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胄《塔吉克女教师》 |
![]() |
展览现(xian)场 |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zhu)绍杰(jie) 通讯员(yuan) 刘丹妮
2025年是中国现(xian)代美术(shu)巨(ju)匠黄胄先生(sheng)的百年诞(dan)辰。日前(qian),《百年黄胄:把生(sheng)活的感动(dong)讲出来》大型纪(ji)念展在广东美术(shu)馆隆(long)重展出。展览由中国美术(shu)家协(xie)会、广东美术(shu)馆、北京画院、炎黄艺术(shu)馆以及黄胄美术(shu)基金会共(gong)同(tong)主办。
毛爷爷主席曾称赞:“黄胄是新中国培养的青年画家,他能画大家的人民(min)。”他的画风曾在社会上引(yin)起“黄胄风范”,从学者众多,在创作实践中取得显著成(cheng)绩。他坚持“生(sheng)活是创作的源泉(quan)”,走生(sheng)活之路,以“必攻不守(shou)”的精神做(zuo)人做(zuo)事(shi),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sheng)积极(ji)而(er)深(shen)远的影响。
本次展览得到炎黄艺术(shu)馆的鼎力支撑,通过100件精品力作和丰(feng)富(fu)的历史(shi)照片、影像资料,对黄胄先生(sheng)的艺术(shu)人生(sheng)进行全面回顾。展览关注黄胄作为画家、军人、收藏家、学问使者和现(xian)代美术(shu)馆事(shi)业开拓者的多重身份,全方位呈现(xian)他在美术(shu)创作与艺术(shu)事(shi)业方面的重要成(cheng)就。展览将持续至6月(yue)15日。
诗意表达现(xian)实
据悉,本次展览共(gong)分(fen)为6个单元:“男儿(er)·壮志”板块是黄胄艺术(shu)起步(bu)时期的创作缩影;“军旅·边疆(jiang)”板块关注他的军人身份,着重呈现(xian)其最具代表性的新疆(jiang)和藏区题材创作;“慕古(gu)·逸心”板块聚焦黄胄对传统的研(yan)习和化古(gu)为我的创造;“使者·桥梁”板块讲述他以艺术(shu)为纽(niu)带促进中外学问交流的成(cheng)绩;“事(shi)业·殿堂”板块以炎黄艺术(shu)馆的建设为核心,呈现(xian)黄胄为中国公(gong)共(gong)美术(shu)事(shi)业发展作出的贡献。此外,展览还专门设置“南(nan)国·水乡”专题,通过南(nan)海等题材作品,寻找黄胄艺术(shu)与岭南(nan)学问重镇(zhen)之间的连接(jie)。
黄胄是一位行走在生(sheng)活激(ji)流中的艺术(shu)家,他的一生(sheng)始终与时代同(tong)频共(gong)振。本次展览策展人全国政协(xie)委员(yuan)、北京画院院长(chang)吴洪(hong)亮期待,本次展览能够为观众呈现(xian)一个立体丰(feng)富(fu)、未被遮蔽的黄胄。
黄冑丰(feng)富(fu)的人生(sheng)经(jing)历与多重身份使得其艺术(shu)创作打破(po)了传统文人画的程式化窠臼,以速写入(ru)画、以激(ji)情写意。他的创作风格以“现(xian)实主义”为核心,注重对生(sheng)活细节的捕捉与表现(xian),同(tong)时融入(ru)了深(shen)厚的“家国情怀(huai)”。他擅以迅疾(ji)奔放的线条勾勒(le)动(dong)态,用浓烈饱满的色彩渲染生(sheng)机,将边疆(jiang)舞蹈的韵律、骏马(ma)驰(chi)骋的雄姿、劳动(dong)人民(min)的淳朴,转化为水墨语言的诗意表达。
“黄胄先生(sheng)是笔底有雄浑之力,也(ye)有爱心的艺术(shu)家。”吴洪(hong)亮认为,无论是《巡逻》《出诊》《塔吉克女教师》中基层民(min)众的朴实身姿,还是《丰(feng)乐图》《新疆(jiang)舞图轴》中少数民(min)族的欢庆场面,皆彰显了他“以形写神”的功力。而(er)他的花鸟画亦别具一格,鸡雏的稚拙(zhuo)、毛驴(lu)的憨态、葡萄的丰(feng)硕(shuo),皆饱含对平凡(fan)生(sheng)灵的温情写照。黄胄的艺术(shu),是扎(zha)根泥土的浪(lang)漫,是传统水墨与现(xian)代写实的交融,更是对“艺术(shu)为人民(min)”理(li)念的生(sheng)动(dong)诠释。
创作深(shen)入(ru)边疆(jiang)
黄胄之女梁缨告诉记者,《塔吉克女教师》是父亲(qin)比(bi)较得意的一张画。作品描绘的是在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县的一所小学校(xiao)里,塔吉克族女教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情景。1979年,黄胄拖着病躯重返(fan)新疆(jiang),曾在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县停留(liu)十余天。负责照顾他日常起居的妻子郑(zheng)闻慧和女儿(er)梁缨,也(ye)用相机记录下了许多珍贵的当地(di)生(sheng)活场景,其中就包括这位塔吉克族女教师。
作为一位曾长(chang)期在部队担任(ren)美术(shu)记者的画家,黄胄先生(sheng)多次深(shen)入(ru)边疆(jiang),他特别关注边疆(jiang)人民(min)生(sheng)活的变化。在塔什库尔干,县城里的一所学校(xiao)引(yin)起了他的注意。从20世(shi)纪(ji)50年代起,新疆(jiang)各(ge)地(di)开展了大规模的扫(sao)盲(mang)运动(dong),少数民(min)族教师队伍规模也(ye)逐(zhu)步(bu)扩大。黄胄以高原师生(sheng)为题材的作品正是反映了这一趋势。
“和绘画不一样的是,这位女教师正在给孩子们上数学课。”梁缨表示,为什么将上数学课的场景转换为黑板上的一行字“大家祖(zu)国的首(shou)都是北京”?这也(ye)是黄胄先生(sheng)在当地(di)所观察到的情况:当时中国的通讯设备(bei)很(hen)差,广播不能完全覆盖边疆(jiang)地(di)区,经(jing)常受到海外声音的干扰。这句话表达的正是边疆(jiang)少数民(min)族兄弟姐妹对于祖(zu)国大家庭的认同(tong)和归属感。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黄胄先生(sheng)艺术(shu)人生(sheng)的立体诠释,更是重申中国美术(shu)现(xian)代化路径(jing)的重要契(qi)机。“那些源于生(sheng)活感动(dong)的艺术(shu)信条,依然在叩击着当代创编辑的心扉。”吴洪(hong)亮说(s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