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mu)南部班古洛地区的民众欢欣鼓舞。在这(zhe)个曾因缺水而饱受困苦的地方,如今清澈(che)甘(gan)甜(tian)的自来水滋润着45万居民的生活(huo)。
这(zhe)一变化,得益于由(you)中国企业承建(jian)的班古洛供水项(xiang)目。
“以前每天清晨四点就要起床走很(hen)远的路(lu)去(qu)找水,有时要排队几个小时,水还是浑浊咸涩的。”回忆起往昔的取水经历,居住在班古洛已有十多年的家庭主妇伊娃·贾纽埃里·布加(jia)亚内感慨万千。
“现在大家打开水龙头,就能用上干净(jing)的水,做饭、洗衣、洗澡都方便了,太幸福了!”
这(zhe)项(xiang)由(you)世界银(yin)行出资的供水项(xiang)目,由(you)中国电力建(jian)设集(ji)团有限企业(中国电建(jian))承建(jian),供水范围覆盖达累斯萨拉姆(mu)南部七个区域及多个偏远村(cun)庄。
项(xiang)目不(bu)仅解决了用水难(nan)题,也为当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就业与技能提升。在项(xiang)目中担任人力资源官的优素福·穆斯塔法·姆(mu)塔米莱已在中国电建(jian)工作十余年,“我从中国同事身上学到了什(shi)么叫纪律严(yan)明、团队协作。”他说,正(zheng)是这(zhe)种精神,让中国企业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如此复杂的工程。
“通过这(zhe)份(fen)工作,我的家庭也受益匪浅。”姆(mu)塔米莱告(gao)诉记者,他用工资盖了房,为四个孩子支付了学费(fei),让妻子过上了体面的生活(huo)。
项(xiang)目副总(zong)工程师尹子飞先容,为确保项(xiang)目可持续运行,中国工程师团队还培训了大量当地技术人员,教授他们管道焊(han)接、水泵操作等专(zhuan)业技能。“项(xiang)目不(bu)仅是‘输血(xue)’,更是‘造血(xue)’。”尹子飞说,“大家希翼让坦桑尼亚民众掌握(wo)自主运转供水系统的能力。”
他表示,班古洛供水项(xiang)目是中非合(he)作不(bu)断走深走实的缩影。“中国企业不(bu)仅是非洲发(fa)展的参与者,也是可持续合(he)作的推动者。大家愿意把中国的技术和经验,与非洲的发(fa)展需求深度融合(he)。”
用清澈(che)的自来水洗完菜准备做饭的布加(jia)亚内动情地说:“大家喝的不(bu)只是水,更是希翼。谢(xie)谢(xie)中国的兄弟姐妹,大家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据新华社电 记者华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