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gou)买(mai)食品(pin)时,保质期几乎是所有人都会(hui)关心的一件事(shi)。然而(er),保质期意味着什么、是不是衡量变质的“金标准”,许多(duo)消费者并不清楚。因此,很多(duo)人会(hui)有诸如“过期扔了(le)可惜,不扔怕吃出病”的困扰(rao)。
3月(yue)27日,国(guo)家卫生健康委、国(guo)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pin)安全(quan)国(guo)家标准和(he)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新增“保质期到期日”和(he)“消费保存期”两项标准。
增加(jia)这两项标准将对消费者产生哪些影(ying)响?食品(pin)过期一两天还能吃吗?在保质期内食品(pin)就一定安全(quan)吗?《生命时报(bao)》邀(yao)请专家解读,澄清大众对保质期的几大误解。
受(shou)访专家
中国(guo)农业(ye)大学食品(pin)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范志红(hong)
本文编辑 | 生命时报(bao)记者 张宇
“保质期”的说法从哪儿来?
在不少(shao)人的认知里,往往将保质期等(deng)同于食品(pin)的最后期限。实际上,这种简单粗暴的理解并不正(zheng)确。
范志红(hong)教授说明,设定食品(pin)保质期的意义,一方(fang)面是提醒销(xiao)售方(fang)和(he)消费者注意,在食品(pin)储存时间超(chao)过保质期之后,可能存在品(pin)质下降、劣变甚至腐败的风险;另(ling)一方(fang)面也用来界定各方(fang)的食品(pin)安全(quan)责任。
如果食品(pin)在设定的保质期限内食用而(er)出现品(pin)质和(he)安全(quan)问题,生产企业(ye)或销(xiao)售企业(ye)需要为此承担责任。一旦过了(le)保质期,则食品(pin)不能合法销(xiao)售。
如果消费者购(gou)买(mai)的保质期内食品(pin)未能及时食用,在家里存放过期,此时过期食品(pin)是否能够食用,需要自己进行判断(duan);出现质量问题或安全(quan)问题,要由自己负责,生产、销(xiao)售企业(ye)不再承担责任。
绝大多(duo)数预(yu)包装食品(pin)需要标注保质期,由厂家在保质实验(yan)的基础上并依照(zhao)行业(ye)惯例自行确定。所谓(wei)预(yu)包装食品(pin),即预(yu)先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cai)料和(he)容器中的食品(pin)。
新鲜蔬菜、水果、肉类、鱼类、蛋类等(deng)生鲜农产品(pin)不属于预(yu)包装食品(pin)。
散装粮(liang)食等(deng)散装食品(pin),以及餐馆食物、街边小吃、现包饺子等(deng)现制现售食品(pin),也不属于预(yu)包装食品(pin),并未强制标注保质期。
这些食物的保存时间需要按生活(huo)经验(yan)自行判断(duan),其中餐饮食物在购(gou)买(mai)后最好(hao)马上食用,否则要及时冷冻保存。
新标准,让食品(pin)标签更高效
国(guo)家新发布《预(yu)包装食品(pin)标签通则》(GB7718-2025)和(he)《预(yu)包装食品(pin)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25)对食品(pin)标签标识进行了(le)“升级”。
主要有以下变化:
1
将保质期调(diao)整为“保质期到期日”
大家可通过这项标注,直接了(le)解食品(pin)什么时候到期,不用再通过生产日期结合保质期推算。
2
规(gui)范了(le)保质期标注格式
按照(zhao)年、月(yue)、日的顺序清晰标示,信息展示更为直观。
3
为减少(shao)浪费,鼓(gu)励标示“消费保存期”
如果消费者购(gou)买(mai)食品(pin)后没有在保质期内吃完,可以选择在“消费保存期”内继续食用,前(qian)提是按照(zhao)标签标示的贮存条(tiao)件来存放食品(pin)。
