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3月(yue)27日电题:山西千年古城,何以靠“吹(chui)玻璃”走向(xiang)世(shi)界(jie)
新华社记者吕梦琦(qi)、柴(chai)婷
在山西千年古城祁县,人工吹(chui)制玻璃器皿是一门传统工艺(yi)。当年,晋商开辟“万里茶道(dao)”到国外(wai)经商,返乡时把这门古老技艺(yi)带回祁县。
几个世(shi)纪后,祁县24.9万人口中有3万人从(cong)事相关工作,生产(chan)了(le)全国60%以上的人工吹(chui)制玻璃器皿,产(chan)品出(chu)口到欧美、中东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以来,全县自营出(chu)口玻璃器皿企业增加了(le)11家,多家企业开设了(le)新厂房或(huo)增加了(le)新的生产(chan)线。全县2024年实现了(le)营业收入16.56亿元,同比增长33.35%,显示出(chu)了(le)强劲的增长势头。
从(cong)传统手工作坊到现代化(hua)产(chan)业集群,祁县如何蝶变为“中国玻璃器皿之都”?
从(cong)小到大由弱到强
在山西祁县喜尊玻璃的展厅里,一名(ming)企业负责人拿起(qi)一只精美的高脚(jiao)杯告(gao)诉记者,别看设计简单,人工吹(chui)制的玻璃工艺(yi)精致(zhi)、透光性好,在欧美能卖到2000元人民币。2019年喜尊的“凯洛(luo)诗”系列产(chan)品,凭借(jie)艺(yi)术性、高品质被《瑞丽》杂志(zhi)评为著名(ming)轻奢品牌。
祁县工信局局长马勇自豪地说:“以前祁县玻璃器皿卖出(chu)去(qu),没人愿说产(chan)自哪里,现在客商们都主动在包装上打上‘祁县’字样。”
祁县有玻璃器皿企业62户、上下游企业230余家,24.9万人口中有3万人从(cong)事相关工作,生产(chan)了(le)全国60%以上的人工吹(chui)制玻璃器皿,产(chan)品出(chu)口到欧美、中东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G20峰会国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博(bo)鳌亚洲论坛、卡塔尔世(shi)界(jie)杯以及(ji)北京冬奥会等重大场合都出(chu)现了(le)祁县玻璃的身影。
这是山西省祁县晶茂(mao)贸易有限企业玻璃展厅展示的玻璃器皿(3月(yue)4日摄)。新华社记者 柴(chai)婷 摄
在祁县的玻璃器皿车间,大师傅闫智俊手握一根空心钢(gang)管,边转动边往钢(gang)管里吹(chui)气,另一头的玻璃溶液渐(jian)渐(jian)膨(peng)胀成一个杯体形状。随(sui)后,他将半成品递给身边的工友,20多道(dao)工序后,一个人工吹(chui)制的玻璃酒杯完成了(le),最(zui)贵的可以卖到3000元。“十几年前,我一天只挣6块钱,现在一天涨到300多元。”闫智俊说。
对闫智俊来说,吹(chui)玻璃改变的是一个家庭的生活。对张文磊来说,这更是一个充满希翼(wang)的创(chuang)业舞台。这个身形魁(kui)梧的中年男子也是玻璃工人起(qi)家,从(cong)上料的小工一路干到大师傅、生产(chan)副总,2017年辞职创(chuang)办了(le)属于自己的企业。
“去(qu)年我又新添了(le)一条生产(chan)线,今年产(chan)值预计能达到60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50%。”张文磊说,像(xiang)他这样辞职创(chuang)业、迅速发展的例子,在祁县并不鲜见。
王康2021年靠跑销售积累的第一桶金开了(le)一家玻璃器皿厂,仅仅2年时间就建起(qi)了(le)新厂。“这两年,全县增加投入和开办新工厂的,仅我知道(dao)的就有十几家。”他说。
过去(qu)几十年,祁县玻璃器皿产(chan)业从(cong)小到大、由弱到强,走过散乱粗放的初级阶(jie)段,也历经大浪淘沙的市场洗礼。一个个富(fu)起(qi)来的家庭,一条条新添设的生产(chan)线,一座座新投产(chan)的工厂,都是祁县玻璃器皿产(chan)业发展活力的生动写照。
从(cong)“坐等订单”到全球争锋
从(cong)明清时期的玩具琉璃咯嘣,到后来的吹(chui)制油灯罩、马灯罩,再到如今的玻璃器皿,祁县玻璃的历史可追溯至300年前。当时晋商开辟了(le)欧亚大陆的“万里茶道(dao)”,将中国茶推向(xiang)世(shi)界(jie),同时也引进了(le)国外(wai)的玻璃制品及(ji)其制作工艺(yi)。岁月(yue)流转,玻璃产(chan)业在祁县经历跌宕起(qi)伏。
20世(shi)纪末(mo),全球人工吹(chui)制玻璃产(chan)业向(xiang)中国转移,祁县抓住机遇,但2008年金融危机让同质化(hua)竞争的小厂纷纷倒闭。“活下来的企业,靠的是求变。”山西大华玻璃实业有限企业副总经理梁(liang)文胜说。
——从(cong)小作坊到大工厂。
