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wei)真实(shi)再现中国学问高峰之一的宋代美学,主(zhu)创团队考据了大量文献和古画,将北宋《东京梦华(hua)录》、《清明上河图(tu)》中的市井风情转(zhuan)化为(wei)舞台流动景观,还(hai)将《韩熙(xi)载夜宴图(tu)》中的舞姿化入剧中。
由上海(hai)歌(ge)剧院与Tencent视频联合制作的新古典国风歌(ge)剧《梦华(hua)录》3月28日(ri)晚将在上海(hai)大剧院首演。
这是今年“上海(hai)之春”唯一一台原(yuan)创歌(ge)剧,通过塑造(zao)三位用智慧和勇(yong)气(qi)书写人生(sheng)华(hua)章的女性角色,展现中国女性自我(wo)意识的觉(jue)醒与闪光。
剧中场景
细节还(hai)原(yuan)宋代人文风貌
“我(wo)们的戏就是两点,歌(ge)要好听(ting),戏要好看。”导(dao)演蒋维国说(shuo)。
为(wei)将四(si)十集的电(dian)视剧化作两小时的歌(ge)剧,编剧曹路生(sheng)十易其稿、删(shan)繁就简(jian),以三位女性在东京城(今开封)创业为(wei)事件背景主(zhu)线,以赵盼儿与顾千帆的爱情为(wei)情感(gan)主(zhu)线,将故(gu)事线进行提炼和强化。
剧中处(chu)处(chu)是宋代风味,仿佛(fo)宋代市井百态的缩影,在有限空间(jian)内呈现出一幅移动的画卷。
“我(wo)们做了很多关于宋代美学的研究,包(bao)括人的行为(wei)举(ju)止、社会(hui)的风俗习惯,以及当(dang)时的建筑(zhu)样(yang)貌。”蒋维国先容,主(zhu)创团队考据了大量文献和古画,包(bao)括北宋散记文《东京梦华(hua)录》、画作《清明上河图(tu)》,将其中的市井风情转(zhuan)化为(wei)舞台上的流动景观,甚至还(hai)参考了南唐画作《韩熙(xi)载夜宴图(tu)》,将画中的舞姿化入剧中。
剧中场景
舞美融(rong)入了团扇设计,就像(xiang)一个取景框,各色人物和景致在框中影影绰绰。屏风也被巧妙运(yun)用,不仅(jin)对(dui)空间(jian)进行切(qie)割,还(hai)通过屏风上的画作投射(she)人物的内心悲(bei)喜。舞台上以竹帘、水墨屏风与可移动木构建筑(zhu)的组(zu)合,构建出虚实(shi)相(xiang)生(sheng)的空间(jian)。
剧中还(hai)通过“运(yun)河”这一意象,串联起不同的布景。在三位女性坐船从钱塘来(lai)到东京时,前景是精心还(hai)原(yuan)的宋代船只,舞台深(shen)处(chu)则通过多媒(mei)体展现了动态化的钱塘、东京市井。
在东京,赵盼儿、宋引章、孙三娘合开茶馆“半遮面”,宋代饮(yin)茶学问也有重要体现。在和同行斗茶的过程中,赵盼儿展示了“点茶”过程,“点茶时会(hui)涌现大量泡沫,很像(xiang)现在的咖啡(fei)卡(ka)布奇(qi)诺。”蒋维国笑说(shuo)。
不仅(jin)舞台考究,台上66名演员(yuan)的服装(zhuang)、造(zao)型(xing)都不尽相(xiang)同,最大化地还(hai)原(yuan)宋代人文风貌。
剧中场景
音乐是一部歌(ge)剧的灵魂,打造(zao)过“爆款”《只此(ci)青绿》的吕亮(liang),受邀为(wei)《梦华(hua)录》作曲。“全(quan)剧约120分钟,音乐约有110分钟。”吕亮(liang)将民族乐器和交响乐队深(shen)度融(rong)合,力求让歌(ge)剧有更强的旋(xuan)律感(gan),他(ta)还(hai)用民族乐器来(lai)展现角色性格,顾千帆用了竹笛和箫、赵盼儿是古筝、宋引章是琵琶。
