi)关,两千年的时(shi)光流转,历史早已化作尘埃,简(jian)牍却依然牢记它的容颜(yan)。
总制片 贺永祥
总策划 肖世锋
执(zhi)行策划 陈海波 张广蓉 丁晴 李丽 肖拓
编导 钟家英
统筹管震 王国庆 袁思蕾
AI生(sheng)成 赵冰(bing)
摄像 龚子(zi)杰
后期 李静怡
设计 佘履安
配音 赵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