澄清4个“保质期”误区
几千年前(qian)的古人就发现,食物干燥到一定程度,或者食物里的盐、糖等(deng)“天然防腐剂”足够多(duo),微(wei)生物就无法增殖,腐败就不会(hui)发生。
以下澄清几个高频认识误区:
误区1
所有食品(pin)都必须有保质期
食物腐败是由微(wei)生物增殖造成的,而(er)食品(pin)出现“哈喇味”“老(lao)油味”“蒿味”等(deng)劣变表现则与脂肪氧化有关。如果不存在这两个问题,食品(pin)就可以长期存放。
白酒、盐、糖、蜂蜜等(deng)食品(pin)由于酒精、盐、糖含量很高,天然具有抑菌能力,而(er)且(qie)不存在脂肪氧化问题,故可以存放多(duo)年,无需标注保质期。
误区2
保质期越(yue)长,防腐剂越(yue)多(duo)
食品(pin)的保质期与食品(pin)自身(shen)特(te)性、生产工艺和(he)储存条(tiao)件有关。传统的干燥(去除水分)、盐渍、糖渍、低温等(deng)方(fang)法都是实现长期保存食品(pin)的方(fang)法。
比(bi)如,古代早已发现,肉干、鱼干、菜干、水果干等(deng)干制食品(pin),以及含盐量足够高的咸鱼、咸肉、酱菜、腐乳等(deng)食物,都可以长时间室温存放一年以上而(er)不腐败,无需添(tian)加(jia)防腐剂。
通过高温灭(mie)菌和(he)无菌灌装的技术,把包装内部的微(wei)生物全(quan)部杀灭(mie),同时保证包装外部的微(wei)生物无法进入,也可以大幅度延长食品(pin)的保质期。罐头、软罐头等(deng)产品(pin)就是利用这个原(yuan)理生产出来的。
此外,低温速冻、并在-18°C以下的冷冻条(tiao)件下储藏,也可以防止微(wei)生物的增殖和(he)产毒,将食品(pin)的保质期延长到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误区3
超(chao)过保质期就得扔
一般来说,食品(pin)厂商设定的保质期都有一定富(fu)余量。特(te)别是对货架期较长的食品(pin)来说,过了(le)包装标注的“保质期”,却并未发生腐败变质,是一种常见情况。如果轻易丢弃,则会(hui)造成严重的食品(pin)浪费。
这时能否食用,需要消费者根据生活(huo)经验(yan)判断(duan)。若风味、颜(yan)色、口味等(deng)未发生变化,仍然可以安全(quan)食用。
比(bi)如,某(mou)种罐头的保质期是两年,在家里放过期了(le)两个月(yue)。从外观看,罐壳(ke)没有胀起来,打开之后闻一下没有异(yi)味,尝(chang)一口味道口感也没有变化,那就可以吃。
虽(sui)然随着时间推移,维生素含量会(hui)减少(shao),风味不如刚生产出来的时候,但食用它(ta)也不会(hui)带来食品(pin)安全(quan)问题。
再举个例子,家里买(mai)来的大米、小米、豆子等(deng),放了(le)一年多(duo)之后,没有受(shou)潮、发霉、生虫(chong),此时继续食用并没有安全(quan)风险,只是香(xiang)气不如当年新产的粮(liang)食,口感价值有所下降。这时要不要吃,需由自己判断(duan)。
误区4
只要在保质期内就一定安全(quan)
很多(duo)人只看保质期,却不注意保质条(tiao)件。比(bi)如,一种注明需要在2~6°C冷藏的巴(ba)氏奶产品(pin),如果未按照(zhao)冷藏条(tiao)件存放,在室温下放了(le)一天甚至几小时,就可能导致提前(qian)变质。
因此,提醒大家一定要留意食品(pin)包装上的保存条(tiao)件,如“冷藏保存”“阴凉(liang)处存放”“避免(mian)受(shou)潮”等(deng)。
经过杀菌、灭(mie)菌处理后密封(feng)的食品(pin),其保质期标示仅能保证开封(feng)之前(qian)的储藏时间。
在开封(feng)后,食品(pin)接触(chu)了(le)空气中的微(wei)生物,并不能继续在室温下长期保存。例如,番茄酱、黄(huang)豆酱、香(xiang)菇酱等(deng)调(diao)味酱料的包装上,往往会(hui)有“开封(feng)后请冷藏保存”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