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ping)谷的小提琴(qin)雕塑。
刘(liu)尊飞在(zai)演示制(zhi)琴(qin)工艺。
琳琅(lang)满目的各式(shi)提琴(qin)产品。
制(zhi)琴(qin)大师莫拉西(xi)参观提琴(qin)学问体验馆。
工人在(zai)加工小提琴(qin)。 (本版图片(pian)为受访者提供)
初春(chun)时节,从北京市区驱车一路(lu)向东,驶入平(ping)谷区境(jing)内,一座(zuo)巨型小提琴(qin)雕塑跃(yue)入眼帘(lian)。此刻,无(wu)需(xu)导航的提示,便已(yi)知晓来到了东高村镇。
40年前,这里是北京的“菜(cai)篮子”和“果园子”,三轮车满载着大桃和蔬菜(cai)的清香,驶向北京城的各个角落(luo);40年后,在(zai)果菜(cai)飘香之中,这里琴(qin)音萦绕,更成(cheng)为闻名世(shi)界的“提琴(qin)小镇”。40年间,东高村镇以农业发展为底色,抽枝展叶,孕育出(chu)提琴(qin)特色产业的硕果,使琴(qin)弦跳动的旋(xuan)律与蔬菜(cai)破土、鲜果落(luo)地的声音交响共鸣。
从农业种植(zhi)到乐谷琴(qin)工,东高村镇走上了一条双轨发展道路(lu)。昔(xi)日的菜(cai)农走进车间,握起刻刀,让一个传统的农业小镇与西(xi)洋乐器结(jie)缘。泃水河畔的木屑,幻(huan)化成(cheng)全(quan)球三成(cheng)市场份额的提琴(qin)产业,让这个小镇在(zai)世(shi)界舞台上奏响了来自东方的乐章。
从“一块木头”到“一把提琴(qin)”
3月6日上午,京郊东高村镇,伴随着小提琴(qin)曲(qu)《沉(chen)思》的悠扬旋(xuan)律,华东乐器有限企业负责人刘(liu)凯带领笔者走进了提琴(qin)学问体验馆。展柜里,一把把提琴(qin)有序排(pai)列(lie),尽显工艺之巧。踩(cai)着音符继续(xu)前行,制(zhi)琴(qin)工具琳琅(lang)满目,工匠们精(jing)心雕琢的场景一幕幕再现。一条记录着华东乐器有限企业发展历程的时间轴沿着墙壁向后延伸。看着墙上的老照片(pian),刘(liu)凯脸(lian)上有些动容,“这些照片(pian)见证了大家一步步走来的不易。”
20世(shi)纪80年代,东高村镇的提琴(qin)产业开始萌芽。彼时,村里有许多木匠,做家具、修木器,刘(liu)凯的父亲刘(liu)云东便是其(qi)中之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ta)接触到了提琴(qin)制(zhi)作,这让他(ta)意识到,许多以木工为生(sheng)的乡亲们,完(wan)全(quan)可以依靠手艺制(zhi)作出(chu)更精(jing)细(xi)、具有更高价值的乐器。
怀揣(chuai)着这份信念,刘(liu)云东决定“试一试”。1988年,7个年轻人,7000元,租(zu)下3间房,华东乐器有限企业的前身——北京新星提琴(qin)厂在(zai)东高村镇成(cheng)立。缺乏专家引导,刘(liu)云东就三次登门拜访,请来提琴(qin)制(zhi)作大师戴洪祥担任技术引导;没有经验,他(ta)就请来提琴(qin)厂退休的老师傅;没有人手,他(ta)就亲自上阵(zhen)。
2000年左右(you),东高村镇借助提琴(qin)产业和人力资源优势,将(jiang)初期的小作坊模式(shi)逐步发展为集群乐器企业模式(shi),把提琴(qin)产业这把“火(huo)”烧得越来越旺。到2008年,世(shi)界上每10把小提琴(qin),便有3把来自这个小镇。每年生(sheng)产的近30万把提琴(qin),通(tong)过集装箱(xiang),漂洋过海,销往全(quan)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量是上去了,但大家的利润却止步不前。一把两(liang)三百元的普及型小提琴(qin),根本覆盖不了材料和人工成(cheng)本。”