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业界动态
敬畏之心(金台随感),保护,词语,文章
2025-04-15 01:31:29
敬畏之心(金台随感),保护,词语,文章

我年轻时在辽南一个县城里编文艺小报,曾收(shou)到一位老先生的稿件,觉得很有才华,只是语态略(lue)旧(jiu),词语仿(fang)佛晚清文人的调子,就擅自(zi)改了些地方。发表出来后,老人有点不太高兴,记得那是篇先容一座古城的文章(zhang),谈了许多学问沿革,对于几个朝代的文人诗文的先容,用(yong)的是旧(jiu)文论的方式。而我自(zi)己对于此,是十分陌生的。不久报纸的主(zhu)编与(yu)我说(shuo),谈论历史(shi)风物,引用(yong)古人的文章(zhang),对于那些辞章(zhang)要敬重,不能按照今人的思维对待。这对于我,是不小的刺激,才知道,世间的文本是多种多样的,发表这类文章(zhang),不能轻易动其筋骨(gu),对于自(zi)己不懂的东西,态度(du)上更要谨(jin)慎。

这件事对于我后来的工作一直有不小的影响,大凡(fan)遇(yu)到特殊的叙述文体,都要掂量再三,不敢(gan)随便破(po)坏文章(zhang)的内在文气。我在北京日(ri)报编副刊时,就感到了这个原则的重要性。记得曾收(shou)到张中行(xing)先生的稿件,在一些生僻的词语旁,他要用(yong)铅笔标上“不要改动”的字样,意在希翼(wang)编排时保持叙述语态的原貌。这大概是警惕编辑(ji)盲(mang)目(mu)修改词语的用(yong)法,怕破(po)坏了文章(zhang)的气韵的缘故。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理(li)解这一点。类似的情况在其他领域也存在。我后来在文物系统工作,发现在对待文物的态度(du)上,也有以今趣(qu)代替古意的地方。比如有一年回到故乡了解重点文物的保护情况,见到一些古迹得到珍视,心里颇(po)为高兴。但有一天见到自(zi)己幼时十分熟悉的古塔修得过新,完全没有一点古风,仿(fang)佛新造(zao)的建(jian)筑,心里便有点不适。记得鲁迅在一篇文章(zhang)中讲(jiang)到,在北京认识一位有钱人,买了一个周鼎,古色古香的,却让铜匠把铜绿擦得一干二净,“一切(qie)‘雅士’,听(ting)到的无不大笑”。这其实是不懂得古物保护的要义,经历时光冲洗(xi)的面孔,是更能让后人发思古之幽情的。

五(wu)四运动以后,许多前辈为保护文物做了细致的工作。有一段时间,学界对于一些古城、古村落的保护,提(ti)出不少方案和(he)办法。郑(zheng)振(zhen)铎(duo)先生主(zhu)张恢复历史(shi)原态的重要,他对于历史(shi)资料的挖掘与(yu)整理(li),就有一些独到的观点。比如对于敦煌(huang)壁画的维修、西北考古的计划、整理(li)古书的建(jian)议,都摈斥(chi)了非(fei)历史(shi)主(zhu)义态度(du)。1957年6月15日(ri),郑(zheng)振(zhen)铎(duo)在人民日(ri)报发表《传(chuan)统技术的继承(cheng)问题(ti)——我的一个紧急的呼吁!》一文,提(ti)及对于古老的绝技的保护和(he)研究、继承(cheng)面临的难题(ti)。认识古老的历史(shi),倘若连前人的技艺都遗失(shi)了,则多不得要领。类似的看法,在许多前辈作家那里都有,萧乾先生在晚年有一篇《一个北京人的呼吁》的文章(zhang),也谈到古物的保护问题(ti)。他觉得在学问遗产(chan)地,不能添加现代性的元素,要保持环境的古朴之气。那用(yong)意很清楚(chu),大凡(fan)要让人走进(jin)历史(shi),就得剔除今人的时髦(mao)习惯,聆听(ting)原汁原味的声音。

学问遗产(chan)的保护涉及方方面面,就图书业而言(yan),古旧(jiu)书的出版,是延续文明史(shi)的重要途径。而近(jin)现代作家的文集整理(li),也面临诸多技术上的问题(ti)。前几日(ri)参加《路翎全集》出版的研讨会,出版社一位负责人说(shuo),这套书敬重了历史(shi)事实,对于编辑上世纪40年代的词语表达方式,没有按照今天的规范方式加以修改,保持了原态。这让我很感动。我前些年写的一本书,出版时遇(yu)到很大的难处,引用(yong)五(wu)四一些学者的文字,编辑(ji)认为不通(tong),希翼(wang)改成今天的格(ge)式。现在的年轻人不太知道,汉语的表达,经历了一个过程。鲁迅的许多表述,今天看来不太规范,但那是时代的语境的一种,有个人的独特气息在。新中国(guo)成立后,《鲁迅全集》的编辑(ji)就尽量保持了词语的完整性,但一些古体字、通(tong)假(jia)字、异体字如何处理(li),也颇(po)费思量。前辈学者就认为,随意按照今人的习惯更正它们,有失(shi)妥当。如何处理(li)古今之别和(he)时代差异性的语境,能够看出今人学问修养的程度(du)。

现代白话文是从文言(yan)进(jin)化过来的,但如何进(jin)化的,应(ying)该让人知道。旧(jiu)的典(dian)籍保留了这种元素,所以,保护前人的遗产(chan),就是保持记忆的完整性。差异性的遗存,是刺激学问想象的酵母。苏轼就因为借助了古人的不同资源,发现了审美的新径。汪曾祺能够走出新的辞章(zhang)之路,也借助了前人被漠(mo)视的经验(yan)。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例子,说(shuo)起来都让大家有所冷思。不能不说(shuo),对于民族遗产(chan)是否有敬畏之心,那结果是不同的。现在讲(jiang)中华优秀(xiu)传(chuan)统学问的复兴,我觉得不能忽略(lue)此点。

《 人民日(ri)报 》( 2025年04月09日(ri) 20 版)

最新资讯
  • 苍南县桥墩镇
  • 龙湾区海滨街
  • 石阡县五德镇
  • 珠晖区东风路街
  • 贵定县城关镇
  • 海安县
  • 儋州市那大镇
  • 岚山区黄墩镇
  • 郧西县观音镇
  • 綦江县
  • 分宜县上村林场
  • 江南区苏圩镇
  • 小金县
  • 万柏林区千峰街
  • 静乐县杜家村镇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观风海镇
  • 郧西县马安镇
  • 江都市小纪镇
  • 富阳市受降镇
  • 湘东区排上镇
  • 河南中青综合资讯
  • 游戏百科综合资讯
  • 快云游综合资讯
  • 快云综合资讯
  • 祁东综合资讯
  • 郴州综合资讯
  • imtoken
  •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

    loading