每章之间(jian)的过渡和连接,则用合唱来(lai)表现宋词,比如,合唱歌(ge)词“烟柳画桥,风帘翠幕(mu),参差十万人家”,出自宋代柳永的《望海(hai)潮·东南形胜》。“舞剧是以肢体语言来(lai)表达戏剧,歌(ge)剧是用声音艺(yi)术来(lai)表现故(gu)事发展、起承转(zhuan)合、情景切(qie)换,这是难点所在。”吕亮(liang)说(shuo)。
三姐妹和顾千帆
巧取宋代礼仪
为(wei)了更贴合古人形象,演员(yuan)们在年初便投入工作坊排练,在形体训练中融(rong)入宋代绘(hui)画的“日(ri)常优雅”,如茶客的饮(yin)茶姿态、商贩的叫卖动作,均经过历史考据与舞台化改良。
“故(gu)事发生(sheng)在宋代,演员(yuan)们的行为(wei)举(ju)止不能太现代、太生(sheng)活,坐姿、站姿、行走、转(zhuan)身都有讲究。”蒋维国说(shuo)。编舞及形体引导(dao)马涛向专家取经,设计行礼、饮(yin)茶、倚栏等动作,要求合唱团的艺(yi)术家们模拟(ni)茶客神态,“连手持茶碗(wan)的角度都需推敲。”
“向平辈行礼,向长辈、向皇上行礼,都有不同手势。”饰演赵盼儿的女高音徐晓(xiao)英在示范宋代相(xiang)见礼时说(shuo),男子礼和女子礼也不一样(yang)。
赵盼儿和顾千帆
赵盼儿、宋引章、孙三娘,三姐妹命运(yun)各不相(xiang)同,从钱塘来(lai)到东京后,在互相(xiang)扶持中不断(duan)成(cheng)长,成(cheng)就了一番人生(sheng)事业。
“机智、勇(yong)敢(gan)、不畏艰险,她是三人的主(zhu)心骨。”徐晓(xiao)英说(shuo),赵盼儿本是将门虎女,在父亲遭人陷害、父母双亡(wang)后,流落为(wei)乐籍(ji)女子,“她厌恶过往身份,但(dan)没有抛弃自己。她和姐妹开茶坊自力更生(sheng),还(hai)告御状,扳倒欧阳旭、萧钦言,开启了一片新天地。”
“演起来(lai)不能唯唯诺诺的。”徐晓(xiao)英的演出篇幅极重,几乎全(quan)程都在舞台上,体力消耗很大。和传统(tong)歌(ge)剧里的宣叙调不同,《梦华(hua)录》尝试让歌(ge)者伴着音乐说(shuo)台词,“我(wo)们的声音要穿过乐队,每一个字都让观众听(ting)清。”
“宋引章痛恨出身,历经苦难,终于脱(tuo)离乐籍(ji),入了官籍(ji)。”女高音周琛(chen)扮演琵琶高手宋引章,经历风波(bo)之后,在柔弱的外表下生(sheng)发出渴望独立自强的力量,“剧中有一段要边唱边跳,这是歌(ge)剧演员(yuan)很少见的场景,也是一个挑战。”
“三个姐妹的美都不一样(yang),赵盼儿是一种刚柔的美,宋引章是一种娇柔的美,孙三娘是一种仗义的美。”女中音曹琳形容,年纪(ji)最长的孙三娘喜欢为(wei)姐妹们出头,凡事都冲在前面,身上有一种母性光辉。生(sheng)活中的她也是一个母亲,性格外向、泼辣,和孙三娘很像(xiang)。
赵盼儿和顾千帆
为(wei)了贴合顾千帆的武将形象,男高音于浩磊对(dui)自己的一言一行反复琢磨。“顾千帆很正直,在帮助(zhu)赵盼儿的过程中,被她的励志(zhi)性格吸引。在剧中,他(ta)起到了一个支撑的作用。”于浩磊感(gan)慨(kai),三位女性自立、自强、自爱,与现代女性追求的价值观契合,很容易引起共(gong)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