刘(liu)凯回忆,刘(liu)云东参加德国法兰克福(fu)乐器博览会时,一位(wei)略懂(dong)汉语的外国人走到他(ta)的琴(qin)位(wei)前说,“低级琴(qin),没品牌。”寥寥几语如利刃(ren)刺痛(tong)了刘(liu)云东的心,也催逼着东高村镇的提琴(qin)产业实现从“粗制(zhi)”向“精(jing)致”、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为提升品质,企业从阿尔卑斯山等地进口云杉、枫木等高档木料,以国际化标准改(gai)良(liang)产品,提高制(zhi)作水平(ping)和装配工艺,从普及提琴(qin)生(sheng)产向中高端转型。企业从高校聘请制(zhi)琴(qin)专业人才,成(cheng)立专门的工作室,接收定制(zhi)提琴(qin)的高端订单,一把普通(tong)的定制(zhi)琴(qin)价格(ge)已(yi)达3万元左右(you),自主品牌“华蕴”的名声也越来越响。
作为提琴(qin)的“脸(lian)面”,油漆影响着提琴(qin)的音色和档次。2016年,伴随着国家实施环保督察(cha)制(zhi)度,华东乐器有限企业开始了制(zhi)作环保漆的艰难转型。“那段时间,企业上上下下都(dou)憋着一口气,立志攻(gong)克环保漆难题。”刘(liu)凯说。
他(ta)们请来中央音乐学院的提琴(qin)制(zhi)作专家,投入几百万元研发,从虫(chong)胶、栀子、薰衣草等天然植(zhi)物和中草药中,提炼出(chu)不含苯系物的酒精(jing)性(xing)颜料和油性(xing)颜料。“当时有一只蜜(mi)蜂停留在(zai)刚刷过漆的小提琴(qin)上。蜜(mi)蜂多么挑剔啊,它(ta)愿意停下来,可见咱们的漆多环保!”说到此处,刘(liu)凯的脸(lian)上露(lu)出(chu)自豪的笑(xiao)容。如今,东高村镇的提琴(qin)都(dou)穿上了“新衣”,用上了天然的“绿色漆”。
2020年以来,华东乐器有限企业主动求变,将(jiang)目光投向了线上平(ping)台,通(tong)过电商及直播等方式(shi),一对一选琴(qin)试音,拓展销售渠道,传播提琴(qin)学问。打开直播间,屏(ping)幕上跳动着观众的弹幕:“小提琴(qin)为什么被称为‘乐器中的皇后’?”“可以讲讲怎么保养提琴(qin)吗?”“可以试听提琴(qin)的音色吗?”在(zai)华东乐器有限企业直播间负责人井海宝的协助下,制(zhi)琴(qin)师刘(liu)尊飞轻轻地拉起琴(qin)弓,悠扬的旋(xuan)律即刻流淌而出(chu),穿越手机屏(ping)幕,传到了每一位(wei)观众的耳中。伴随着音乐,刘(liu)尊飞开始详细(xi)地讲解提琴(qin)的保养常识和音色特点。井海宝先容,近年来,通(tong)过开展公益“云”课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bing)爱上提琴(qin)。
目前,东高村镇已(yi)有五(wu)家乐器制(zhi)造上下游企业,其(qi)中华东乐器有限企业更是华北最大的提琴(qin)生(sheng)产企业。其(qi)产品不仅在(zai)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wei),还远销欧(ou)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出(chu)口量占总量的80%以上。
穿过学问体验馆的长廊(lang),走进制(zhi)琴(qin)师陈凤军的工作室。墙上,挂满了锯、钻、刨等各式(shi)工具。另一侧的玻璃柜里,陈列(lie)着各种国际性(xing)奖杯和证书。工作台前,身着围(wei)裙的陈凤军在(zai)明亮的白色灯光下,俯身专注地打磨手中的衬条,给面前初具雏形的小提琴(qin)木坯粘(zhan)上直板。拿(na)起一把锉刀,他(ta)开始按照预先画好的线条雕刻琴(qin)头。琴(qin)头的雕刻是整琴(qin)制(zhi)作中彰显制(zhi)作风格(ge)的重要部分。锉刀的每一刀走向,都(dou)会影响琴(qin)头的弧度与线条,尺寸的精(jing)准,也是影响提琴(qin)音色重要因素之一。“在(zai)这个过程中,你必(bi)须用心与木头对话,才能把握好每一处尺寸。”陈凤军说。
