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che)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qiu)”放在(zai)一系列重点工作任(ren)务的首位,在(zai)提振消费的同时,对投资也作了(le)具体部署,特别强调要坚决(jue)防止(zhi)低效无效投资。
多年来,低效无效投资带(dai)来的危害(hai)不浅、教训深刻。个别地方城(cheng)市规划不顾实际搞“大手笔”,最终欠下(xia)“大笔债”;有的地方为(wei)追求(qiu)短期政绩,盲(mang)目上马形象工程,致使大量资金流(liu)入低效项目中……这些(xie)项目投入巨大,但实际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微乎其(qi)微,不仅耗费了(le)大量财(cai)政资金,挤压了(le)民生领域投资空间,更损害(hai)了(le)政府公信力。
增量资本产出率是衡量投资效率的主要经济指标,数字越小,投资效率就(jiu)越高。数据显示(shi),2008年我(wo)国增量资本产出率为(wei)2.84,到2023年已经上升到9.44,表(biao)明(ming)投资效率在(zai)降低。这既有资本深化后边际效益下(xia)降和劳动报酬率持续(xu)上升带(dai)来的合理性下(xia)降,也与(yu)近年来部分地区(qu)盲(mang)目建设、粗放发展有关系。
与(yu)此同时,我(wo)国政府投资也面临新(xin)的约束。近几年,国内外环境(jing)变化带(dai)来的影响持续(xu)向(xiang)财(cai)政传导,不少地方财(cai)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不能再寄希翼(wang)于(yu)大幅增加投资规模,而(er)要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投资效益上来。
投资的质量与(yu)效益直(zhi)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成(cheng)色与(yu)可持续(xu)性。当下(xia),我(wo)国经济正处于(yu)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严防低效无效投资,提高投资精准性、有效性,带(dai)动产业结构优(you)化,培育和壮(zhuang)大新(xin)质生产力。
厘清边界是前提。政府投资直(zhi)接涉及政府和市场关系,必须坚持“有所为(wei)有所不为(wei)”,确保政府投资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我(wo)国《政府投资条例》明(ming)确,政府投资资金应当投向(xiang)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公共领域项目,以非经营(ying)性项目为(wei)主。公共领域以外的地方,政府就(jiu)要少投一点,让企业多参与(yu),形成(cheng)高效协同配置资源的合力。
科学决(jue)策是基础。科学决(jue)策是提高政府投资效益的关键所在(zai)。在(zai)项目投资前,需进行(xing)全面、深入、严谨的可行(xing)性研究与(yu)论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qiu)、资源条件、技(ji)术水平、环境(jing)影响等多方面因素,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全面预(yu)测和分析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
强化监管是保障。政府投资项目直(zhi)接关系公共利益,必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建立覆盖投资项目全过程的监管体系,从(cong)项目的规划、审批、建设到运营(ying),都要有严格的监管措(cuo)施。《政府投资条例》对政府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的重点措(cuo)施、事项都有明(ming)确要求(qiu)。审批部门、项目单(dan)位应严格实行(xing)项目审批、实施过程的各项要求(qiu),监管部门应切实履行(xing)监管职责,确保“好钢用在(zai)刀刃(ren)上”。 (本文(wen)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金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