祁县玻璃最(zui)大的优势是人工吹(chui)制,拥有一批经验丰(feng)富(fu)、技术高超的吹(chui)制大师傅。但单纯依赖人工毕竟产(chan)能有限,祁县引进机械化(hua)全自动生产(chan)线,通过“人机协同”的方式生产(chan),人工吹(chui)制适(shi)合个性化(hua)定制产(chan)品,机械化(hua)生产(chan)则能满足大批量订单的需(xu)求。
从(cong)小散乱的作坊式经营,摇身变成了(le)规模(mo)化(hua)生产(chan)线的现代工厂,祁县喜福来玻璃器皿有限企业负责人王乃卫尝到了(le)甜头。从(cong)钠钙玻璃到引进第一条高硼硅玻璃生产(chan)线,王乃卫不仅创(chuang)业成功,还适(shi)应了(le)市场需(xu)求,开发了(le)多样化(hua)产(chan)品。“高硼硅玻璃延伸性更强,比起(qi)钠钙玻璃亮度和透光度都更好。”王乃卫自豪地说,2019年企业产(chan)值就增长了(le)20%,之后每(mei)年阶(jie)梯式增长,到今年底预计突破(po)一亿元。
——从(cong)卖产(chan)品到创(chuang)品牌。
祁县通过整合小散乱、环保不达标的企业,改造生产(chan)用具,从(cong)煤气炉改为电炉,进一步优胜劣汰。目前,祁县玻璃器皿生产(chan)企业从(cong)200多户缩减到了(le)62户。
2019年,国家级玻璃器皿质检中心落户于此,祁县有了(le)全国人工吹(chui)制玻璃器皿话语权,形成了(le)以62家生产(chan)企业为带动,拥有包装、运输、描金、手绘、模(mo)具制造、烤(kao)花、原辅材料供应等230余家上下游企业的全产(chan)业链体系。今年,祁县玻璃产(chan)业被工信部评为“首批中国消(xiao)费名(ming)品”。祁县玻璃企业的品牌意识也极(ji)大提升,现有注(zhu)册(ce)商标229个、申请专利300多项。
——从(cong)坐等订单到“走出(chu)去(qu)”。
县里牵头到大城市开推介会,祁县玻璃器皿企业组团走出(chu)去(qu),几乎跑遍(bian)了(le)国内(nei)外(wai)所有知名(ming)展会。有作为才有地位。20多年前,梁(liang)文胜第一次参(can)加广交会时,大华只争取到了(le)1.5个展位,还是在一个很不起(qi)眼的角落。随(sui)着“祁县制造”叫响(xiang),现在参(can)加广交会,大华有16个展位,而且是玻璃器皿展区主通道(dao)最(zui)好的位置。
靠技术创(chuang)新和人才“接棒”
随(sui)着祁县玻璃器皿产(chan)业的日益壮大,面临最(zui)大困境是现有人工吹(chui)制玻璃大师傅的老去(qu),新一代的人如何传好“接力棒”?
技术创(chuang)新和人才培养(yang)是祁县玻璃器皿产(chan)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祁县工信局副局长李强说,目前山西晋中学院与多家企业合作共(gong)建现代玻璃产(chan)业学院,培养(yang)兼具职业性、高等性和区域性的应用型人才。晋中工匠学院的祁县玻璃器皿分院也开展了(le)首期培训(xun)班,培训(xun)了(le)130名(ming)企业技术骨干,提升产(chan)业工人的技能水平(ping)。
同时,祁县搭建了(le)专业镇电商服务平(ping)台,新培育玻璃直播达人20余人,新孵(fu)化(hua)电商主体17个,持续为玻璃电商经济注(zhu)入动力。
为推动集群产(chan)业升级,祁县鼓(gu)励企业引入5G智能化(hua)生产(chan),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精准操控,推动产(chan)业链的数字化(hua)升级。“以前只能通过人工定时巡查发现问题,迟(chi)延性较大。现在通过传感器实时传输压力、液位、温度等生产(chan)参(can)数,能及(ji)时发现问题,大大提高了(le)良品率。”山西宏艺(yi)玻璃器皿有限企业一分厂厂长郭双(shuang)虎说,5G智能化(hua)不仅快(kuai),还突破(po)了(le)距离的限制,出(chu)国参(can)加展会时也能监测到数据。
山西宏艺(yi)玻璃器皿有限企业一分厂厂长郭双(shuang)虎在操作5G智能化(hua)生产(chan)系统(3月(yue)3日摄)。新华社记者 柴(chai)婷 摄
目前,祁县正加快(kuai)数字化(hua)转型,打造11户数字化(hua)转型标杆企业,推广宏艺(yi)5G+互联网体系。打造玻璃器皿大数据信息(xi)平(ping)台中心,实施企业家领导力推动工程,推动全县玻璃器皿产(chan)业链走向(xiang)数字化(hua)、智能化(hua)。
从(cong)晋商驼铃到现代货轮,祁县用三百(bai)年将一根吹(chui)管炼成富(fu)民产(chan)业。祁县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产(chan)业升级的典范,更展现了(le)一座小城在全球化(hua)浪潮中的韧性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