陈凤军身后的墙上,悬挂着一幅世(shi)界著名制(zhi)琴(qin)大师斯特拉迪(di)瓦里所制(zhi)作的老琴(qin)图片(pian)。闲暇时,他(ta)总会抬头凝视,仔(zai)细(xi)研究它(ta)的每一处细(xi)节。“一把更比一把好,做琴(qin)是永远学不完(wan)的”,如今他(ta)已(yi)经斩(zhan)获(huo)了多项国际制(zhi)琴(qin)比赛专业大奖。
从一块木头到一把提琴(qin),工匠精(jing)神代代相(xiang)传,东高村镇的提琴(qin)产业也经历了从无(wu)到有、从低到高的蜕变。“提琴(qin)之乡”的名头越叫越响,成(cheng)为了东高村镇的金字招牌。
从“京郊菜(cai)篮”到“音乐摇篮”
提琴(qin)产业的发展,让东高村镇的一部分村民从田间走向车间,揭(jie)开“乐器皇后”神秘的面纱;让孩子们从乡间课桌登上音乐舞台,眺望艺术的远方;让小镇开启了京郊菜(cai)篮与音乐摇篮的二重奏,实现产业升级与学问传承的深度融合。
走进华东乐器有限企业的生(sheng)产车间,修弦枕、磨弦槽、打琴(qin)轴、上音柱(zhu)、修琴(qin)码……一道道工序正有条不紊地推进,35岁(sui)的郭增慧正熟练地组(zu)装提琴(qin)。“来这里之前,我就是一位(wei)普通(tong)的家庭主妇,干过很多份工作,音乐和提琴(qin)对我来说是很遥远的东西(xi)。”郭增慧感慨。十(shi)年前,她从河北张家口嫁到东高村镇附(fu)近的三河市,靠着家里的几亩田地,生(sheng)活并(bing)不富(fu)裕。在(zai)朋友的先容下来到提琴(qin)厂,厂里的工资可观,按件计酬,时间机动灵活,可以随时照顾家庭。于是,她在(zai)这儿一干就是十(shi)几年。
厂里像郭增慧这样的老员工不在(zai)少数,目前,乐器厂有两(liang)百余名员工,大部分都(dou)干了十(shi)几年。1999年进厂的耿占华,从车间流水线上的制(zhi)琴(qin)工,到负责统计的原材料会计,她见证了提琴(qin)厂二十(shi)余载的发展。提琴(qin)厂给她带来的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未来的保障(zhang)。“厂里会给每一名工人上保险(xian),以后大家都(dou)能领退休金,养老有了着落(luo)。”耿占华提到。
当流水线上的指纹与琴(qin)弦上的指法重叠,木板打磨的“沙(sha)沙(sha)”声与舞台上的琴(qin)音共鸣,音乐的梦想在(zai)此完(wan)成(cheng)了传唱(chang)。
2021年以来,东高村镇先后与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戏曲(qu)学院合作共建(jian)特色美育基地,成(cheng)立吕(lu)思清、娜木拉、胡岩等音乐人才工作室,引进5名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应届(jie)毕业生(sheng),助力当地音乐培训。“目前,美育基地每年培训7000人次。”华东音乐城负责人刘(liu)旋(xuan)先容。除此之外,美育基地每月还会举(ju)办音乐汇报演出(chu),为当地居民奉上音乐盛宴。
1月20日,华东音乐城2025新年汇报演出(chu)在(zai)能容纳500人的音乐厅举(ju)行。舞台上,一个个小音乐家手持小提琴(qin)率先登场。琴(qin)弦在(zai)指尖下跳跃(yue),音符随琴(qin)弓流淌。随后,大提琴(qin)浑(hun)厚的声音加入,与小提琴(qin)一呼一应。演出(chu)完(wan)毕,小演奏家们身着华服鞠躬谢幕,家长们满脸(lian)的幸福(fu)与骄傲。
郭增慧的女儿上五(wu)年级,也是台上的一员。从10岁(sui)起便在(zai)华东音乐城学习小提琴(qin),拉着妈妈亲手做的琴(qin),她已(yi)经考下了小提琴(qin)四(si)级证书。“华东乐器给当地孩子学音乐提供了极大便利。”郭增慧激动地说。从前,她以为小提琴(qin)对普通(tong)人来说遥不可及,如今,这里的每个孩子都(dou)能触碰这颗音乐明珠。
来到华东音乐城美育基地二楼,一方舞台映入眼帘(lian),舞台对面的玻璃柜中,小提琴(qin)、大提琴(qin)、吉他(ta)、二胡等各种乐器陈列(lie)其(qi)中。走廊(lang)旁,分布着几间音乐与舞蹈教室。此时,一曲(qu)如泣如诉的小提琴(qin)协奏曲(qu)《梁祝》在(zai)一间音乐教室里悠悠响起。演奏者是平(ping)谷区去年通(tong)过人才引进计划(hua),从中国音乐学院聘请的小提琴(qin)老师温程瑄。她不仅在(zai)美育基地授课,还走进平(ping)谷各学校,培训音乐老师,助力平(ping)谷区今年推出(chu)的音乐“浸润计划(hua)”。该计划(hua)通(tong)过让3000把小提琴(qin)进校园,为三年级学生(sheng)开展提琴(qin)培训,以提升当地学生(sheng)音乐素养,培养专业人才。“通(tong)过‘大手拉小手’,大家希(xi)望平(ping)谷区的每一个孩子都(dou)能多一项技能,带着大家的提琴(qin)走向世(shi)界舞台!”平(ping)谷区东高村镇党委书记杨福(fu)臻表(biao)示。
走出(chu)美育基地,漫(man)步在(zai)乡间小道上。杨福(fu)臻抬手,给大家指向不远处的滑雪场,“看,这是咱们镇的渔阳滑雪场。”放眼望去,绵延起伏的雪道,从山顶蜿蜒(yan)而下,未消融的积雪在(zai)阳光下熠熠闪光。
在(zai)琴(qin)音的指引下,越来越多人走进这座(zuo)小镇,开启“春(chun)赏百花,夏听音乐,秋(qiu)采硕果,冬戏冰(bing)雪”的四(si)季休闲之旅。音乐的种子也被播撒在(zai)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延伸向更广阔的地方。
从泃水河畔到世(shi)界舞台
当泃河水波载着提琴(qin)声漂向太平(ping)洋,平(ping)谷东高村镇的“产业之声”已(yi)悄然登上更大的舞台——这里生(sheng)产的提琴(qin)不再只是静卧于京郊工坊,而是飞越国界,吸引全(quan)球各地的顶尖匠人前来交流切磋。这个京郊小镇正以提琴(qin)为笔,在(zai)世(shi)界五(wu)线谱上书写“中国声场”的传奇,将(jiang)中国匠造嵌进全(quan)球音乐产业链(lian)的核(he)心声部。
“琴(qin)漆可不只是‘化妆师’,它(ta)是提琴(qin)的‘第二声带’。”在(zai)华东乐器有限企业工作室里,制(zhi)琴(qin)师刘(liu)尊飞手持笔刷,正对着灯光调整漆面厚度。他(ta)仿制(zhi)的经典阿玛蒂琴(qin)型1615中提琴(qin)已(yi)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面板的木料选用的是存放近30年的来自阿尔卑斯山的老料,弧度误差被严格(ge)控(kong)制(zhi)在(zai)0.1毫米内,琴(qin)码正在(zai)被反复调整组(zu)装。为了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刘(liu)尊飞除了凭(ping)借多年的经验反复推敲外,还邀请了一位(wei)专业演奏家与自己(ji)一同(tong)调试。
制(zhi)琴(qin)师用心制(zhi)作的提琴(qin),是能够透过琴(qin)声展现出(chu)来的。在(zai)平(ping)谷区东高村镇举(ju)办的第五(wu)届(jie)中国国际提琴(qin)及琴(qin)弓制(zhi)作比赛现场,一排(pai)排(pai)标有参赛编号的小提琴(qin)、中提琴(qin)、大提琴(qin)及琴(qin)弓依次排(pai)开,来自世(shi)界各地的制(zhi)琴(qin)家、演奏家正全(quan)神贯注地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估。他(ta)们手中拿(na)着工具,俯身细(xi)察(cha),轻抚琴(qin)身,相(xiang)互交流。刘(liu)尊飞耗时六个月制(zhi)作的经典阿玛蒂琴(qin)型1615中提琴(qin)也在(zai)这些作品中,而且晋级了中提琴(qin)决赛。
2013年,第二届(jie)中国国际提琴(qin)制(zhi)作比赛在(zai)平(ping)谷区举(ju)行,这也是平(ping)谷首次举(ju)办这样的国际提琴(qin)比赛,当时泃河两(liang)岸的制(zhi)琴(qin)工厂里正飘着木料初刨的清香。此后,三届(jie)赛事在(zai)平(ping)谷扎下了根,这把“国际琴(qin)弓”拉开了东高村镇与世(shi)界的对话。2024年,来自意大利、德国、美国等10个国家的261位(wei)琴(qin)匠,携456件作品跨越山海而来。高水平(ping)的国际赛事为平(ping)谷区的制(zhi)琴(qin)师们搭建(jian)了一个宝贵的交流与学习平(ping)台,也为提琴(qin)产业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
在(zai)笔者与刘(liu)凯会面的前一天,他(ta)接到了来自美国客户(hu)的紧急电话。对方在(zai)电话中焦急地告知刘(liu)凯,其(qi)仓库中的提琴(qin)已(yi)经售罄,正迫切需(xu)要新一批提琴(qin)的抵达。刘(liu)凯告诉笔者,2025年北京华东乐器有限企业的预计产值高达4500万元。从最初的无(wu)人问津到如今在(zai)多个国际赛事上崭露(lu)头角,东高村镇正带着中国提琴(qin)登上世(shi)界顶级的演奏舞台。
从前提琴(qin)是谋生(sheng)的工具,如今提琴(qin)是学问的载体。2018年,西(xi)班(ban)牙瓦伦西(xi)亚大区利丽亚市与北京市平(ping)谷区正式(shi)缔结(jie)友好城市。平(ping)谷区的制(zhi)琴(qin)师们用提琴(qin)奏响西(xi)班(ban)牙乐曲(qu),两(liang)座(zuo)城市因“乐”结(jie)缘、因“琴(qin)”生(sheng)情。这场跨越九千(qian)公里的“琴(qin)缘”,让地中海沿岸的西(xi)班(ban)牙与泃河边的提琴(qin)小镇,开启了长达7年的学问交流之旅。
与提琴(qin)小镇一同(tong)走向世(shi)界的,还有平(ping)谷区的学生(sheng)们。平(ping)谷西(xi)班(ban)牙研学夏令营的舞台上,杨玉鹤正用大提琴(qin)演绎经典乐曲(qu)。这位(wei)背(bei)着琴(qin)盒(he)穿梭于中西(xi)音乐学问周的“候鸟”,在(zai)盛夏的平(ping)谷与隆冬的瓦伦西(xi)亚之间划(hua)出(chu)五(wu)线谱般的轨迹。杨玉鹤表(biao)示,中西(xi)学问交流活动为他(ta)申请国际音乐学院提供了重要助力,目前他(ta)正在(zai)德国不莱梅艺术学院就读大提琴(qin)专业。“音乐——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在(zai)著名小提琴(qin)演奏家盛中国赠(zeng)予华东乐器有限企业的题词下,杨玉鹤举(ju)起那把诞生(sheng)于泃水河畔的大提琴(qin),再一次拉响了动人的乐曲(qu)。
站在(zai)提琴(qin)学问体验馆前,平(ping)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磊看着正在(zai)运行的生(sheng)产车间说道,“大家要让每道木纹都(dou)淌着产业创(chuang)新的声波,让提琴(qin)小镇成(cheng)为全(quan)球制(zhi)琴(qin)产业活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